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高原老兵的双重喜悦
今年4月30日至5月1日假期期间,义安省祥阳山区的老兵们迎来了双喜临门,他们住进了新建或修缮一新的房屋。
新家带来的温暖和感激
节假日期间,在祥阳省谭光乡白索村,走在小巷和房屋之间,到处都能看到飘扬的红黄星旗,以及人们期待着盛大国庆节的快乐面孔。
丁春胜先生站在他新建的房子前,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向家人展示了他和家人的“双喜临门”:“有了国家提供的6000万越南盾的资助,再加上我儿子过去5年在国外打工寄回家的钱,我和爷爷终于能够建造我们梦寐以求的坚固房子了。”

唐先生新建的房子就位于连接7A国道和白索村的公路边。丁文胜先生1954年出生,从南方战场归来后组建家庭。他和妻子先后生了四个孩子,辛勤劳作将他们抚养成人,但如今他已76岁高龄,却依然无力建造新房。
他和妻子住了大半辈子的房子破败不堪,每逢雨季,房子就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坍塌。每次下雨,他既害怕又盼望着有一天能攒够钱盖一栋新房子。

“五年前,得益于政策支持和地方政府的指导担保,我从银行贷款送儿子丁春海去日本打工。五年来,儿子努力工作,不仅偿还了贷款,还每月攒下一些钱寄回家。加上2025年初国家额外提供的6000万越南盾补贴,我和儿子商量着盖新房的事。现在房子盖好了,我的愿望实现了,也终于可以安心地支持孩子们的生意和工作了。”丁春胜先生动情地说道。
离丁春胜先生家不远,同样是参加过西贡战场的退伍老兵阮友禄先生也分享了喜悦,他的老房子在国家预算拨款 4000 万越南盾用于支持革命贡献者的房屋建设和修缮后,变得更加干净和坚固。

阮友禄先生今年90岁了。他和子女、孙辈住在一栋半个多世纪前建造的老房子里。虽然当初建房时得到了国家的资助,但他只要求进行修缮,因为他想保留记忆,保留这栋与父母有着深厚渊源的房子,也想保留这栋他和妻子儿女近百年来安居乐业的地方。
“房子结构依然坚固,但墙壁、地板和部分天花板的木头都被白蚁蛀蚀了,所以我打算翻新一下,把这房子留作纪念。我的孩子和孙子们都有自己的房子,所以我和妻子现在住在这里很开心。现在,有了政府4000万越南盾的资助,再加上孩子们的捐助,房子已经非常结实了。”卢先生高兴地说。

双倍的快乐
在房屋建设和修缮的支持下,朝阳县的退伍军人和革命功勋卓著的人士,如丁春胜先生、阮友禄先生、维文莺先生……在全国欢庆国家统一50周年阅兵式的日子里,喜悦之情似乎加倍了。
“我深受感动,后代从未忘记历史,从未忘记先辈的牺牲和贡献。通过媒体和社交网络分享的信息,观看阅兵式,看到全国人民的激动之情,我仿佛回到了当年浴血奋战的日子。我感到无比幸福和幸运,能够回到祖国,享受国家和孩子们的优待与关爱。”丁春胜先生说道。
战争伤残军人丁春胜回忆说,他18岁那年就报了兵役。那是1973年,他成为第五军区331师731团的一名士兵。他说,在军队服役的八年间,他经历了无数次从义安到西贡的行军。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后,他和400多名战友乘坐军车前往广平的集结地,沿着联络路线,穿越长山山脉和森林,开始了漫长的征程,最终参加了西贡的解放。他的部队在行军途中战斗,饮用泉水,露宿山林,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行军无痕,烹饪无烟”,才到达集结地。

1975年4月,唐先生所在的部队奉命参加解放中部高地春禄镇的战役。春禄镇解放后不久,西贡解放的消息传来,场面一片沸腾。1975年4月之后,他的部队奉命驻扎在昆嵩镇,协助维持政府运转,并帮助当地民众进行生产建设。随后,他和731团的战友们参加了柬埔寨战役和1979年的边境战役。1981年,他头部负伤,被转移到后方基地。之后他退伍,返回家乡。
阮友禄先生也是一名直接参与解放西贡的战士。1973年,他奉总动员令前往南方,与义安矿村的工人们一起战斗。
“那一年,我们和300名战友从广平一路南下。我们走了一个多月,森林里经常下雨,我们不得不趟过齐腰深的泥泞溪流,吃着拌着泥水和雨水的饭团……那段日子非常艰难,但没有人气馁,大家都决心战斗到胜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卢先生动情地回忆道。

谭光乡人民委员会主席卡氏贤女士表示,在这次为贫困家庭和住房条件恶劣的家庭建造和修缮房屋的“运动”中,谭光乡共建成39套房屋,截至2025年5月初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这39套房屋中,4套为新建房屋,35套为修缮房屋,供贫困家庭和住房条件特别恶劣的家庭使用;另有3户伤残军人及革命功勋人员家庭获得房屋建造和修缮方面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