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诗人白莲清女士的一生
对胡志明主席影响最大的人,除了亲生父亲阮生色先生和亲生母亲黄氏岽女士之外,就是他的姐姐阮氏清女士。
家庭是每个人形成良好情感的第一个摇篮,童年的性格有助于培养人格。对胡志明主席而言,除了祖国和家庭的优良传统外,亲人的榜样也对他高尚人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而深刻的影响。
对他影响最大的人,除了他的亲生父亲阮生色先生和亲生母亲黄氏岽女士之外,就是他的姐姐阮氏清女士了。
和她的两个弟弟一样,Thanh 出生于母亲的故乡黄柱(1884 年),在父母、祖父母和姑母 An(黄氏安夫人,黄氏鸾夫人的妹妹)的爱与教诲中长大。Thanh 从小就被教导要行善积德,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作为家中的长女,她很快就展现出家中长辈、孙辈和长姐的优秀品德和孝道。

1895年,父母带着两个弟弟妹妹去了顺化,为了能日夜陪伴在祖母身边,清不得不留在祖母身边,帮忙做家务,并在她生病时照顾她。年仅11岁的她不得不离开父母的怀抱,远离弟弟妹妹的欢笑。在那样的年纪,思念母亲是无法避免的悲伤和彻夜的哭泣。那一年,她远离母亲,直到母亲在首都永远去世,她都再也没有见到母亲。或许正是这种痛苦,这种巨大的损失,让她后来在顺化被软禁期间,于1922年回乡探亲时,偷偷地把母亲的遗体带回家,翻越数百公里的高山,趟过溪水,最终安葬在家乡。这体现出一位孝女非凡的决心。后来,她的弟弟阮生谦在南江乡同镇山上找到了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作为他挚爱母亲的长眠之地。
阮生色先生考中了平班考试,一家人回到了森村“回乡祭祖”。此时,清已十七岁,能说流利的汉字,尤其精通传统医药。村里和外乡的青年男子都想向她求婚。通常,这个年纪的女孩子,都会梦想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出于对父亲的孝顺和对弟妹的爱,她拒绝了所有求婚,暂时放下了自己的幸福。她肩负着照顾家庭的责任,在母亲不在的时候,赡养父亲,照顾弟妹;她既要承担起姐姐的责任,又要尽到母亲的责任。因此,在家乡的这些年里,虽然母亲不在,但胡伯伯的弟妹们依然受到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清的牺牲和孝道可能受到了她母亲黄氏宬高尚生活的影响。
.jpg)
1906年,阮生色先生带着两个儿子前往顺化做官,而清女士则留守家中,照料田地。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她第二次送别父亲和两个弟弟妹妹,却也成了她最后一次见到挚爱的父亲。1929年,阮生色先生在高岭(同塔)去世,清女士也是家中唯一一个被允许上香送别父亲的孩子。
清的一生不仅闪耀着牺牲和孝道的光辉,更是爱国、勇敢和忠诚的光辉典范。在传承深厚的土地上出生和成长,孕育了她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成长过程中,她目睹了失去祖国的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奴役,这让她心中燃起了仇恨和反抗侵略者的意志。因此,在郎森的青年时代,她积极参与权藩运动的爱国活动,担任联络员,为起义军和同盟运动筹集资金。1910年,她在执行联络任务期间被敌人俘虏。尽管敌人对她进行了各种残酷的殴打和酷刑,但她始终保持沉默。由于找不到确凿的证据,他们不得不将她释放。
.jpg)
为响应陈女士的爱国活动,越南中央宗座代表团创建了编号为A11667的档案来监视她。但她毫不畏惧。出狱后,她立即在荣市开了一家餐馆作为秘密联络地点,并从穿绿色制服的士兵手中夺取武器,为起义者提供补给。1918年2月5日,她参与了从军事监狱仓库偷窃枪支的行动。不幸的是,此事败露,她被捕并被判处9年苦役和流放。1918年12月2日,陈女士被送往广义监狱。在这些年里,她凭借善良的心和对传统医学的了解,帮助人们治病救人。因此,她在各地都受到爱戴和尊敬。
经过多年的流放和软禁,1940年9月18日,阮氏清获释并返回祖国。
1946年,当她得知弟弟是胡志明主席时,她欣喜若狂。青前往河内探望弟弟。姐姐和弟弟在阔别数十年后重逢,感人肺腑。关于村庄、亲人和家人的故事,太多太多。然而,这依然是她那颗充满理解和同情心的姐姐的心。青深知国家大事中领导人的责任,在与弟弟短暂相见和告别的瞬间,她回到了家乡。晚年,她与森村的邻居和亲戚们过着简朴、堪称典范的生活。
.jpg)
1954年4月25日(甲午年3月23日),在亲属和金莲乡人民的悲痛和缅怀中,她与世长辞,终年70岁。
阮氏清女士的一生是越南女性的光辉典范,她拥有高尚的品质,是深沉爱国主义的典范。正是她的姐妹和亲人的一生,对胡志明主席的良好情感和高尚人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