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目标
(Baonghean)——毕竟,无论人们出售假冒商品还是以残酷的方式征税,他们的目标都是一个:人们的钱包。
这是一个颇为诡异的巧合,充满了随机性,却又让轻信的人误以为是某种“超自然”力量的安排,仿佛是想向那些在生存漩涡中挣扎的人们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财政部“巧妙地”让民众知道要对民众血汗积累的资产征税的时候,也是当局发现一家用胶囊袋装竹炭制作抗癌药物的著名企业,以及一家用石粉、手电筒电池、咖啡壳和混合香料磨成咖啡粉卖给民众饮用的小作坊的时候。
![]() |
精细研磨的竹炭粉可用作治疗癌症的药物。图片来自网络 |
表面上看,这三件事似乎毫无关联。建议开征房产税,是打着“增收兴国”的旗号,试图掏空老百姓的腰包。另外两件事则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但归根结底,无论是售假,还是强行征税,最终的目标都是同一个:掏空老百姓的腰包。
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彼此素不相识,但他们的目标却一致:尽可能多地从民众口袋里榨取金钱。唯一的区别在于,征税是合法行为,受法律认可和保护。生产假药和假冒商品是欺诈行为,法律严禁,违反者将受到相应惩罚。但无论合法与否,最终承受后果的依然是民众。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反对,认为收税虽然在舆论上被认为是“勒索民力”,但毕竟是为民谋福,并非为私利。另外两件事,显然是为私利而行骗,两者截然不同,不能划等号。表面上看,似乎如此,但如果深入探究这三件事的内在本质,就会发现并非如此。
首先,我们来谈谈那两个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的骗局。人们想赚钱,却不愿付出精力、资金、健康、智慧,或许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资质来打造像 Bin-Ghet 或 Mac Duke 那样受全世界信赖的超级产品,但他们想赚和那两个天才一样多的钱。所以,满足这种快速轻松赚钱欲望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诈骗。他们只为自己,不为他人。
至于房产税,如果允许征收,那是国家的钱,很难说是为了个人利益。这里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保障财源,平衡收支,满足国家发展投资需求,是财政部门的首要和极其重要的任务。如果出现收入短缺或收入不足以弥补支出的情况,财政部门必须承担主要责任。
![]() |
价值超过7亿的房产将需缴税。图片:互联网 |
所以,不想被人看成弱者,就一定不能出现“前缺钱,后缺钱,上下漏洞百出”的情况。不想缺钱,就必须增加收入,保障收入来源。但增加收入很难。除了有才华和智慧,还需要敬业、高度负责,脚踏实地、不辞辛劳。虽然很累很伤脑筋,但多赚的钱又不是自己的,何必折磨自己,让别人也累呢?
就选择最简单、最温和、最有效的方案,那就是增税、创造更多税收。后果和由谁来承担都无关紧要;只要能完成分配的任务,不浪费时间,不劳累就行。他们这样做,显然只是为了自己。所以,这三件不同的事情的最终目标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