1979年2月保卫高平边境士兵的回忆
1979年保卫北部边界的战争中,高平省数万名各族人民坚决保卫自己的村庄,守住祖国的每一寸边界,不辜负革命祖国的光荣传统。
1979年2月,和安县诺海镇、德隆乡、红越乡、贝朝乡、黄松乡……直至高平镇等地,都成了激烈的战场。诺海镇纳布村(现贝朝8村)村民冯德文回忆说,战争爆发后仅一天,他所在的纳布村就聚集了一个民兵排,约有50名武装人员。
![]() |
高平省和安县诺海镇贝朝第 8 村冯德文先生回忆起高平省和安县贝朝乡纳布民兵排的往事。 |
其中,他年龄最小,只有十六七岁,最大的也近五十岁。身体还算健康的,都加入了排,保卫村庄,保护群众撤离到山上。战争期间,纳布阿民兵排共有三人英勇牺牲。
“当时那布村的民兵规模很大,有一个排。这个排是村民自己组建的,以复员抗美老兵为核心,担任班长和排长。总而言之,当时村里人,无论老少,都想站起来,拿起武器,与敌人战斗,保卫村庄。”冯德文先生说。
身体健康的男人和年轻人可以参军、参加民兵或游击队。妇女们除了在撤离期间照顾家人外,还积极参与做饭、提供食物和救治伤员;许多岱依族、蒙族和瑶族女孩也直接拿起武器与敌人作战,保卫自己的村庄和家人。
![]() |
1979年,高平和安县民兵的一支战斗小组。(照片由摄影师兼记者Tran Manh Thuong提供) |
和安县红越乡丁氏丹女士回忆道:“1979年2月,大家都避开了山林。年轻力壮的男子加入了民兵和警卫队;体弱的男子和妇女则负责做饭和服侍。大家秉承着祖国的革命传统,团结一心,保卫村庄、保护老人和孩子。这一切都源于祖国的爱国传统……”
忠庆县玉溪乡那龙村的人们至今仍自豪地讲述着岱族陆文荣和他的六个儿子在哨所并肩作战、抗击敌人的故事。与此同时,在石安县丹西乡(现黎利乡),流传着伏击、歼灭数十名外敌的传奇故事……这片边境地区的所有村庄都流传着这样的光荣故事和丰功伟绩,世世代代流传至今。
谭文宝先生现居高平省河光县玉岛乡那教村,抗美援朝期间曾复员入伍,后又入伍,在河光县106营参加战斗。在他的记忆中,那场战争不仅有保卫龙南地区的战斗,还有边境各村、乡人民与军队并肩作战,保卫自己家园河光的每一寸土地的贡献。
![]() |
高平省下光县玉岛乡那教村老兵丹文宝对高平人民在 1979 年 2 月保卫北部边界的战斗中做出的贡献感到自豪。 |
“当时,除了八九十岁的老人,大家都加入了民兵,要么上战场,要么给军队运送弹药和粮食。最让我感动的,是我驻扎的边境乡龙南乡(河光乡)的人民。从我们刚到的那一刻起,乡亲们就照顾我们、支持我们,把每一株蔬菜、每一公斤大米都分享给我们。”谈文宝先生动情地回忆道。
高平边境各族人民始终坚定不移地捍卫自己的边疆。这里的人民继承和发扬了革命传统,在自己的村庄里建设着日益繁荣、祥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