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预防胜于治疗,保持稳定
乂安省南丹乡和兴原南乡的实践表明,在政府的陪伴和人民坚持贯彻“预防胜于治疗”方针的情况下,许多生产模式不仅保住了成果,而且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走向了可持续发展。
积极预防疫情,保护牲畜
八月中旬的一个上午,南丹乡龙平村文化馆里,一场关于畜牧养殖疾病预防的培训班吸引了众多学员。课后,村长阮陈海先生兴高采烈地带我们参观了他家的养殖模式。

在整洁的小农场里,海先生说,他家目前养了10头猪和8只羊。回忆起最近非洲猪瘟的爆发,海先生分享道:“我家损失了一头猪,但多亏公社政府及时支援,积极对猪舍进行消毒清洁,剩下的9头猪都还很健康,没有感染。”
他说,秘诀在于“预防胜于治疗”:使用石灰粉、消毒剂、定期接种疫苗,并减少与陌生人的接触。此外,他还安装换气扇,每天喷洒杀苍蝇和蚊子的药剂,为宠物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海先生强调,季节更替或持续高温天气很容易导致疾病爆发,因此他时刻密切关注猪只的健康状况,并严格清洁猪舍。“唯有细心呵护每一个细节,才能守护好劳动成果。”他说。

不仅Hai先生,同住社区的Tran Thi Hien女士一家也坚持农场模式经营了七年多。她家占地广阔,饲养着500只山羊、10匹马、2头母猪、50只鸡和30只鸭。每天的工作包括喷洒消毒剂、撒石灰、清洁畜棚以及限制陌生人进出。为了确保卫生,Hien女士使用益生菌来保持畜棚干燥,减少异味,避免影响邻居。

此前,她主要饲养近50头野猪,但2024年7月的疫情导致12头死亡,损失惨重。之后,她转而饲养马匹。得益于土地面积大、空气流通好的优势,新的饲养模式更加高效稳定。
南丹乡近期暴发非洲猪瘟,23个村全部受到影响,279户农户受到影响。全乡共有1907头感染猪只被销毁,总重量超过121吨。尽管损失惨重,但由于处理及时,疫情得到控制,并防止了大规模蔓延。

南丹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黄义雄表示,两级政府机构建成运行后,该乡立即把动物疫病特别是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确定为首要任务。
洪先生介绍,该乡已同步采取多项措施,例如:按规定销毁已感染的牲畜;定期清洁和消毒牲畜棚;发布疫情处置指南;同时加强监督和宣传,提高群众认识并积极配合。正因如此,南丹乡的损失显著减少,牲畜得到有效保护,为稳定农户生产生活做出了贡献。
保护农作物,提高生产力
如果说南丹以畜牧业闻名,那么兴原南乡则以种植业发展强劲。该乡是由兴灵乡、龙舍乡、春林乡和通新乡合并而成,总农业用地面积近1900公顷,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200公顷,花卉和短期作物种植面积500公顷,水产养殖面积130公顷。
近年来,天气反复无常,病虫害增多,但政府和人民积极采取许多预防措施,应用技术保护农作物。

同心村拥有超过31公顷的稻田和43公顷的玉米、芝麻和花生田。同心村村长武春红先生说:“恶劣的天气导致稻纵卷叶螟和褐斑病频发。参加培训让我能够及时通知并指导村民适时喷洒农药,以减少损失。”
洪先生强调了使用农药的“四对”原则:对方法、对药物、对剂量、对时间。农民应在清晨或凉爽的午后喷药,切勿在正午烈日下喷药;5-7天后再次喷药,以彻底杀死害虫。水稻抽穗期,应限制氮肥施用,不要过量使用刺激性肥料,而应适量施用钾肥,每株稻株施用4-5公斤钾肥,并结合1.5公斤氮肥。

除了稻田,许多农户还发展混合农业。阮文孝先生拥有近5公顷的土地,分成几个区域:1公顷种植果树,1公顷种植蔬菜,1公顷种植玉米和牲畜,1公顷种植多年生植物……得益于肥沃的冲积土壤,许多植物生长良好,几乎不需要照料,也降低了成本。
“每个季节都有相应的植物。夏天我们种南瓜和西葫芦,冬天我们种蔬菜。番石榴和菠萝蜜几乎不用浇水。果实成熟后,我会盖起来防虫;对于叶菜类蔬菜,我会用防护罩盖住。这种方法既安全又划算,”Hieu 分享道。
不过,他也坦言温室的局限性:温度高,土壤不易干燥,容易积累病源。因此,他们家优先采用自然方法,少用化学品,既能保护作物,又能保持农产品的品质。

兴原南公社领导表示,定期开展培训和农业推广工作有助于人们转变观念,运用科学技术,从而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满足日益严格的食品安全要求。
从南丹到兴原南,最大的教训是:积极预防疾病,应用适宜技术,密切协调民政。这是义安农业在气候变化和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下确保生产力并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