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客的假黄金戏码和数十亿美元的骗局
黎氏努染上赌博的恶习,精心设计了一个骗局,骗取了这对善良的房东夫妇的钱财。努利用他们租房后关系密切的契机,先是带了假黄金,想让他们帮她保管。不久之后,这名女子用这些“黄金”以及其他多块假黄金作为抵押,借贷近21亿越南盾。
19次使用假黄金作为抵押借入真钱
黎氏努(Le Thi Nu,1976年生,河静人)家住宁江县(海阳省)文会乡,没有稳定工作。努氏努多次更换住所后,于2019年8月来到胡氏C女士(1953年生,荣市兴平坊人)家租房居住。在她家期间,努氏努经常探望并照顾C女士。
熟悉一段时间后,2020年8月19日,努某拿着一个装有多条项链、手镯、金手镯、金戒指的袋子,以“我租的房间里没地方放,怕丢了”为由,请求C女士帮她保管。但遭到房东拒绝,理由是担心“送假金说是真金”。

两天后,C太太去市场,家里只有听力不好的丈夫,于是努就把金子拿去,请他帮她保管。出于尊重,努把金子收了下来。但当妻子从市场回来时,丈夫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这时,C太太继续追问金子是真是假,努便问房东夫妇:“假金子在哪儿?” 之后,C太太和丈夫什么也没说,把金子留给了租房的女人。
大约一个月后,黎氏努向C夫人和她的丈夫借了3亿越南盾,用于土地交易。努承诺每月支付13%的利息,并用之前存入的黄金作为抵押。C夫人起初不同意,但在听了努的讲述后,她同意了,并去银行取了3亿越南盾给努借。
此后,黎氏努多次向C太太及其丈夫借钱。每次借钱,努都会购买假黄金,包装封存,然后带到C太太家作为抵押。有时,为了避免引起怀疑,努会向C太太谎称黄金是别人的,并要求她抵押借款。
黎氏努借了19次钱,却始终没见她付利息,房东夫妇便要求努把抵押的黄金带到金店去验真伪。起初,努假装没事,自信满满地陪着C太太去了金店。然而,努后来承认,这些黄金是假的,是从荣市的市场上买来的。
侦查机关查明,黎氏努利用上述手段,自2020年10月7日至2023年3月19日,共从房东何氏中女士及其丈夫处侵吞近21亿越南盾。此后,房东夫妇多次要求黎氏努女士归还骗取的钱财,但至今她只退还了9000万越南盾。黎氏努因上述罪行,被提起公诉,并被控犯侵占财产罪。在法庭上,被告人黎氏努女士起初辩解,辩称自己文化程度低,为犯罪辩解。在合议庭的提醒下,被告人黎氏努女士承认使用假黄金骗取房东夫妇借款的罪行。
该女子解释称,因丈夫出国打工,母亲和孩子在C太太家租了一间房居住,入住期间,得知房东夫妇年迈且善良,便主动接近他们实施诈骗。
在抵押假黄金的过程中,被告人使用了多种伎俩。起初,被告人要求为自己借钱投资房地产。后来,被告人谎称这些黄金属于他的朋友,他们要求他抵押这些黄金来借钱工作。努先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引起C女士及其丈夫的怀疑。
女被告人将骗来的钱用于赌博。此外,努某还供认,她曾用2亿越南盾骗取了她和丈夫此前向银行抵押的土地“红皮书”,用于为丈夫出国打工借钱。案发后,努某用那本“红皮书”为受害人抵债。但由于被告人的丈夫在国外工作,上述土地的过户至今尚未办理。

作为受害者出庭的C女士和丈夫表示,没想到自己的善意竟然被租客滥用。C女士表示,Nu刚搬来住的时候,因为丈夫不在家,她独自抚养孩子,所以祖父母一直对她很好,有时甚至帮被告照看孩子,帮忙做些日常琐事。然而,房东夫妇没想到,Nu竟然心怀不轨,并实施了多年的诈骗。因此,当他们得知真相后,感到非常震惊。
受害者还补充说,被告借钱给努尔19次,每次只支付了最初承诺的两倍利息。其余几次,被告都编造了许多借口拖延不付利息。努尔每次带着黄金过来,都会找各种理由,抱怨自己生活困难,向祖父母求助。出于同情和信任,房东夫妇多次给了努尔钱。当给努尔的金额达到近21亿越南盾时,祖父母才发现了租客的欺诈行为。
庭审中,夫妻俩请求被告归还所有挪用的钱财,以便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能够尽快稳定下来。因为被告的行为已经彻底扰乱了他们的家庭生活。受害者本人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也不佳,但不得不承受巨大的打击。
被告在庭审中与房东夫妇见面并道了歉。女被告承认,尽管祖父母无条件地帮助了她和母亲,但她还是引发了这样的事件,这很不道德。
庭审中,法官还提醒被告人其违法行为。被告人身体健康,却拒绝工作谋生,反而利用老夫妇的善意实施了一系列诈骗。法官告诉被告:“你应该依法生活,为你的子女树立榜样。”
合议庭认为,被告人的行为具有社会危险性,违反了法律规定,侵犯了他人受法律保护的财产权,其犯罪行为对社会安全秩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应当依法从重处罚,起到震慑教育作用。
经全面审查,合议庭以诈骗罪、侵占财产罪判处被告人黎氏努有期徒刑16年。民事诉讼方面,法院判决被告人黎氏努向被害人全额赔偿损失。
在利用房东夫妇的信任和善意实施诈骗19次之后,被告最终不得不面对法律的审判和欺骗的代价。此案不仅终结了一系列精妙的诈骗案,也敲响了警钟:善意若不伴随警惕,就会成为施予者的陷阱。在社会关系中,尤其是在涉及金钱和财产的关系中,谨慎行事总是必要的,以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