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革命农村的繁荣
义安省是具有深厚爱国主义传统的故乡,始终站在党发起和领导的斗争的最前线。革命故乡见证了人民在革新事业中努力改善生活、建设祖国的奋斗历程。
.png)
丛健• 2024年8月20日 07:30

沐浴着秋日的金色阳光,我们参观了义春乡志微祠,它是国家级历史遗迹,与八月革命(1945年)夺取政权运动有关。宜春公社史籍记载了政务祠事件:“1945年8月15日,宜静起义委员会发布起义命令;8月25日,区越盟和越盟发动群众,到义和镇集会,听取讲话。松禄、新合(即宜春公社)群众及各乡群众响应……8月26日上午,松禄、新合群众来到县衙,要求夺取政权。8月26日,各乡群众在政务祠举行集会,要求夺取政权,成立临时革命委员会,陈文义先生为主席,阮廷治先生为副主席。这是宜春县第一个夺取政权的单位。”

松禄、新合人民的夺权起义是人民艰苦奋斗和牺牲的结果,是全民团结的结果,是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的经验积累的结果,是抓住正确形势和时机,迅速夺取政权、为人民服务的结果。
79年来,宜春乡的生活在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人均年收入达到6300万越南盾,该乡被评为先进新农村标准,并正在建设模范新农村。来到宜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熙熙攘攘的道路,宽敞的房屋鳞次栉比,使村庄焕然一新。宜春乡有三条主要道路贯穿全乡,包括:荣至炉门大道、荣至会门路、林河沿岸路以及多条已改扩建的支路。完善的交通体系为当地开展经贸活动、扩大生产经营、增加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过去,宜春族人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渔业,收入来源较为不稳定。革新与融合进程促进了人们职业的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职业外,工业、服务业和贸易领域也出现了新的职业。由此,高收入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为劳动者创造了就业机会。
跟随宜春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范廷海先生,我们来到位于天同村陶文贤先生名下的春静制衣公司。工厂占地数千平方米,拥有120名工人和一套日夜运转的现代化机器设备,专门生产加工服装,产品出口到美国和欧洲市场。该公司最大的贡献是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每人每月工资达700-900万越南盾。除春静制衣公司外,位于禄美村的黄原林业加工贸易公司也为数十名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每人每月工资达1000多万越南盾,为当地人民增加收入做出了贡献。

宜春乡干部群众弘扬革命传统和近年来取得的成就,致力于建设模范新农村,为推动全省先进新农村建设运动的进步和质量提高做出贡献。新农村面貌日益宽阔,真正做到了“亮、绿、净、美”,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
范廷海先生——义春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

我们从宜春乡出发,继续向兴原县前进,并在龙舍乡稍作停留。龙舍乡是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地区。据当地历史记载,在宜静苏维埃运动时期,富隆人民奋起反抗,于1930年9月12日用泰语举行了数千人参加的示威游行。
1945年8月19日,在越盟领导下,八月总起义爆发,各村落的民众涌向集结地,红旗黄星飘扬。富隆乡的示威队伍与来自兴原县的民众汇合,游行占领了兴原县政府,迫使县长阮进敦无条件投降。

几经沧桑,如今的龙舍村已是一片繁荣景象,沥青水泥路铺就,房屋宽敞明亮。夏秋两季的稻田泛着金黄,预示着丰收的希望。河岸边,成群的水牛和奶牛悠闲地吃草,为这片富饶的乡村增添了一份宁静祥和。
龙舍乡目前分为8个村,人口近9600人,主要经济来源仍为种植业和畜牧业,收入中等偏上。此外,还有制作粉丝、糕点(被认定为手工艺村)、木工、藤竹编织等传统手艺。近年来,许多农户从事机械加工、林产品加工、各类服务贸易等。2024年上半年,龙舍乡生产总值达2210.39万亿越南盾(达年计划的59.5%),经济结构呈现良性转型,各类职业、服务业、小工业和建筑业均快速增长。

龙舍乡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农村,始终注重学习和人才培养。全乡共有各级各类学生近2200名,其中100余名学生获得各级优秀学生称号。学校设施、设备和基本教学用品齐全,所有学校均达到国家级标准。
凭借土地、土壤和交通便利等优势,近年来,龙舍乡各方面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全乡干部群众正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更多成就,首先是力争到2025年达到新农村标准,无愧于家乡的传统。
黎春却先生——龙舍公社党委书记

除了宜春、龙舍等乡外,还有许多农村地区也处于革命运动的“最前线”,在革新事业中取得了突出成就,如南丹乡、清章乡、安山乡、昆强乡等……,为祖国建设发展事业中打造“亮点”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