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民歌的愿望
(Baonghean.vn)——作为首批获得国家表彰的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工匠,人民工匠武氏红文和功勋工匠黄氏锦文始终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义静民歌的价值。
为民歌的长存贡献力量
对于热爱“坚果之乡”清章县维族和岩族民歌的人们来说,玉山乡民歌俱乐部是众所周知的。它是清章县乃至整个义安省最早成立、最活跃的基层维族和岩族民歌俱乐部。自成立以来,带领该俱乐部超过14年的是武氏红文女士,她是唯一一位荣获义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的艺术家。人民艺术家。

武氏红云1965年出生于玉山乡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还在村里的学校上学时,就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艺术家了。1985年,武氏红云被清章县文化中心选中,加入县群众艺术团。1987年,她被选入义静民歌剧院。然而,就在那一年,她的父亲在一场事故中去世。作为家中的长女(除了她之外,还有6个弟弟妹妹),她不得不放下自己的梦想,回到家乡务农,并通过当地的艺术活动培养自己对民歌的热爱。
2009年初,武氏红文女士向清章县文化信息中心(现文化体育传播中心)和玉山乡党委、人民委员会提议成立玉山乡民歌俱乐部。
2009年7月,俱乐部正式成立,当时有24名成员。除了齐声歌唱,满足大家对维族和延族民歌的热爱之外,俱乐部还帮助各乡、县、机关、单位和学校编写剧本和演出节目,宣传重大节日、交通安全、人口、毒品预防等,以筹集更多运营资金。此外,俱乐部还积极参加义静省和县举办的维族和延族民歌节和比赛,并经常获得高额奖项。

除了维持玉山乡维族和岩族民歌俱乐部的活动外,范女士还定期在家开设免费民歌班。每年夏天,她的班里大约有20到30名学生。近年来,范女士还积极参与在全国各省市推广义静维族和岩族民歌遗产的活动。
2022年,她将与该省民歌社代表前往北宁省,与来自安风县和风乡琰村和前度县莲宝乡怀氏村的官好民歌社成员见面交流,加强两地民歌遗产地区的合作与友谊。此外,她还将带领玉山乡维岩民歌社成员前往河内、胡志明市、北江省等地进行交流。
万女士最热衷的活动之一,就是推动成立“歌林青年会”毗、夷民歌俱乐部,为本县毗、夷民歌爱好者打造一个更大的游乐场,为基层民歌俱乐部奠定基础。

2015年,武氏红云女士成为全省首批12位荣获“功勋工匠”称号的工匠之一。2022年9月,她与全国64位荣获“人民工匠”称号的功勋工匠之一,被国家主席授予“人民工匠”称号。多年来,这位工匠一直居住在距离Cau Ro路口约2公里的一所小房子里,房子前面有一家小餐馆。这里也是玉山乡民歌俱乐部14年来的聚会场所,也是武氏红云女士举办免费民歌课程的地方。
“我只是希望像《Vi》和《Giam》这样的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的伟大精神永远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因此,我一直想用我全部的力量和热情,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民歌、民乐、民谣更加广泛地传播开来。”人民艺术家武氏红云坦言道。
努力保持激情之火燃烧
参加永新区维安民歌俱乐部的一次聚会,可以感受到会员们对参与俱乐部活动的自豪感。尽管俱乐部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官员、教师、商人、自由职业者……甚至还有学生,但他们都对维安民歌充满热情,并渴望为这项运动的发展做出贡献。在维安民歌热情的火焰持续燃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是功勋艺术家黄氏锦云——俱乐部主席。

黄氏锦云女士1957年出生于广平省洞海市,在军队艺术运动中开始接触义静民歌。1995年,在军队担任医务人员20年后,锦云女士退伍,跟随丈夫迁居到永新乡(现荣市永新坊)。
凭借对地方运动的热情和活力,她赢得了村里居民的信任,并被选为福新村(现永新坊福禄村)妇女协会主席。凭借她出色的歌唱天赋和妇女协会成员的热情,万女士组建了村里艺术团,积极服务村里居民,并参加了许多当地文化和社会活动的演出。

2011年,遵照市政府的政策,以福新村艺术团为核心,成立了永新坊民歌俱乐部,共有43名成员。这也是永市成立的第一家毗、夷民歌俱乐部。艺术家黄氏锦云作为俱乐部主席,负责研究和收集原创旋律、编排节目单、研究道具、设计演出场景,并为成员们进行歌唱练习……
此外,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俱乐部,范女士还前往该区内各中小学,协调音乐老师寻找有潜力的年轻歌手,然后到孩子们的家里,说服他们的父母让他们加入俱乐部。
在黄氏锦文女士的领导下,该俱乐部定期参加省市的众多艺术活动和比赛,并屡获殊荣。尤其是在2011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举办的四届义静民歌节上,俱乐部屡获殊荣。此外,该俱乐部还定期受邀在义静市的文化活动中演出,例如夜街、步行街等,并参与荣市与省内各县市以及国内外友好城市的文化交流活动。

2013年,永新六坊及岩民歌俱乐部被评为省级模范。2015年,艺人黄氏锦云被授予优秀艺人称号。在报道中,锦云女士表达了她对维护和发展永新六坊及岩民歌俱乐部,特别是保护和弘扬六坊及岩民歌价值的担忧:“与最初的40名成员相比,俱乐部成员人数逐渐减少,目前只有30多名。原因是许多人虽然仍然对民歌充满热情和奉献精神,但年事已高,体力不支,无法继续参加活动,而吸引新成员也越来越困难。”
此外,尽管省人民议会已颁布关于扶持人民艺术家、功勋艺术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俱乐部的政策的决议,该决议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但迄今为止,民歌俱乐部和维宪俱乐部尚未获得扶持资金。同时,俱乐部的资金主要依靠会员的自愿捐款……”。
“我总是想知道如何为俱乐部筹集资金来开展定期活动,以及当年轻一代不得不担心日常生活时,他们是否还能保持热情...”,黄氏锦文女士透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