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的许多人因假冒托运人诈骗而遭受经济损失。
目前,在义安省,冒充托运人给客户打电话告知网上订单并要求付款到相应财产的现象日益增多。
许多受害者落入陷阱
荣市武氏秀街金长氏公寓楼居民泰氏清水女士由于工作繁忙,经常在网上购物和下单。由于发货方主要在工作时间送货,泰氏清水女士经常不直接收货,而是让发货方把货送到公寓楼一楼,再把钱转给发货方,之后回家验货、取货。

2024年10月初,Thuy女士在网上订购了一笔40万越南盾的商品。第二天,一个自称是送货员的电话打来,要求Thuy女士去取货。由于当时她不在家,Thuy女士仍然像之前一样让送货员把商品放在公寓楼一楼,之后会把钱转过来。
Thuy女士说:“刚发货几分钟,发货方就不停地打电话、发短信催我转账。他们说因为订单比较多,所以要赶紧付款,才能把订单发给别人。当时我比较忙,主观上也比较强,就把钱转给了发货方。”
“值得一提的是,转账成功后,发货人又打来电话,说他发错了账号,然后发了一个Facebook链接,让我去账户里举报,寻求退款支持。这时我起了疑心,就让邻居下楼去一楼看看有没有货,结果不出所料,我的订单一个都没送来。我马上又去问他,但假发货人关机了,我再打过去就接不通了……”Thuy女士分享道。由于订单金额不大,Thuy女士没有报警,只是把这件事发到了社交媒体上,提醒大家注意。

类似伎俩下,太和市和孝坊的TN女士也被骗了60多万越南盾的订单。TN女士说:“我在网上订购了63.5万越南盾的商品。第二天,一位送货员打来电话说要送货上门。由于电话号码陌生,而且说话的声音也和往常的送货员不一样,我又问了一遍,这位送货员说今天要跑,而不是之前的那位送货员,因为他工作忙。”
然而,因为这个人说的商品名称和我之前在这家店订购的金额完全一致,所以我信任了他们,让他们把商品送到我祖父母家,并转入了正确的金额。几分钟后,他们又打来电话,说他们发错了账号,让我点击链接寻求帮助退款。这时,我才意识到有诈骗的迹象,于是打电话回家,家人说他们没有收到任何订单。当我再次打电话给这个假冒的发货人时,他们已经联系不上我了。
我立即联系了下单的店铺,店主说店里正在打包货物,还没发货。这时我才知道自己被骗了。最让我抓狂的不是损失了多少钱,而是我的购物信息和家庭住址竟然被不法分子知道,并用来诈骗……
泰和镇 TN 女士

事实上,过去一个月,冒充托运商的诈骗形式在越南全国范围内盛行。在义安省,从城市到农村,许多受害者也通过这种方式被骗走钱财。订单金额从几十万越南盾到数百万越南盾不等。尤其是,如果你访问假托运商提供的链接并按照步骤操作,你账户里的所有资金都将损失殆尽。
提高认识
警方介绍,冒充货主骗取他人转账提货是一种新型诈骗手段,已导致不少受害者落入圈套。
在4.0工业革命的背景下,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送货上门收货服务也蓬勃发展。然而,这也为骗子侵占财物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最常见的伎俩就是利用买家主观意识较强或不具备直接收货条件的心理,冒充送货人员(发货人)进行诈骗,侵占财物。

这种骗局的形式是通过社交平台进行网络销售,一些骗子会组织起来收集在公众号评论下单的顾客信息,或者通过其他信息渠道购买顾客信息。一旦掌握了这些信息,骗子就会在顾客上班时间或不在家时冒充外卖员上门催收。如果顾客表示无法收货,骗子就会要求顾客转账,将商品寄给熟人或邻居。由于收货不方便,且金额不大,顾客很容易答应,将款项转入骗子提供的账号。

收到钱款后,他们可能会继续以短信发送错误支付账户等多种理由威胁扣款,然后诱骗受害者点击含有“恶意代码”的链接,控制设备并接管银行账户,拿走受害者的钱,然后切断联系。
万一收件人说可以直接收货,对方就会立刻挂断电话,因为他们针对的人往往很忙,不能直接收货。
荣市长氏坊12号小区的阮氏梅芳女士说:“自十月初以来,我接到了很多冒充快递员的电话,要求转账。但由于快递员说话带有南北口音,而且不是乂安人,所以我要求直接送货上门。在意识到骗不了我之后,对方就关机并屏蔽了号码。”

乂安省公安局网络安全与高科技犯罪预防局副局长阮春科中校表示:“目前,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冒充发货人的诈骗形式,大家务必提高警惕,不要接受任何自己没有下单的订单,不要在信息不明的情况下转账或付款,绝对不要访问陌生人发送的任何链接,以免落入犯罪分子的陷阱。一旦发现异常迹象,必须立即停止交易,并将事件信息报告给就近的警方,以便及时处理。”
目前,邮政和快递公司都有网站和应用程序可以查询提单信息,因此人们应该主动访问它们来跟踪订单的路线,确保在收到货物之前下了正确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