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去学校学习读写……还能互动并获得礼物!
让学生参加识字课已经很困难了,而让他们坚持上完所有课程更是难上加难。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老师们不得不挨家挨户地打电话提醒学生上课时间;甚至还要用礼物和家务劳动来鼓励学生来上课。

我的 Ha - 田雄• 2024年11月20日
让学生参加识字课已经很困难了,而让他们坚持上完所有课程更是难上加难。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老师们不得不挨家挨户地打电话提醒学生上课时间;甚至还要用礼物和家务劳动来鼓励学生来上课。

“你们怎么还没来上课?”来自祥阳县沙良小学的库洪泉老师在电话里催促学生们来上课。上课时间已经过去将近半个小时了,但有近20名学生的识字课教室里仍然空无一人。库老师不得不挨个打电话。对于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他甚至要骑着摩托车在村子里四处寻找。

权老师是夏隆小学两位老师之一,负责纳贝村的扫盲班。跟随权老师寻找学生的脚步,我们便能体会到高地扫盲工作的艰辛。“我还在做饭呢!”33岁的学生洛氏云在屋里喊道,权老师正要叫她来上课。云说,虽然她很想学读写,但因为忙于家务,总是迟到。听到学生的回答,权老师继续跑去叫其他学生。作为一名住在纳贝村的克木族人,权老师几乎认识所有学生的家。然而,要准时叫到学生来上课却并非易事。

这个班开办三个多月了,最初有三十多名学生,大部分是纳贝村的克木族妇女和合清村的苗族妇女。但后来,许多学生都去公司上班了,班上只剩下二十来个学生。因为学生白天要下地干活,所以上课时间改到晚上七点到九点。然而,几乎每天晚上他们都迟到。
几乎每天晚上都没有学生。虽然课程安排在晚上7点,但通常要半小时后才开始,有时我们不得不使用村里的广播来叫学生。
Cut Hong Quan 先生,Xa Luong 小学(Tuong Duong 区)

作为最早到教室的学生之一,34岁的Vu Y Xe(来自Hop Thanh村)说:“为了准时上课,我必须带着孩子。每天上课我都得带着孩子,家里没人照顾他。我丈夫是医生,但我目不识丁,所以我很自卑。以前我去很多公司应聘,但因为不识字,没人愿意录用我。”去年夏天初,得知村里有人要一起去上扫盲班,尽管她已经怀孕8个月,Vu Y Xe还是请求老师让她去。从那以后,Vu Y Xe一节课都没落下。有一天,她回几百公里外的Ky Son县探望父母,但她仍然利用这个机会提前赶回村里,准时上课。

武义是少数能坚持上学的学生之一。“因为他年纪大了,上学学习很困难。如果缺课几节,就很难跟上进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坚持到项目结束。我们也尽力劝说他们了。”老师权说道。“这里男性文盲率很高,但来上课的只有女性。在山区扫盲男性极其困难。他们自卑感很强,很难说服年纪大的男人来参加扫盲班。”权老师补充道。

据祥阳县教育培训厅代表介绍,到2023年,全县所有乡镇将达到二级扫盲标准,15-35岁年龄段二级文盲率将降至1.2%。年度目标是在良明乡、仁梅乡、三合乡和舍良乡等地,以适当的学习组织形式,组织40-60人参与扫盲工作。目前,居民社区的文盲人数仍然很高,同时,动员学生定期上课也面临诸多困难。

与祥阳县类似,奇山县也开设了两期扫盲班,第一期刚刚结束。然而,由于学生人数不足,第二期的开展面临诸多困难。“扫盲项目分为两个阶段,但大多数学生只能完成第一阶段。现在他们都在公司工作,我们无法上门劝说他们继续学习。”奇山县教育培训厅的一位代表说道。
驻奇山市第四国防经济政治委员部副委员阮如鸿中校分享了他动员学生参加扫盲班的经验。他指出,首先要与地方党委、政府部门、学校和村委会等各级单位密切协调,将扫盲工作更紧密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宣传方面,要动员丈夫、孩子和家庭,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条件,让他们能够充分参与学习,并有时间在家复习和完成作业。同时,教师也必须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

“首先,根据当地政府的要求,我们组建了一个团队,挨家挨户走访每个村庄,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家庭环境和特点,以便采取最佳的组织和教学措施。我们与每一位学生见面进行动员,有时甚至要和他们一起吃喝好几天,”洪中校说道。他还补充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所有必要的学习用品,还为来上课的学生准备了礼物,包括雨衣、凉鞋、手电筒等等,方便他们来上课。
“甚至有很多学生以忙于农活或盖房子为由缺课,我们会立即调动资源帮助他们,让他们有时间上学。也有一些学生生病住院,我们会去医院探望他们,让他们出院后就能尽快回到课堂。在课堂上,老师们也会安排很多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洪中校补充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