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谭基土地上对K10运动的回忆

天东 April 30, 2024 15:12

(Baonghean.vn)——在抗美战争期间,为了拯救国家,北纬17度以北地区的民众遭受了巨大的苦难,以至于他们不得不离开家园撤离。这是一段艰难却意义非凡的旅程。

特别旅程

在抗法战争胜利后,根据日内瓦协议(1954年7月20日),我国暂时沿北纬17度线分为南北两部分。当时认为这种临时划分只会持续两年(1956年7月之前)。然而,美国帝国主义和吴廷琰傀儡政府及其后继总统的“背信弃义”导致这一划分持续了21年。

在抗美抗争、拯救国家的漫长岁月里,南北双方都遭受了无数的损失和苦难。自1965年以来,美帝国主义在北方发动了一场破坏性的战争,从北纬17度线以北一直延伸到河内和海防。尤其是在滨海河北岸,永灵、滘灵和锦禄等地区遭受了数千枚炸弹和子弹的袭击。

sơ tán.jpg
欢迎根据K8计划撤离的永灵儿童返回家园。照片由永灵提供。

面对这种情况,1966年至1968年间,越共中央决定实施代号为K8和K10的计划,将广治省北纬17度以北地区和广平省南纬地区处于战乱最激烈地区的民众疏散。其中,K8计划于1966年8月至1967年10月实施,将民众疏散到北部各省。1967年11月,K10计划开始实施,将民众疏散到义安省和河静省。在义安省,民众主要被安置到1963年新成立的谭记县。

广治人民所经历的苦难难以尽述。他们互相扶持,背井离乡,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夜间行进,节假日也难逃厄运,无数车辆沦为美军炸弹的活靶子。更令人痛心的是,许多人被迫继续流离失所。抵达新奇后,广治人民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和拥抱。来自两个陌生国度的人们从此走到了一起。

当时,新岐县人口仅约3万人,之后接收了来自广治省的2万多人(第一阶段),其中包括永灵县的大部分居民以及来自滘灵县和锦禄县的少量居民。此后,更多的人涌入,包括之前K8行动中撤离的许多人以及来自河静省的居民,此外还有2612名新生儿,总人口超过3.1万人。

mốc.jpg
谭基地(Tan Ky land,即零号地标所在地)在战争期间成为广治省人民的疏散地。照片:文献

五年多来一直依恋着这块新土地

新奇县委宣传部部长阮春胜先生分享道:根据老干部的讲述和遗留的文件,在“K10计划”获批后,省行政委员会、县行政委员会联合当地干部和士兵,为全县15个乡镇中的13个乡镇的民众开展了政治和思想宣传工作。新奇县人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帮助疏散民众的责任。

时至今日,许多谭记人仍然清晰地记得广治人撤离的那一天。人们慷慨地分享食物和衣物,帮助他们移栽幼苗,分享土地和生活用品,并帮助他们稳定生活。广治人抵达时,已近春节,他们甚至还没来得及盖好房子。许多家当不得不留在故乡,但每家每户都会带上祖先牌位。作为越南人,在年末年初,谁不思念故乡和祖先呢?因此,除了分享食物和被褥,谭记家每户还会将祭坛分成两部分,供广治人摆放香炉,祭拜祖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同胞情谊的伟大。

BNA_Trường Tiểu học Tân Phú, nơi ngày xưa có một điểm của Trường cấp 3 Vĩnh Linh. Ảnh Tiến Đông.jpg
新富小学,原址曾是永灵中学的一个分校。照片:天东

根据现存于义安省档案馆的《义安省K10计划意外实施情况概要报告》,在疏散人员抵达之前,当地部队已建造了97栋房屋;疏散人员抵达后,又建造了200栋。到1968年7月初,永灵、焦灵、锦禄等地的民众与当地民众和士兵一起,又建造了2015栋房屋;并建造了85栋集体房,用作幼儿园、诊所等用途。当时,共有18000人拥有自己的住房,另有3000人居住在别人家中。

1968年的春节是广治人民第一次被迫离开家园。在最初居住在新岐期间,广治人民一直受到党中央和胡志明主席的关注。当得知广治的老幼被疏散到义安省时,胡志明主席立即打电话给当时的广治省委书记武叔东同志和义安省行政委员会主席朱孟同志,让他们仔细安排好人民的食宿。

bna_7tan_ky_sachnguyen3862675_3120198650303_2512022.jpg.webp
谭基镇一角。照片:文档

唐先生还分享了更多信息,根据中央和省的协议,广治省的县级干部调动后,被分配到新奇县的各部门、办公室和群众组织工作。该县还成立了K10部门,专门负责监督和指导K10地区的农业生产。除了生产、文化和社会工作外,疏散人员的党建工作也得到了重视。最初疏散时有815名党员,到1973年4月30日,党员人数增加到1056人,其中新入党148人,许多党员是从其他地方引进的。此前,1967年10月18日,新奇县第三次党代会召开。这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23名正式委员和2名候补委员。到1968年5月17日,执行委员会又增加了4名委员,其中包括3名来自永灵家乡的同志。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肥沃的土地、温和的气候以及众多未开发的丘陵地带——K10族人民迅速适应了新的环境。他们勤劳、顽强、坚韧不拔,很快便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减轻了国家的补贴负担。当地官员与K10族人民的关系日益密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真心实意地互相帮助、互相友爱。坦奇县的人民学习了广治省人民的许多种植和加工经验。特别是,坦奇县的人民从广治省引进了胡椒和木薯这两种新作物,并将它们种植出来,最终成为该地区的主要作物。

BNA_Những hôm trái gió trở trời, bàn tay chỉ còn 2 ngón của ông Ngô Văn Khảm lại trở nên tê buốt. Ảnh- Tiến Đông .jpg
Ngo Van Kham先生是Vinh Giang(Vinh Linh,Quang Tri)的儿子,现在住在Tan Ky土地。照片:田东

对两个家乡的爱

在谭基镇待了五年多之后,从1973年4月16日至6月15日,共组织了817趟返乡行动,将超过25000名广治同胞接回家乡,同时带回了数千张桌椅、橱柜、黑板等学校和医疗站的物资,以及660多头种猪。与此同时,谭基镇还获得了1785公顷新开垦的土地、155公顷新种植的木薯,以及合作社粮仓中数千吨粮食。

除了遣返人员外,在谭奇镇还有许多来自广治省的儿童登记定居。为了了解K10计划,我拜访了目前居住在谭奇镇的吴文坎先生。坎先生1937年出生于永江村(今永灵)。虽然他没有参加K8或K10计划,但他来到谭奇镇纯属偶然。1968年,他在广治战场作战时受伤,被敌军囚禁在富国岛监狱,直到1973年才获释。在此期间,他与家人失去了联系。后来我才知道,他的家人也跟随K10计划撤离到了谭奇镇。

BNA_Ông Ngô Văn Khảm với những vết thương chằng chịt trên tay. Ảnh Tiến Đông .jpg
坎先生双手有多处交叉伤痕。照片:天东

从富国岛监狱返回后,坎先生被送往第四军区伤兵护理中心。在那里,他爱上了来自都良的护士泰氏明。1978年,他们举行了一场简朴的婚礼。到了1983年,生活变得艰难,两个年幼的孩子挤在狭小的宿舍里,明太太请求调往位于义勇(新奇)的伤兵护理中心。巧合的是,这里也是包括坎先生一家在内的永江省民众过去撤离的地方。坎先生笑着说:“过去我们没有被撤离,但现在我们弥补了,可以说K10行动还没有结束。”

不仅人员疏散,1967年11月底,永灵中学也被迁至新岐。根据唐先生的指示,我前往新富乡,拜访了永灵中学的前任教师潘友清老师。潘老师1946年出生于承天省(现承天顺化省),两岁时随父母北迁。1969年,从永灵大学生物系毕业后,潘老师被分配到永灵中学任教。当时,得知学校已迁至新岐,他便从永灵步行前往新岐接收学校和班级。

BNA_Thầy Phan Hữu Thành, trầm tư khi kể về những năm tháng dạy học tại Trường cấp 3 Vĩnh Linh ngay ở Tân Kỳ. Ảnh Tiến Đông .jpg
潘友清老师——原永灵高中教师。照片:田东

潘友成老师说,他到的时候,学生们已经在这里学习了一年。与通常位于疏散乡的小学和中学不同,高中除了位于义环乡汝爱乡的主校区外,还分散在其他一些乡。学生们住在建在低矮山坡上的竹茅集体房里。那天,潘友成老师被分配到8M班(十年制课程)担任班主任,这些学生主要来自永灵县的永子乡和永忠乡。潘友成老师对他的学生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都非常懂礼貌。似乎正是因为他们经历了如此多的失去和痛苦,他们才变得如此坚强和坚定,就像永灵钢铁之乡人民的意志和精神一样。

在永灵高中任教的几年里,尽管时间不长,但Thanh先生有机会见证了许多代学生的成长。一些学生上了大学;一些学生在1973年随家人返回家乡。值得一提的是,在长达5年的疏散期间,1972年4月,尽管他们尚未毕业,学校还是不得不与181名前往B校的学生告别。

在我教学生涯中,那一天的离别让我百感交集。离别时,泪水盈眶,百感交集。学生们离开时还很年轻,甚至还没完成学业,还没来得及拿到毕业证书(他们只是获得了提前毕业的特许)。后来,那天去B校的学生们多次重逢。但也有一些学生永远留在了战场上,留在了他们挚爱的广治土地上……

潘友清老师,原永灵高中教师

后来,永灵高中迁回故乡后,清先生请求留在新岐继续任教直至退休。近年来,许多广治省的居民和学生回到新岐探望他们的第二故乡。永灵和新岐也结为姐妹城市,开展了许多联合活动。

五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并不算长,但对于永灵、焦灵、锦乐的人们来说,足以与谭奇这片土地建立起亲密、持久的情感联系……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x
在谭基土地上对K10运动的回忆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