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峰县致力于减少贫困
在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国家目标计划的支持下,桂峰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该县的贫困率已逐步且可持续地下降。
K资源轻型
来到桂峰县边境地区的周通乡,纳泰村村长黄文明先生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村庄的发展历程:“虽然这里地处山区,但村民们的生活依然艰辛,贫困和饥饿始终存在。自从县和乡的官员来这里开设农业技术培训班后,村民们学会了种地养畜,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家就养了6头水牛和奶牛,还建立了一个养鸭场,每年能赚到数亿越南盾。多亏了这些收入,我们才有钱供孩子们上学……”

周吞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黄忠强先生表示:在少数民族的共同努力下,国家通过2021-2025年国家目标计划扶持农作物和畜牧业的政策,帮助数百户贫困家庭获得经济发展支持。因此,到2024年,贫困家庭减少了47户,贫困率较2023年下降至5.32%。
目前,周通乡正在实施5个试点项目:在雄田村和坡村,以19户家庭为规模养殖竹鼠;在合田村和明田村,以社区小组为单位种植桑树和养蚕;在纳泰村,以社区为单位饲养散养鸡和贵鸭;在雄田村,以19户家庭为规模种植番荔枝;在关村,以4户家庭为规模养殖黑鸡。这些新试点项目将于2025年初实施,旨在充分发挥当地潜力,帮助村民增加收入。
黄忠强先生——周吞乡人民委员会主席
特里勒边境公社是京族、泰族、科木族和苗族四个民族的聚居地。此时,这里的苗族人正忙着引水灌溉田地、耕地、清理河岸、施肥……为来年春季作物做准备。

知乐乡那娘村的李卡定先生说,他家有3块梯田,面积800平方米。2虽然距离春稻插秧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但这对夫妇已经开始往田里引水,并用机械翻耕土地。对于高海拔地区的人们来说,农业生产关乎粮食供应,因此耕作是实现高产和粮食稳定的首要任务。除了耕种田地,他们家还饲养水牛、奶牛、鸡等牲畜,因此摆脱了贫困。
智乐乡人民委员会主席卢文强先生说:“智乐乡是一个边境乡,几乎100%的人口都是少数民族。村民们只会耕种和畜牧,生活不易。但是,通过勤劳、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生产,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饥饿和贫困家庭的数量逐渐减少。除了450公顷水稻种植地外,乡里村民,特别是苗族人,擅长饲养水牛和奶牛出售,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得益于国家重点扶贫计划的资金支持,自2023年至今,在智乐乡,已有210户贫困和半贫困家庭获得扶贫支持,获得牛、猪、羊、鸡、鸭等家禽养殖项目,从而发展家庭经济。因此,该乡的脱贫减贫工作日益取得成效。例如,那娘村的Tho Chong Ly先生和Ly Tong Dinh先生深谙国家扶贫政策,勤于生产,成功脱贫,成为该乡的富裕家庭。

周金乡党委和政府也高度重视消除饥饿和减贫工作。周金乡党委书记何明俊先生表示,除了指导发展当地特产,如种植粳稻、糯米,以及饲养当地水牛、牛、猪、鸡等,该乡还在各领域实施了30项“技能群众动员”模式,其中包括13项经济模式。典型案例包括:在杜村、匡杜村和古芒村开展蔬菜种植模式;在古芒村开展面积达5公顷的桂树保护和发展模式;在古芒村和友云村开展面积达2.9公顷的混合花园改造和果树种植模式;在友云村开展养羊业综合发展模式……
与此同时,该公社数百户贫困和近贫困家庭获得了国家重点扶贫计划提供的种苗和牲畜补贴,贫困率逐步下降。2024年,该公社贫困率下降3%,降至11.05%,低于新的农村贫困标准。
发挥潜力
桂峰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裴文贤表示:桂峰县是全国30A级县,人民生活主要依赖农业生产,贫困率较高,因此消除饥饿、减少贫困一直是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桂峰县的优势在于拥有面积达8.4万公顷的普霍自然保护区,其中3.4万公顷为特殊用途林,5万公顷为保护林。

该地区还拥有许多具有高经济价值的特殊植物和珍稀药材,如茯苓、黄茶、番荔枝等。因此,在一些组织的支持下,当地居民和团体开展了以黄茶、茯苓、茯苓和番荔枝为原料的可持续生计模式复制项目,种植了许多特殊植物,每年为该地区带来数百亿越南盾的经济价值。
具体而言,在过去三年中,桂峰县利用2021-2025年国家目标计划的专项资金,为3162户贫困和近贫困家庭提供了牛、猪、鸡、羊等牲畜以及肉桂树的养殖和种植支持,总投入近400亿越南盾。2024年,桂峰县利用国家目标计划的专项资金,种植了200多公顷的肉桂树。

除了政府的支持政策外,桂峰县还支持和指导各乡将低产稻田改种日本粳稻。目前,周金乡、芒诺乡、智乐乡、南界乡和天峰乡的许多农户已改种粳稻,使该品种稻米的总种植面积增加到近700公顷,预计产量超过3000吨,价格是普通稻米的1.5倍。桂峰县正致力于将稻米产品打造为特色产品,并推出品牌商品,参与出口。

在每个人的努力和国家扶持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桂峰县的贫困率逐步下降。到2024年,该县贫困率下降了4.09%,全县平均贫困率降至30.09%。
克服困难的努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专业化农业模式,为桂峰边境地区带来了经济效益,为开辟新的道路和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帮助少数民族人民摆脱饥饿,可持续地减少贫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