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维、陈进、阮强在边境
1979年2月17日,边界战争爆发40周年之际,诗人阮维、音乐家陈进、音乐家阮强以及来自南北各地的数十名艺术家齐聚谅山,缅怀他们也曾是战士的时光。
“我身后就像被扔了一块碎石”
![]() |
从左至右:摄影师 Tran Dinh、音乐家 Nguyen Cuong、评论家 Pham Xuan Nguyen 与诗人 Nguyen Duy 一起参加节目“40场边界战争” 照片:AT |
这次旅行的契机始于阮维,当时他遇到了黄氏秋老师。1979年2月17日,谅山市全城开始疏散,黄氏秋老师是留在同京坡学校(谅山市)的四名老师之一。黄氏秋老师目前居住在俄罗斯,回国后,她和诗人阮维邀请朋友们一起回到谅山,参观昔日的战场。
诗人阮维说:“我这次北上,是为了重见1979年2月17日与我们一起在谅山执勤并参与战争的老师们。当时幸存下来的有张兴英先生(谅山省原副主席)、白进行先生和黄氏秋老师。当时还有一位平女士,但她因重病去世了。”
1979年初,诗人阮维以《文艺周刊》记者的身份前往谅山。随行的还有诗人范进德、作家杜珠、作家洪飞……一行人与同京浦学校值班教师一起驻扎在谅山市,直到接到撤退命令。
在与谅山市朱文安中学学生交流时,72岁的阮维老人用他“多产”的诗歌朗诵能力让所有朋友都感到惊讶,尽管他平时上下楼梯都需要别人搀扶。
一开始,他还提醒说“我担心自己太激动,无法完整地读完关于1979年战争的诗歌”。的确,到了后期,他不得不请军医海当(Hai Dang)来提示,甚至上台为他朗读。这位军医也是一位特殊的人物,他热爱阮维的诗歌,甚至比作者本人更了解他的诗歌。
当阮维朗读《开战第一天》时,全场鸦雀无声。那些曾经战斗过的人们,默默地擦干眼泪,回想起“孩子们圆圆的眼睛,迷茫的眼睛,孩子们短短的腿,像在玩耍一样奔跑”的画面。
这首诗的结尾句是阮维写的:“军队开动了,军队上边界了,我的身后像扔了颗鹅卵石。”他透露,文章在《文艺报》发表后,编辑部建议修改一个细节,改成“像子弹一样追着我跑”。音乐家陈进很喜欢这个主意,并以此为灵感创作了歌曲《眼睛像子弹一样》。
阮维也说,这并非他第一次回到谅山。1989年2月17日,他也曾回到这里。“当时,在奇律市场的废墟上,越南小商贩们开始把农产品运过边境,中国搬运工也把万禄啤酒运回越南。中午时分,越南搬运工和中国搬运工坐在一起,喝着万禄啤酒,在奇律市场里喝得酩酊大醉。我突然想,如果十年前没有战争,大家坐在一起喝着啤酒,像这样喝得酩酊大醉,生活该有多美好啊。”
当时,他写道:“风儿走了,留下瓢泼大雨/人们走了,路上留下冰冷的足迹/同登、爱考、邦通/市场上满是促销/我心里满是忧虑/要是能像卖货物那样卖东西就好了”。
“子弹眼”被“隐藏”了四年
音乐人Tran Tien一如既往地抱着吉他唱歌,很快就成为人群的焦点。
《眼睛是子弹形的》是他1979年初创作的。这位音乐家说:“我很喜欢阮维的诗。我一直以为《眼睛是子弹形的》是根据他的诗写的,但阮维说:他并没有根据我的诗写诗,我写的是鹅卵石,后来改成了子弹。”
对于这首歌的流浪命运,陈进说:“那时我和阮强最亲近。战争爆发,河内沸腾了。我去阮强家跟他说:别再写关于女孩的歌了,我们写写边境吧!”
《子弹眼》创作完成,陈进拿到越南之声广播电台介绍,却因歌词中没有直接谴责敌人的字眼而被拒绝……
后来,在一次南方之行中,他与音乐家郑公山和范仲丘喝酒时,有人鼓励他说:“陈进,如果你有新歌,就唱出来。”陈进演唱了《那些眼睛像子弹一样》。
这位音乐家回忆道:“我唱完后,大家都安静下来,激动地鼓掌。那两个人说:田先生的歌这么好,怎么没人唱?我说,在北方,他们拒绝唱。Cau先生让田先生抄写给他听。谁能想到,不到一个月,整个西贡都在唱这首歌,每个乐队都试唱,就像一股风潮。”
但直到4年后,《子弹眼》才在河内正式演出,这也是陈进决定南下并留在南方至今的一张“护照”。
阮强讲述“边境森林……”的故事
音乐家阮强表示:“陈进邀请我去谅山重温我们40年前创作的乐曲,所以我就去了。”
作为创作团队的“新人”,阮强比陈进幸运得多。他创作的边境歌曲《边境森林回响着新旋律》一经传进越南之声广播电台(阮强曾说,这在当时是一支强大的力量),便立即进行了播放。
阮强亲自弹唱了《边境森林回响新旋律》。
2019年2月16日晚12点整,评论家范春原提议全体在场人员默哀一分钟,悼念在边境战争中牺牲的战士。这也是诗人阮维分享的一段感人回忆,他将带着它踏上南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