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学校建校50周年、专业教育60周年:延续爱国者潘佩珠命名学校的传统
“良种难种于拙匠”,“没有良好的环境,就无法孕育出翠绿的生命之树”——这句古老的箴言至今仍萦绕在潘佩珠天才中学的记忆与发展中。60年的建设与发展,这份记忆、这份感动、这份自豪,将永存于心,谱写一曲关于这所以爱国先烈潘佩珠命名的学校的史诗。
奠基者的骄傲
在首任校长、功勋教师丁文统的心中,他永远无法忘记借地建校的艰苦岁月。那50个日日夜夜,师生们辛勤劳作,既要教书,又要建校。下课后,老师们轮流去义丹县买竹子搭教室;放学后,学生们则去砍木麻黄做柱子和椽子搭茅屋,劈竹子做篱笆,拌稻草泥浆抹墙。

1974年10月15日,寄宿制资优高中正式成立。义安省是北方第一所拥有特殊教育学校的省份,这所学校的使命是提供全面的教育,发现和培养资优学生,创造人才,培养人才。我很荣幸能担任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近23年,我对学校、对老师和学生都充满了回忆。从建校初期的艰苦岁月,到临时搭建的茅草屋顶和竹屋授课,再到在枪林弹雨中上课……如今,学校已是坚固、宽敞、现代化的校舍。在建校50周年和开展特殊教育60周年之际,在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下,潘佩珠学校始终无愧于党、国家和人民授予的“英雄”这一崇高称号。希望潘佩珠学校永远成为值得信赖的地方。我们每个人的骄傲。
功勋教师丁文通——学校首任校长


“Truong Phan,两个亲爱的词/我曾经早晚住在这里/就像一只离巢的鸟/我多么想念学校……”。这是功勋教师潘辉俊——该校前副校长——在回忆在老校舍里度过的岁月时写下的诗句。潘辉俊老师吐露心声:“1976年秋天,我和夫人回到潘学校,当时,潘学校学校位于演州县演清乡,靠近1号国道。学校设施简陋,只有两排四层楼房,教室砖墙瓦顶,办公楼、教师宿舍和宿舍则用茅草、竹子、藤条等搭建。回想几十年来,能够置身于一所充满人情味、同事情、师生情的师范学校,能够在心爱的潘学校生活和工作,在这所以培养人才为崇高目标、孕育新芽、闻名全国的学校,一直是、也将永远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对于文学老师陈氏碧叶女士来说,从学校成立的第一天起,每当她回忆起潘学校,就充满了美好的印象和难忘的时刻。那是一代又一代师生在中部前线一个省份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教书育人的岁月,他们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前线。师生们没有足够的大米,经常以土豆和木薯代替正餐,经常挨饿,许多课程都因“炮火连天,枪林弹雨”而中断。

潘佩珠天才高中不仅是义安人民的信任和骄傲。想到潘佩珠学校,就想到了这片学府师生的智慧和勇气。60年来,潘佩珠学校的师生们经历了一场接力赛,才迎来了今天。回顾过去,学习新知;铭记过去,才能深刻体会今天的珍贵,去相信,去爱,去前进。60年,值得铭记,去爱,这60年,充满爱……”
Tran Thi Bich Diep女士 - 文学老师
继续“养人”事业
简单如塑造他思想的义安这片土地。革命家潘佩珠老同学们回忆、谈论并自豪于他们的学校,认为这是一个充满宽容和温暖的家。

作为该校物理专业的毕业生,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和不懈奋斗,高氏兰青老师今天终于能够在自己曾经就读的学校任教,并被任命为校长。青老师不禁感慨:“能够在这么多人梦寐以求的学校学习,我感到非常自豪和幸运。”潘佩珠天才高中——一所蕴含历史与知识的学校。今天,我更加荣幸能够参与到培养历代师生的事业中。60年来,一代又一代师生培育的核心价值观,是潘学校发展至今,成为国内外教育界一抹亮色的坚实基础。在接下来的征程中,我相信潘学校的师生们将时刻准备着,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披荆斩棘,在国内外高中教育的版图上书写新的篇章。


谈及建校50周年、专业化办学60周年的历程,潘佩珠优秀中学副校长陈文娥先生感慨地说:“今天,我们用心回顾学校的传统,但我们也不忘放眼未来,继续弘扬潘学校为祖国和祖国做出贡献的传统价值观。我们坚信,学校的优良传统将得到发扬光大,继续创造潘佩珠学校今天和未来的独特印记。”

人生六十载,已跨过“知天命”的门槛,但挚爱的潘学校,迈入六十周年,依然春光无限,熠熠生辉。祝愿潘佩珠高级中学永远与岁月同辉,永葆青春,永远是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的骄傲。
Nguyen Thi Huyen - 潘佩珠天才高中学生

长期以来,潘佩珠天才高中的师生们一直为义安这片英雄的土地增光添彩,为打造传统、进一步在国际舞台上打造潘佩珠学校品牌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