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在 Cua Lo 的有趣经历
(Baonghean.vn)——船一靠岸就购买新鲜的海鲜,帮助渔民推船,看着渔民快速地从网中捞出鱼和螃蟹;在渔港的炭炉旁享受香气扑鼻的烤鱼……是游客来到Cua Lo时有趣的体验。
义水渔村的黎明市场

凌晨5点,天色尚昏暗,太阳尚未从海上升起,但远洋和近岸的渔船已经陆续抵达。船上载着新鲜的鱼、蟹、鱿鱼、虾、蟹。码头上,数百人提着篮子、托盘、塑料箱、扁担、手推车,在等待着。
船一停,他们就迅速冲下港口。大家各自忙活起来。用作绞盘的铁梯被拉出,几个人迅速爬上船,把海鲜称量好,一筐筐地装进筐里,顺着绞盘往下推。下面,其他人则迅速把海鲜运上岸。一筐筐鲜嫩的闪闪发亮的鲭鱼、花鱼、鲢鱼、螳螂虾、花虾,还有眼睛还在眨的铁虾……它们刚放下,就被几十个人围了上来,挑选、讨价还价,跟着商贩们往集市走去。
感受着渔民们忙碌的工作节奏,游客仿佛沉浸在紧张忙碌的氛围中,每次上岸后,他们爽朗的笑声和闪烁的眼神都让人精神一振。
义水渔港市场黎明前就开门了,太阳早已落山。想体验一番的游客必须早点到市场。虽然有点“时差”,但在三月下旬到七月的旅游旺季,每天早上都挤满了游客。

富寿省一家旅行社的导游阮宝川女士说:“我们给每组来洛门的游客介绍渔港、渔港市场等体验点。很多游客都很兴奋,在洛门停留期间,都会安排去渔港市场体验一番。有了这些景点,游客除了可以放松身心、游泳、品尝海鲜,还能获得更多有趣的体验。”
为了服务游客,近年来,Cua Lo镇和Nghi Thuy坊投资对渔港和鱼码头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排水系统,增设售货亭和摊位;安装垃圾桶、照明等。

尤其是鱼码头市场的渔民和商贩们,除了保持滨海村民风淳朴、真诚待客之道外,还接受了相关培训,提升了他们在接待游客时的文明礼貌意识。不“叫价”,不招揽顾客,售卖新鲜海鲜,热情周到地为顾客服务……正因如此,前来鱼码头市场观光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
渔港市场管理委员会主任阮强先生表示:“市场全年无休,但在旅游旺季最为繁忙。游客来这里,除了挑选新鲜的海鲜享用或馈赠亲友,也是为了体验渔村生活的韵律。每天,市场都会迎来数百名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得益于此,鱼码头市场的渔民和商贩们有了额外的收入来源。“他们来参观、玩耍、拍照。看到新鲜又价格合理的海鲜,他们买了很多作为礼物。除了销售海鲜外,冰块销售、泡沫箱销售、包装、运输、电动汽车等服务也为许多当地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稳定的收入,”宜水坊农民协会主席阮进利先生说道。
拉网和取网同时进行。渔夫

来自顺化市的游客潘金莲女士刚刚加入渔民的队伍,完成了当天第一班的收网工作,她用手机进行了直播。“目前,莲女士在兰州岛的库阿罗海滩。渔民们乘着这艘舢板在海上航行了一夜,刚刚返回。虾、鱼、蟹、螃蟹都被网住了。人们把它们捞出来,放进罐子里,然后就在海滩上卖给游客。”
虽然我去过很多地方,经历过很多事,也发现了很多东西,但和渔民一起拆网,挑选自己喜欢的虾和鱼,讨价还价,然后把它们带到餐馆让他们烹制和享用,真的很有趣。顺化女孩温柔悠闲的声音引得周围人侧目。感谢像连女士这样前来体验和传播的人,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义秋、秋水和义水坊渔民的渔船职业。

不用起太早去鱼市,早上8点左右,各坊渔民的船就结束夜捕归来,游客可以和渔民们一起收网,购买新鲜的海鲜。“我们离岸边很近,所以来得快,回来得也快。我们凌晨2-3点出海,7-8点就到岸了。海鲜很新鲜,没有冰冻,游客们很喜欢。” 守水坊的老渔民阮友生说道。
据门罗镇经济局统计,目前全镇约有300艘注册船只在运营。其中,主要集中在守水坊(139艘)、宜水坊(70艘)、宜新坊(30艘)……

虽然竹篓捕鱼的收入不如远洋捕鱼高,但由于资金投入少,往返时间也只需一天,因此仍然是库阿洛镇许多人的谋生手段。除了捕捞海鲜外,竹篓捕鱼技艺也丰富了渔村的文化。游客们喜欢它,因为每天早上他们都可以去海滩观看渔民卸网,并在渔船靠岸后立即购买新鲜的海鲜。
来到罗门,游客们每天清晨在沙滩上观看拉网的场景也颇为兴奋。这是一种在海岸附近捕捞海鲜的方式,通常从农历一月持续到九月,正是海面平静的时候。每组拉网的人大约有13到15人。撒网后,几十个人弯着腰,双脚深深地扎进沙里,再弯着腰倒着走,把网的两端从海里拖到岸边。在沙滩上游泳或散步的游客们喜欢手拉手拉网、收网,当网里装满鱼虾时,他们会发出欢呼声。

“据我所知,拖网捕鱼需要集体力量、团结互助和相互理解。因此,像我们这样的游客对这项体验非常兴奋。目前,只有少数沿海地区仍然保留着这种捕鱼方式。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将拖网捕鱼发展成一项体验式服务,渔民们就能增加收入,我们祖先的传统职业就能得到传承……”来自清化的游客黄玉华先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