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善战,在日常生活中堪称楷模。
(Baonghean.vn)——武玉清先生和黄德尚先生,出生、成长于不同的家乡,属于不同的世代,都曾参加过保卫祖国的战争,在战场上留下了自己的血汗和骨骸。如今,他们回归正常生活,继续努力建设更加富饶美丽的祖国。
19% 的健康仍然有贡献
雄原县雄新乡忠上村的武玉薄先生(1939年出生)年逾八十,因战争致残,残疾率达81%,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但他每天依然关心着群众的生计和生产。人们因此,他一直深受周围人的爱戴和尊敬,每当家人有重要的事情时,他们总会向他寻求正确而友善的建议。
武玉丁先生1959年入伍,他的青春岁月是在南方战场度过的,充满艰辛和危险,与美国和傀儡政权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战斗。
![]() |
武玉清先生和他的孙子手持勋章。图片来源:Cong Khang |
“1968年茅山战役中,我是顺化市小队K4连的一名战士,我所在的部队连续24昼夜坚守顺化市中心,歼灭了从广南和岘港支援的大量敌军。此后,我不断参加反扫荡作战,袭击该地区的敌军。1972年,我身负重伤,不得不调往后方。”
- 武玉清先生
秉持勇气和勇敢的精神斗争武玉丁战士荣获抗美救国勋章、光荣战士勋章、解放勋章(均为一级)以及多枚奖状、徽章……
退伍回乡后,武玉丁老兵身体残疾程度达到81%,右臂缺失,右腿骨折,父母双亡。他开始组建家庭,逐渐适应新的生活。
![]() |
武玉清先生荣获一级抵抗勋章。摄影:Cong Khang |
无法诉说刚从战场归来的伤兵们所经历的一切艰难困苦,但凭借着一名军人的勇敢胡伯伯薄先生不断努力改善生活和事业,与妻子儿女一起耕耘田地,发展畜牧业,逐渐摆脱了困难和贫困,家庭经济逐渐稳定发展。
丁先生牢记胡伯伯“残而不废”的教诲,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地方运动,连续十年担任前线工作委员会主任,目前是公社祖国前线委员会委员。丁先生担任前线工作委员会主任期间,家乡的红新公社正集中人力和财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加强工作。农村交通、土地整理、地块交换和田内渠系建设完成。
![]() |
武玉清先生的健康状况仅剩19%,但他仍在积极工作和创作。图片:Cong Khang |
薄先生积极动员各家各户捐地修路,为村里的福利事业建设贡献力量。为了让村里人信服,薄先生一家带头捐地捐资修建了村里的道路,达到了“绿色、清洁、美丽”的标准。从此,这位战争伤残人士成了镜子上午关于加强乡村团结、建设富饶美丽的家园。
传播海江鱼露品牌
服役四十余年,参加过南方战场和柬埔寨战场的战斗后,像武玉清先生、黄德尚先生一样回国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建设祖国特别是,他为建设手工艺村和打造海江1号鱼露品牌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德尚先生1950年出生于门罗镇义海坊。正值抗美战争白热化时期,这位来自渔村的年轻人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在参加抗美战争八年多后,黄德尚先生荣获三级抗美勋章和六枚战功勋章(一、二、三级)。
![]() |
黄德尚先生在鱼露制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图片:Cong Khang |
而在柬埔寨的10年战斗中,那名士兵又获得了3枚荣誉勋章和荣誉勋章。保卫祖国三等奖。以上数字体现了Thuong先生在艰苦卓绝的岁月中所展现的战斗精神、智慧和勇气。更何况,在战争结束后,他的致残率高达24%,还感染了橙剂/二恶英。
回到会乡后,黄德尚先生始终心系乡亲们的艰苦生活,希望为家乡的变迁和繁荣贡献一份力量。他深受乡亲们的信任,被选为会乡党支部书记,后又被选为会乡管理委员会主任。工艺村在加工海江1号鱼露的过程中,Thuong先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提高产品质量,扩大消费市场,帮助人们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
![]() |
黄德尚先生荣获多项勋章和爵位。图片:孔康 |
Thuong先生说:“海江省第一鱼露加工村从最初的40户,发展到现在,已有8户参与,每年向市场供应约100万升鱼露,总收入约350亿越南盾/年,平均每户每月收入600万越南盾。
以此来保护和弘扬传统工艺,为沿海地区人民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实现发展工艺村旅游的目标。
此外,作为党支部书记,黄德尚先生始终鼓励海江一街的人民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黄德尚先生本人及其家人已自愿为建设活动捐款数千万元。居住区模型。
![]() |
黄德尚先生为海江省第一鱼露加工村(门罗镇)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图片:孔康 |
在过去的20年里,这个家庭连续被评为“文化典型家庭”,并因其在“全民团结起来,建设居民区文化生活”运动中的杰出贡献,获得了Cua Lo镇人民委员会颁发的奖状。值此“全民团结起来,建设居民区文化生活”75周年之际,战争伤残者和烈士黄德尚先生也很荣幸出席此次表彰义安省杰出功勋人物的大会。
“只要我还健康,我就会继续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帮助邻居们改善各方面的生活。尤其要继续推广‘海江一号’鱼露品牌和海产品,不辜负人民的信任。”
- 黄德尚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