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并非简单的“加法”
义安省是2023-2025年期间全国拟重组行政单位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该省已提前三个月完成了2023-2025年期间县级和乡级行政单位重组项目以及2026-2030年期间规划。这一成果源于政治体系和人民的高度共识。

义安省是2023-2025年期间全国拟重组行政单位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该省已提前三个月完成了2023-2025年县级和乡级行政单位重组项目以及2026-2030年规划。这一成果源于政治体系和人民的高度共识。
光伏集团• 2024 年 8 月 30 日

乂安省刚刚被内政部评为2023 - 2025年期间在县和乡级行政单位重组工作中表现良好的单位之一。内政部长范氏清茶评估说,乂安省与海防市、河内市和胡志明市并列为重组数量最多的四个地区之一。
根据越共中央政治局结论、国会常务委员会和政府决议,2023年至2025年期间,义安省现有1个县级行政单位——门罗镇,不符合规定的调整标准。省人民委员会已制定计划,将整个门罗镇和义禄县的部分地区(包括4个乡:义春、福寿、义泰、义风)划入荣市。义安省原有21个县级行政单位,调整后将有20个县级行政单位(17个县、1个省辖市和2个镇)。

在乡级层面,义安省有92个乡级行政单位需要调整,设立44个行政单位(其中43个为新设,包括1个因自然区划和人口部分调整而设立的行政单位)。调整后,全省共减少48个行政单位,由原来的460个乡级行政单位(411个乡、32个坊、17个镇)调整为412个乡级行政单位(362个乡、33个坊、17个镇)。
需要安排的行政单位数量很多,但截至 2024 年 6 月中旬,义安省已完成县级和乡级行政单位安排项目所需的所有步骤,其中包括:组织收集选民意见并通过乡、区、省各级人民委员会,共识度相对较高。
省委委员、内务部部长阮越雄同志表示:“通过收集选民意见,选民基本同意,支持率较高,平均达到90%以上,部分单位甚至100%的选民表示同意。各乡、县级人民议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基本100%表示同意,并已提交内务部评估,提交政府审议。”


精简县乡两级行政单位,确保其有效运作,是党和国家的正确政策,也是刻不容缓的必然趋势。在短时间内,各级行政单位编制指导委员会已成立,由省委书记直接领导。在省级,省委书记直接担任指导委员会主任,省委常委担任副主任,委员由省委常委组成,以便及时、密切地进行领导和指导。

实行行政单位化设置的过程,对地区干部、公务员和群众的思想感情,对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安全、国防等都有影响。
机构改革的实际成效不能用裁减多少单位、裁减多少官员来机械地衡量,而要从政府机构效能、群众福祉质量以及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实际指标来衡量。因此,各项工作必须确保各级党委、各部门、全系统和地方人民群众的参与同步、团结、衔接。
义安省高度重视群众动员工作,力求“思想上沟通”,激发领导干部和干部职工的坚定决心、巨大努力和坚决行动。以此为基础,在改组地区各阶层人民中形成强大的传播力、高度的认识统一和共识。

这一精神已在2023年10月举行的省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得到体现,会议讨论了全省县级和乡级行政单位安排的总体方案。省委书记兼省指导委员会主任泰成贵指出:要形成共识,在县级和乡级安排行政单位是一项困难、敏感的任务,深深影响着许多方面,例如:干部、公务员和人民;文化、地方风俗习惯……因此,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抓落实。省指导委员会委员要深入基层,指导落实工作,特别是及早发现问题和困难,及时指导处理或报告省指导委员会研究处理。省有关部门、机关和部门要陪同、配合地方落实工作。
省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要密切跟踪基层,指导辖区内各项工作的落实,特别是及早发现问题、困难,及时处理或报省督导委员会研究处理。
省委书记 Thai Thanh Quy - 乂安省县级和乡级行政单位安排指导委员会主任

在实施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各组织高度重视民运工作,在干部、党员和群众中形成高度共识。通过讨论,省委执行委员会委员、省委民运委员会副主任阮氏综同志表示:“全省特别是各地方的民运系统和祖国阵线已大力宣传,动员干部、党员和群众一致同意落实县、乡两级行政单位的安排。特别是,公社民运指挥部、村、村民运小组的干部正确、透彻地认识到在当前形势下进行调整和合并的必要性,从而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宣传动员群众同意落实。
在涉及乡、坊、镇调整的县、市、镇,成立了以民运员为骨干的宣传动员队,直接深入村庄、村组、居民小组,采取多种形式,根据当地和单位实际开展宣传工作。民运工作成果为2023-2025年行政单位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2023-2025年行政单位调整任务实施以来的经验教训,充分肯定了地方党委、机关的领导作用,以及县乡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县乡两级党委、机关、部门、支部和组织做好群众动员工作,注重宣传动员,使群众理解和认同,加快推进行政单位调整进程,确保工作公开透明、依法合规、符合实际情况。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