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劳动力仍然比人工智能工具和机器人便宜
(Baonghean.vn)——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发布的新研究,人力比人工智能(AI)工具更便宜,并且仍然适合世界各地的组织。
在人工智能出现之前,人类劳动力已经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工作中断。但随着人工智能开始变得更加能够完成任务,工人们意识到他们的工作最终将被技术取代。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让技术能够承担更多“人类的工作”,工人们发现自己要么变得多余,要么不得不提升技能才能与技术协同工作。
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到2027年,约有75%的企业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此外,预计在此期间,80%的企业将加速自动化进程。一些企业甚至已经开始用人工智能彻底取代现有岗位。
裁员和裁员在2023年持续不断,预计今年仍将持续。企业正在缩减招聘规模,并用技术取代部分岗位。不符合重组计划的员工被迫离职。这是全球企业面临的现实。

尽管一些研究明确表明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劳动力而只会增强人类劳动力,但大多数企业对于从人类转向人工智能持乐观态度。
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目前尚无定论。最终,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劳动力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一个如何、何时以及在何处取代的问题。人工智能是一项强大且不断发展的技术,它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不同的行业、领域和地区。未来的工作将取决于人类如何适应、协作并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创新。
劳动力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谈到人工智能和劳动力时,科技公司通常会说,这项技术将使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但是,既然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编写代码,甚至规划整个行程,那么从事这些工作的人还能做什么呢?
大多数研究指出人工智能和劳动力的以下三个关键点:
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而只会增强人类的能力并创造新的机会。人工智能可以自动化重复性、日常性的任务,但它无法复制创造力、同理心和直觉等特质。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使用人工智能的人类将比不使用人工智能的人类更具优势。

人工智能会取代一些工作,但也会创造新的工作。到 2030 年,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相当于 3 亿个全职工作岗位,但它也可能带来生产力爆炸式增长,并带来需要人类技能的新角色。
人工智能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但这也取决于人类如何利用它。人工智能有潜力为社会带来积极变化,例如改善医疗保健、教育和可持续发展。但它也带来了需要应对的伦理、社会和经济挑战。简而言之,人工智能将改变世界,但人类将决定其发展方向。
虽然用人工智能取代劳动力在提高生产力和效率方面似乎很有前景,但其可持续性和实际成本却令人担忧。
可持续性问题:运行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计算能力。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在技术方面投入更多,例如扩建数据中心和提升计算能力。这会导致碳排放增加,从长远来看是不可持续的。
成本问题:虽然使用人工智能的初始成本看似低于人力,但从长远来看,这项技术的成本将高得多。原因在于该技术需要不断更新,而这些更新通常并非免费。此外,人工智能应用的安全成本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一项重大开支。
人力仍然重要
尽管全球范围内对人工智能 (AI) 工具取代人类工作的担忧正在上升到令人担忧的水平,但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经济还没有准备好让机器接管大部分人类工作。
新的研究表明,尽管人工智能革命常被提及,但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可能比之前担心的要慢得多。这为那些希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负面影响的政策制定者带来了希望。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研究,表明人力资源在世界各地的组织中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项研究首次预测了哪些任务在技术上可行且在经济上具有吸引力,哪些任务则不可行。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重点是计算机视觉,这是一个成本模型更为成熟的领域。我们发现,在当前成本下,美国企业不会选择将大多数“人工智能”涉及的视觉任务自动化,而且只有23%的视觉任务工人的工资对自动化具有吸引力。

如果成本迅速下降,或者通过“AI即服务”平台进行部署,使其规模超越单个公司,那么这种缓慢的AI普及速度可能会加速。这项研究对这两种情况进行了量化。总体而言,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AI将导致大量失业,但这种趋势也是渐进的。因此,需要制定政策并进行再培训,以减轻失业影响。
这项由麻省理工学院-IBM沃森人工智能实验室资助的研究,通过在线调查收集了800个职业中约1000项视觉辅助任务的数据。研究人员表示,目前只有3%的任务能够以经济高效的方式实现自动化,但如果数据成本下降且准确性提高,到2030年,这一比例可能会上升到40%。
目前,该研究清楚地表明,人工智能(尤其是计算机视觉)的高成本使得人工成为更经济的选择。然而,该研究也得出结论,随着这项技术的成本降低,企业可能会考虑采用它,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公司和员工的经济影响。
报告还指出,“人工智能即服务”或许可以解决该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然而,这也引发了人们对数据使用方式的担忧,可能需要行业合作或政策举措来实现企业间数据共享。
尽管计算机视觉等领域仅占总工资和劳动力的一小部分,但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模型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未来失业的规模。而且,这一规模表明,失业率低于历史上经济的水平。
报告总结道:“我们的研究结果指向了一条与之前研究截然不同的人工智能自动化发展路径,其发展速度与传统的工作岗位流失更加一致,也更容易受到传统政策干预的影响,而系统的成本效益是其推广的关键决定因素。”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称,全球近40%的就业岗位可能受到人工智能发展的影响,这一趋势可能加剧现有的不平等现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呼吁各国政府建立社会安全网或再培训计划,以应对人工智能的负面影响。
汤普森及其麻省理工学院团队的研究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引起的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速度,从而制定更具体的计划,例如再培训计划,以减轻人工智能对工人的负面影响。
简而言之,人工智能工具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图景正日渐清晰。尽管人工智能将带来重大变革,但其进程可能比最初预期的要慢。这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更好地准备和适应的机会,避免社会出现重大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