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好成绩”
或许,孩子的成绩从未像今天这样成为众多家长的心头好。“孩子好不好,看成绩”的观念似乎已经深入一代又一代家长的骨髓。
这种观点成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肩上和思想上的负担,他们本应享受天真、纯洁和乐趣,但当他们没有取得父母期望的高分时,却充满了焦虑和悲伤。
大人们是否正在剥夺孩子们的童年?这两个故事证明了这一点。
![]() |
学习的压力沉重地压在学生们的肩上。 |
今天早上,我走进一家熟悉的餐厅吃早餐,正苦苦寻找座位时,突然认出一个两年前我教过的小学生。他现在是城里一所学校的八年级学生。他师生之间相处很融洽,便过来跟我打招呼。
她赶紧把她的文学成绩给我看了:“老师,我文学考了8.5分。”她眼里闪过一丝喜悦。然后她继续说道:“老师,今年我和去年一样优秀,但是我的总分只有8.6分。”她垂下眼帘,脸色阴沉。
我赶紧祝贺她取得这样的成绩,她却很不情愿:“有什么好祝贺的?我爸妈说了,得考9分才能拿奖。”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她低头看着早餐,脸上带着悲伤的表情,嘟囔着说:“我不是超级英雄,不会得到9分。”我又一次有机会观察她——我多年前天真的学生——的思绪飘忽不定。
她出身名门望族,有着好学的传统。两年前,我教她的时候,见过她父母几次。他们都是知识分子,为了孩子学习,不惜花费巨资,投入精力和时间。从普通班、课外班、老师家补习班、家教……只要孩子成绩优秀,他们都会不遗余力地培养。我清楚地记得,六年级初的暑假,这个小学生就已经像“跑龙套”一样上课了,更别提今年八年级了,他日夜学习。
再见到她,一改往日丰腴大方的模样,如今的她瘦了不少,个子也高了不少。她低头对着热气腾腾的面条说:“老师,我好难过,我努力了,就是没考到9分。”所以,今年她没有收到父母的任何奖励。
听着她的话,又体会到这位昔日学生的心情,我嘴里的早餐顿时变得苦涩起来。
同样的情况,我家隔壁有个九年级的女孩,来自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她的父亲是电工和水管工,母亲做些小生意维持生计。他们对女儿的期望非常大。最终目标是让她考上一所名牌高中。近期的目标是让她在所有科目中都取得高分。
她各科都很优秀,是学校天才学生团队的成员。虽然她家就在隔壁,但我很少见到她,因为她整天都在上课。有时她回家后会关上门。我问她为什么不出去玩,她总是说:“我忙着学习。”
她总是学习,因为我听到她说:“如果我得了 10 分,妈妈或爸爸就会奖励我一份礼物。”
知道这个女孩有很多礼物,可以肯定她上周收到了很多份 10 分的礼物。
有一天,我把车停在家门口,就看到小女儿高兴地跑过来,说:“恭喜你,我语文考了9.8分,是我九年级最好的成绩。”她高兴地跳了起来,喊道:“老师,快来,我有很多奖励。”
女孩叽叽喳喳地说着,脸上有种说不出的喜悦:“我考了9.8分,一开始一看分数,还以为只有6.8分,吓得魂飞魄散。要是分数低了,我爸都打死了。”
我的情绪五味杂陈,既高兴又为她担心:“万一她分数低怎么办?”
此时她还在埋头苦读,准备着即将到来的九年级毕业考试和十年级入学考试,所以见到她就更加困难了。
我们和家长见面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你的孩子在哪所学校上学?他/她考了多少分……?”这些问题无意中让家长给孩子施加了更大的学习和成就压力。
上面提到的男孩和女孩现在都像机器人一样,除了吃饭和学习什么都不会做,就连玩耍对他们来说也成了奢侈。
那么,是谁偷走了你的童年?你的童年何时才能回归其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