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仍然比人工智能工具和机器人便宜。

潘文和(据 Techwireasia、CNN 报道) January 29, 2024 17:54

(Baonghean.vn)——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发布的一项新研究,人力劳动比人工智能(AI)工具更便宜,并且仍然适用于世界各地的组织。

在人工智能技术出现之前,人类劳动力市场就已经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工作挑战。但随着人工智能完成任务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人们意识到他们的工作最终会被技术取代。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让技术承担更多“人类工作”,工人们发现自己要么变得多余,要么不得不提升技能来适应这项技术。

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到2027年,约75%的企业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此外,预计在此期间,80%的企业将加快自动化进程。一些企业甚至已经开始用人工智能完全取代部分岗位。

2023年全年裁员和冗余现象持续不断,预计今年还将继续。企业正在缩减招聘规模,并用技术取代部分岗位。不符合重组计划的员工被迫离职。这就是全球企业面临的现实。

anh-minh-hoa-8762.jpg

虽然一些研究明确表明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劳动力,而只会增强人类劳动力,但大多数企业对摆脱对人类的依赖而转向人工智能持乐观态度。

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归根结底,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劳动力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如何、何时以及在何处发生的问题。人工智能是一项强大且不断发展的技术,它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不同的行业、领域和地区。未来的工作模式将取决于人类如何适应人工智能、与之协作并进行创新。

劳动力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和以往一样,谈到人工智能和劳动力市场,科技公司会说这项技术将使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但是,如果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编写代码甚至规划整个行程,那么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大多数研究都指出,在人工智能与劳动力方面,存在以下三个关键点:

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只会增强人类的能力并创造新的机遇。人工智能可以自动完成重复性、单调乏味的任务,但它无法复制创造力、同理心和直觉等特质。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使用人工智能的人将比不使用人工智能的人更具优势。

tri-tue-nhan-tao-ai-la-gi-ung-dung-nhu-the-nao-trong-cuoc-song-8-582.jpg

人工智能会取代一些工作,但也会创造新的工作。到 2030 年,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相当于 3 亿个全职工作岗位,但同时也可能导致生产力爆炸式增长,并催生需要人类技能的新岗位。

人工智能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但这也要取决于人类如何使用它。人工智能有潜力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变革,例如改善医疗保健、教育和可持续发展。但它也带来了伦理、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亟待解决。简而言之,人工智能将改变世界,但人类将塑造世界的发展方向。

虽然用人工智能取代劳动力在提高生产力和效率方面似乎很有前景,但其可持续性和实际成本令人担忧。

对可持续性的担忧:运行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计算能力。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加大技术投入,例如扩建数据中心和提升计算能力。这会导致碳排放量增加,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是不可持续的。

成本问题:虽然人工智能的初始使用成本可能低于人力资源,但从长远来看,这项技术的成本要高得多。原因在于,人工智能技术需要不断更新,而这些更新往往需要付费。此外,人工智能应用的安全成本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一笔不小的开支。

人力资源仍然至关重要。

尽管全球范围内对人工智能 (AI) 工具取代人类工作的担忧日益加剧,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经济尚未做好准备迎接机器取代大部分人类工作。

最新研究表明,尽管人工智能革命备受关注,但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可能比之前担心的要慢得多,这给希望最大限度减少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负面影响的政策制定者带来了希望。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研究,表明人力劳动力在全球各地的组织中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首次预测了哪些任务在技术上可行且经济上可行,哪些任务不可行。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重点是计算机视觉,这是一个成本模型更为成熟的领域。我们发现,以目前的成本来看,美国企业不会选择自动化大多数“人工智能参与”的视觉任务,而且只有 23% 的视觉任务工资适合自动化。”

bia-7332.jpg

如果成本迅速下降,或者通过“人工智能即服务”平台进行部署,使其规模超越单个公司,那么人工智能的缓慢普及进程可能会加快——这项研究对这两种情况都进行了量化分析。总体而言,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导致的就业岗位流失将是巨大的,但也是渐进的。因此,需要制定政策和进行再培训,以减轻失业的影响。”研究指出。

这项由麻省理工学院-IBM沃森人工智能实验室资助的研究,利用在线调查收集了800个职业中约1000项视觉辅助任务的数据。研究人员表示,目前只有3%的任务可以经济高效地实现自动化,但如果数据成本下降且准确率提高,到2030年这一比例有望上升至40%。

目前,该研究清楚地表明,人工智能(尤其是计算机视觉)的高昂成本使得人力仍然是更经济的选择。然而,该研究也得出结论,随着这项技术成本的降低,企业可以考虑采用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公司和员工的经济影响。

报告还指出,“人工智能即服务”模式可以解决该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然而,这也引发了人们对数据使用方式的担忧,可能需要行业合作或政策举措来促进企业间的数据共享。

尽管计算机视觉等领域仅占总工资和劳动力的很小一部分,但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模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未来工作岗位流失的规模。而且,这一规模表明,失业率将低于历史上经济中实际发生的失业率。

报告总结道:“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自动化的发展路径与以往的研究截然不同,其发展速度与传统的就业岗位流失更为一致,也更适合传统的政策干预,而系统的成本效益是其普及的关键决定因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此前曾警告称,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影响全球近 40% 的工作岗位,而且这种趋势可能会加剧现有的不平等现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呼吁各国政府建立社会安全网或技能再培训计划,以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汤普森及其麻省理工学院团队的研究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基础,以便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引起的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速度,从而制定更具体的计划,例如技能再培训计划,以减轻人工智能对工人的负面影响。

简而言之,人工智能工具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正逐渐明朗。虽然人工智能将带来重大变革,但这一过程可能比最初预期的要慢。这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更好地准备和适应的机会,从而避免对社会造成重大冲击。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x
人力仍然比人工智能工具和机器人便宜。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