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木族学生的第二位母亲
(Baonghean.vn)——讲述着18年来在奇山高原讲台上度过的酸甜苦辣,阮氏龙老师(友剑少数民族寄宿小学教师)谈起那些被她视为子女的克木族学生时,不禁潸然泪下。他们中有人生得意的,也有境遇坎坷的,每当想起他们,她都会潸然泪下。
你的身后永远有老师!
回忆起18年教书生涯的酸甜苦辣,1977年出生的阮氏龙老师向我们讲述起她在祈山县友剑乡丁山一村的小学生文氏玉的故事时,眼神里洋溢着幸福。文氏玉是一位非常特别的科木族学生,她从小就陪伴和照顾她,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银行学院。如今,她已经毕业,前途一片光明。
![]() |
阮氏龙女士是乂安省91名在1982年至2022年期间取得杰出成就的教师之一,荣获省人民委员会主席颁发的奖状。图片:Thanh Quynh |
阮氏龙老师自2007年认识文氏玉,当时文氏玉上三年级。从第一堂课开始,她就被这个小学生的优秀才智所折服。为了鼓励文氏玉,她全心全意地陪伴她,分享每堂课,关心她。
然而,五年级时,Ngoc 没来上课,Long 女士不得不前往她居住的 Dinh Son 村探望。原来,暑假期间,她必须和父母一起去森林里看管田地。田地离家很远,所以每次出门往往要几个月。得知此事后,她和同事们立即想办法找到了她。在爬了将近三个小时的陡坡后,那个满脸脏兮兮的小学生的形象促使她采取行动,让她重新回到学习中。
![]() |
友剑少数民族寄宿小学学生上课。图片由角色提供 |
然后,她决定说服Ngoc的父母让她和自己一起住。尽管当时她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全家不得不住在一间条件极其艰苦的租来的房子里。但她知道,如果不采取行动,她可能会失去未来。
她接孩子回家,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并辅导他的数学和文学。之后,他在优秀学生考试中稳步取得优异成绩。这个转折点让他更有动力唤醒学习的欲望,顺利完成下一阶段的学业。小学毕业后,进入新的环境,虽然她不再陪伴在他身边,但在他脆弱的时刻,或在生活遇到困难时,她仍然是他的精神支柱。
![]() |
阮氏龙女士(1977年出生,黄色衬衫)出生于清章县,但自2005年起就读于友剑少数民族寄宿小学。照片由角色提供 |
像Ngoc这样的情况在友剑小学并不罕见。这所学校拥有6个校区,分布在乡镇的各个村庄。学校有近430名学生,主要来自泰族和克木族。其中,由于地势偏远,100多名克木族儿童不得不留在学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对于这些年幼离家的孩子来说,老师就像他们童年时期可以依靠的父亲和母亲。
为了贴近学生和家长,学校的老师们必须共同学习泰语和克木语,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在升入高等教育之前能够流利地使用通用语言。龙老师对此充满热情,发起了“帮助克木学生正确发音通用语言”的倡议。这项倡议后来得到了高度赞赏,并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凭借其在专业领域的创新,她于2012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她连续多年保持着省级优秀教师、基层竞赛战士和省级竞赛战士称号。
近日,阮氏龙老师还与乂安省91名在1982年至2022年期间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一起,荣获省人民委员会主席颁发的奖状。对于一位在偏远地区工作的教师来说,这无疑是莫大的荣耀。
![]() |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付出,阮氏龙女士得到了各级各界的认可,并被授予了许多意义非凡的奖状和奖章。图片由角色提供 |
渡轮旅行后的担忧
对阮氏龙女士来说,梁氏芳或许是她从教18年后最后悔的名字。她说,梁氏芳和文氏玉同年出生,同班学习。然而,梁氏芳的人生并没有像文氏玉那样拥有幸福的结局,而是经历了许多磨难,因为她的家人希望她早早辍学,嫁人,跟随丈夫来中国。
自从结婚远赴异国,龙女士每每想起自己的得意门生,总会止不住地抽泣。虽然她年纪尚小,却总是懂得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跟随丈夫回国的那天,也是龙女士哭得最厉害的一天。
多年失联后,2021年,Phuong通过社交网站联系上了她,这让她欣喜若狂。得知学生依然健康,她欣喜若狂。然而,这份喜悦却无法阻止她对无法继续学业以及学生未来命运的遗憾。
![]() |
想起自己的学生梁氏芳,龙女士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图片:Thanh Quynh |
“克木族人依赖森林为生,所以他们不得不长途跋涉,一干就是几个月,奔波于田间。贫困和艰辛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很少有人关心孩子的教育。食物、衣服和书籍都不够,有时老师们不得不用自己微薄的积蓄来供养孩子们。现在社会发展了,孩子们得到了来自各个层面、各个部门以及慈善家们的更多关注和支持,但要消除这种差距并非易事。这也是这里老师们的担忧。”龙女士坦言。
阮氏龙老师和她的同事们依然每天辛勤工作,让书信更贴近学生。尽管前方还有许多艰辛和困难,但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始终怀有无限的热爱,正如龙老师所说:“我们总是鼓励学生安心学习,因为在他们身后,永远有老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