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村庄的人口正在逐渐减少!
父母远行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抚养,是许多农村地区的普遍现象。虽然远行可以带来高收入,但家庭成员之间联系的缺失正在造成严重的后果。

作者:Thanh Nga - My Ha - Diep Thanh
出版日期:2025 年 6 月 23 日 - 技术:Diep Thanh
.png)
为了生计,许多人选择离开家乡,把教育和照顾孩子的重担留给年迈的祖父母。在农村和山区,许多村庄的成年人,尤其是劳动适龄人口,越来越少。义安省的情况也是如此。
.png)
多年来,阮氏草女士(Tuong Duong 县 Tam Quang 乡 Bai Xa 村)和她的丈夫从未休息过一天,尽管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由于种种原因,一个离婚了,一个早年丧偶,一个外出打工,家里的负担很重,所以四个孙辈,无论父母,都只能被送到祖父母那里照顾。目前,最大的孩子才读六年级,其余的都在读小学,有些孩子从断奶起就由祖父母照顾。

因为孩子们还小,正值玩耍学习的年纪,即使年近七旬,祖父母也不得不同时承担起许多角色:祖父母、父母、学校家长。爷爷是退休矿工,他微薄的工资也必须用来抚养孩子,因为父母每月寄回家的钱少得可怜。
阮氏草女士补充道:“我通常每天凌晨4:30就开始为孩子们准备上学的饭菜。我的祖父母除了要担心书本费、学费、衣服费,以及生病时的住院费,还要督促孩子们学习。”

在三光二小学,超过一半的家长都在外地工作,大多数留在家里,由祖父母照顾,就像阮氏草女士一家一样。阮氏常老师是二A班的班主任,她说:“我很少见到学生家长的面,因为大多数家长会都是祖父母参加的。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很不利,因为大多数祖父母年纪大了,无法密切监督孩子的学习。”
整个三光乡约有2000名适龄劳动人口,但多达1200人远赴外地打工,主要在南部省份。三光乡人民委员会主席卡氏贤女士也承认:“在乡里,‘春节后初五就一个人也没有了’,剩下的主要是老人和孩子。乡里的经济状况仍然很困难,种地都不够吃。因此,人们选择远赴外地打工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经济条件也更好,房子也得到了投资,建得也更宽敞。只是,如果父母远赴外地打工,把孩子留给祖父母照顾,后果会很严重。”

据祥阳县统计,目前该县有近1万名适龄劳动人口在外务工。这些劳动者大多离开家乡,前往北部省份、西原省份和南部省份工作,因此他们不得不将子女留给祖父母和亲戚照顾。
回到祈山乡友剑乡,见到了丁山一村的吕氏妙(Lu Thi Dieu)女士,她也吐露心声:“如果我不爱孙子孙女,我早就出去打工了。” 刚过五十岁的卢氏妙女士说,在她这个年纪,如果在乡或县工作,每月能挣300万到500万越南盾。但现在,她不得不留在家里,因为她要独自抚养5个孙子孙女。“生完孩子后,他们都离开村子去很远的地方打工了,我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照顾他们。他们偶尔会寄钱回来,但数额不多,我们得省着活儿……”卢氏妙女士说。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迪厄夫人的孙辈们都得“自己做”。她自己没受过教育,不识字,所以大部分的课业都得“交给老师”。由于她主要待在家里,不了解孙辈们的朋友和其他社会关系,所以无法从头到尾进行日常的教学和指导。迪厄夫人最大的担忧是,当孙辈们长大成人,需要父母的指导时,却没有父母在身边支持他们:谁也不想远行打工,但如果不去,他们该如何养活孩子,如何照顾他们的未来?
谈到上述问题,友剑乡人民委员会主席卢哈先生表示,目前约有800名工人(占劳动年龄人口的三分之一)在外务工,主要在北宁和平阳省务工。其中,只有少数在平阳省第15军橡胶园务工的工人是全家一起去的。其余的,大多数工人把孩子留在家里与父母同住。

据奇山内务部统计,目前整个奇山县有超过21800名外地务工人员,占当地劳动年龄人口的41%。
.png)
梁明少数民族中学(Tuong Duong)有350多名学生,但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里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父母在身边,原因有很多,比如父母在外打工、学生是孤儿等等。
Cut Phi Hung 学生(八年级,家住 Ca Moong 村)是一名克木族学生。他家有三个兄弟姐妹,但由于父亲早逝,母亲在工厂工作,祖父母住得很远,多年来兄弟姐妹们一直互相照顾。去年,Hung 的姐姐读完九年级后辍学去北宁打工,只剩下两个弟弟妹妹。平时 Hung 留在学校,三年级后就没人照顾他了,他只好去明田村的姑姑家。Hung 每两周回家一次。每次回家,他有时自己做饭,有时去姑姑家吃顿快餐。很多个月来,Hung 都没有为全家人吃过一顿饱饭,因为每次出行的费用很高,而他母亲和姐姐打工的工资又不值钱。
照片:My Ha “我们班有33名学生,其中90%的人独自生活或与祖父母住在一起。我们为他们感到难过,他们才13、14岁,必须独立生活。”
Moong Thuy Duong 老师 - 梁明少数民族中学
作为梁明少数民族中学8A班的班主任,Moong Thuy Duong老师分享道,她班上的很多家长从未见过面或联系过。Thuy Duong老师说:“我们班有33名学生,高达90%的学生独自生活或与祖父母住在一起。我们非常爱他们,他们才13、14岁,必须独立生活。有时我也想和家长们联系,但班级无法在Facebook或Zalo上建立封闭的群组,因为使用社交网络的家长屈指可数。其余的家长都在没有信号的地方工作,或者不使用手机。”
翻看8A班的名单,翠阳老师也感到有些难过。因为到目前为止,全班只有5名学生脱贫,其余的都是贫困户或近贫困户。她的很多学生虽然住在寄宿学校,但上学的日子仍然“岌岌可危”,不知道哪天会缺课。“很多家庭连饭都吃不饱,怎么负担得起孩子的教育?学生在学校的所有工作都落在老师的肩上。很多时候,学生生病或有意外,我打电话给爷爷奶奶,结果被“吼”了回去。爷爷奶奶只会照顾孩子,如果有什么事,老师得联系家长。但说实话,我根本不知道该打哪个电话。有时候,他们一个星期都没去上学,我联系不上,只能向村长寻求帮助。”翠阳老师解释道。

谈及学校学生的处境,梁明少数民族中学副校长陈德勇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大多数学生没有父母照顾。现在他们在中学读书,是寄宿学校,所以至少在平时有老师指导和支持。但中学毕业后,我担心很多学生会辍学,因为他们没有动力去努力,也没有父母的指导。而且,梁明乡的环境比较复杂,如果他们懈怠、不注意,很容易卷入社会丑恶现象。”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