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地在云端播撒话语

清忠-德英 DNUM_AFZBBZCACC 11:07

(Baonghean.vn)——为了履行崇高的使命,偏远地区的教师们甘愿远离家人和孩子,将个人情感寄托在家乡,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刻苦钻研。这些教师的幸福,莫过于每天看到学生们来上课,认真学习。

“云端”教学

棕榈树是祥阳县最西端最偏远的边境高地村庄之一(海拔1200至1500米)。该村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末,由桂丰县治黎乡会莫村的几户苗族人迁徙而来……许多年前,会古人的生活十分艰苦,笼罩在雾霾之中。孩子们没有足够的保暖衣物,没有学校,也没有课堂。孩子们还没长大,就去森林里开荒烧田播种。他们只能在岩石上苟延残喘。

会姑村是祥阳县最西端最偏远的边境村庄之一(海拔1200至1500米)。如今,会姑村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63户人家、300多人口的大村庄。村里有一条水泥路与国道相连,只需大约4个小时即可到达县城。村里有电,还有一所学校。照片:Duc Anh

如今,会错村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63户人家、300多人口的大村。村里有一条水泥路与国道相连,只需大约4个小时就能到达县城。村里通了电,还有一所学校。村民们积极推广饲养猪、牛、水牛、山羊以及集约化种植水稻的模式。2020年,会错村成为义安省第一个达到新农村标准的边境村。

会错村如今的发展,离不开村里老师们的付出。多年前,村里建起了两所幼儿园和小学(升入中学的学生转入公社中心的学校进行半寄宿)。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们回到了村里。在临时搭建的学校里,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为孩子们上课。据村民们说,在这些简陋的教室里,近30名孩子得以成长,升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最终获得大学学位。

十一月初,探访会错小学。这所坚固的学校坐落在村口的山坡上。如今雨季已至,雾气化作冰冷的雨水,笼罩着学校。朦胧的天空中,师生朗诵课文的声音在山间回荡……2022-2023学年,学校设有一、二年级两个班,共21名学生。三、四、五年级的学生全部转校至20公里外的母校学习。学校有两名“常驻”教师在会错任教。

如今雨季已至,雾气化作冰冷的雨水,笼罩着学校。朦胧的天空中,师生朗诵课文的声音回荡在山峦间……摄影:Duc Anh

会错小学36岁的罗氏王老师分享道:“以前学校是临时的,老师的宿舍和教室都是木头搭建的。三年前,一所坚固宽敞、水电齐全的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得益于此,教学活动和老师们的生活条件都轻松了一些。”……今年是王老师和45岁的卡氏花老师第一次被仁梅寄宿小学派到这所高中任教。对两位老师来说,“云端教学”是一段非常有趣的经历。

Lo Thi Vuong老师,36岁,Huoi Co小学。照片:德英

高地教师往往不愿谈论困难,但事实上,要让学生“识字”,他们自己也必须克服重重障碍。对于住在三定乡的王老师和住在六建乡的花老师来说,从学校到家的距离超过150公里。平时,她们每1-2周才回家一次。来到会错村,她们面临着物资短缺的问题,因为村里没有商店。她们想买什么东西,就得费力地爬上爬下高高的山坡。她们无法融入村民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感到极度孤独。在这里,人们仍然要早起工作到深夜,晚上早早睡觉,交流很少……更别提恶劣的气候条件了。在炎热的季节,太阳晒得人透不过气来。在雨季,一个月都见不到太阳,雾气刺骨,寒风刺骨。

在教学方面,当学生不懂越南语时,老师们也会遇到困难。为了与学生沟通,老师必须使用两种语言(越南语和蒙语),而且需要非常用心。在学校,学生刚学了一点越南语,回家后用蒙语与父母交流,但第二天一到学校,他们就把学过的单词忘得一干二净。Kha Thi Hoa老师分享道:“最难的还是教学生数学、文学,练习单词和句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老师们只能更加耐心,循序渐进地讲解。”

每天早上看到孩子们满满地来到学校,知道他们的课程,已经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Kha Thi Hoa 老师 - Huoi Co Primary School

雨季来临,寒风吹进教室。华老师用防水布盖住床铺保持干燥,走到火炉边取暖,分享着自己的感受:“高原人民的生活条件好了一些,但孩子们仍然吃不饱,也穿不暖。我希望社会能多与孩子们分享一些……至于我们老师,只希望自己身体健康,能更好地服务于这里的教育事业。每天早上,看到孩子们精神饱满地来到学校,熟悉他们的课程,就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分享,爱

在仁梅边境乡,每所学校都各有各的困难。最困难的是霍曼村的学校——这个地方的情况与霍科村相似,但通往村庄和学校的道路是一条土路,坡度很陡,机动车无法通行。要到达霍曼学校,老师们必须步行4到5个小时,路程长达8公里。或者像偏远在班韦水电站中心的平良学校和平奥学校一样,老师们必须过河。主校区的情况也一样……

仁梅寄宿小学少数民族学生副校长、工会主席陈德贵老师说:目前学校有那希、那叻、色沃、会姑、会满、边良、边渥7个散校,学生总数460名。学校近2年来实行寄宿制,3、4、5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转到总校寄宿学习,目前寄宿学生总数160名。实行寄宿制后,学校把所有房间都占为己有,教师们住宿困难。公共住房不够,8名教师不得不在外面租房,平均每人每月20万越南盾。学校也考虑安排他们暂时住在附近的散校,但值班寄宿不方便。

目前,仁迈小学寄宿学校分布在7个不同地点,包括那希村、那叻村、色沃村、会姑村、会满村、彭良村和皮昂村。图片:德英

据桂先生介绍,仁梅小学寄宿学校目前有41名教职工,其中三分之二的教师并非本地人。每次回家或上学,教师们都要跋涉数百公里。学校教师的生活依然艰难,尤其是在偏远地区的教师。学校董事会和工会也想方设法帮助教师,例如采购生活用品并给予偏远地区教师支持。然而,必须指出的是,由于资源有限,这些支持主要集中在精神层面。

为了确保公平公正,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互助精神,学校董事会和工会在开学伊始就召开会议,努力按照以下原则安排最佳人员:优先安排幼儿女教师和健康状况不佳的教师在主教学点任教;动员本地教师到艰苦地区任教。陈德贵老师分享道:“学校所有老师都对教学工作非常负责,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学生。许多人自愿前往偏远地区,接替那些“留在村里”多年的同事,例如在会固工作的王老师和华老师。”

雨季时,会错县笼罩在冷雾之中,数月不见阳光。摄影:Duc Anh

在义安省,目前有数千名教师生活在偏远地区,其中一些人已在家乡扎根数十年。他们肩负着发展教育、培养优质人才、促进少数民族和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使命,甘愿远离家人和孩子,寄托个人情感,全心全意、全心全意、全心全意地“播撒”书信。希望这些生活在偏远地区的教师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鼓励和支持。每一点关注和支持,都是他们坚定不移、奉献精神的巨大动力——就像Kha Thi Ty老师(49岁,从教30年;家住南定省,每年只回家一次,目前在友姜乡查朗小学和幼儿园任教)倾诉的那样:“有时候,我真希望有人能上来跟我说话”!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默默地在云端播撒话语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