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们为义安省泰族织锦工艺成为国家遗产做出贡献
近日,义安省泰族织锦工艺被越南文化体育旅游部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不仅是泰国社区的一大喜悦和自豪,也是对那些日夜辛勤工作的工匠为保护和传承独特的传统工艺所付出的努力的认可。
在高原村落的宁静祥和中,熟悉的织布机声依然每日回荡,如同泰国人民的文化气息。在祥阳、桂风、归州等山区,织锦不仅是一项职业,更是社区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jpg)
泰国女孩从小就由祖母和母亲教导如何纺线、缫线、染色、织布和刺绣。织物上那些精致的图案,模仿着太阳、锯齿形、花朵、树叶、动物……展现着泰国女性丰富的想象力和灵巧的双手。每一件完成的织锦都凝聚着耐心、毅力、对山林的深厚热爱以及对民族文化认同的自豪感。
祥阳县石岩镇莫村的工匠梁氏兰,是长期从事织布工艺的民间艺人之一。她传承这门手艺已有55年,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母亲从小教给她的每一步技艺。梁氏兰女士分享道:“过去,家家户户都有一台织布机。泰国女孩出嫁前必须学会织布。我传承这门手艺至今,不是为了生意,而是为了传承民族的灵魂。听说义安省的泰国织锦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非常高兴。这样,子孙后代就能更好地理解和珍惜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
兰女士不仅致力于传承这门技艺,还积极向年轻一代传授织锦技艺。迄今为止,她已将织锦技艺传授给764人,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工匠,并将这门技艺传承给下一代。为了表彰她为保护和弘扬传统工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祥阳县人民委员会已准备了一份文件,提请总统授予她“非物质文化遗产功勋工匠”称号。
不仅是兰女士,高地村庄的许多老工匠也在努力将他们的手艺传授给年轻一代,尽管现代生活在维护传统价值观方面带来了许多挑战。
75岁的魏氏莲女士来自祥阳县三泰乡坎村,她分享道:“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有耐心从事这个职业。但我仍然努力把它教给我的子孙后代。我在村里免费教,从纺线、拿梭子到配色、织纹……听说织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jpg)
代表年轻一代手工艺人的Vi Thi Hien女士(来自Tuong Duong县Tam Thai乡Can村)虽然从事这一行业时间不长,但她对传承这项技艺的热情和渴望丝毫不逊于老一辈。她坦言:“被认定为遗产,是更广泛地推广泰国织锦的绝佳机会。这个称号就像一股清风,希望未来能出台更多扶持政策,让这项技艺不仅能够生存下去,更能蓬勃发展。”
.jpg)
将义安省的泰国织锦工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也意味着诸多责任。遗产保护不仅关乎技艺和图案的传承,更关乎文化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尤其要培养下一代工匠。社区培训课程、地方政府在推广、品牌建设和市场对接方面的支持,将是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将织锦融入旅游产品,并开设织锦体验空间,也是颇具前景的方向。
-5f7e8b788e33c9d9606edcb75014e5ae.jpg)
每一件织锦不仅仅是一件手工制品,更是泰国人民的灵魂——一项被精心守护的鲜活遗产。今天的荣誉是对工匠们的深切感激——他们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传承火种”,让泰义安织锦的色彩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