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高原老兵的双喜临门
今年“4·30”至“5·1”假期来临之际,乂安省祥阳县山区退伍军人家庭住上了新建或修缮的住房,感到双喜临门。
新居温馨感恩
每逢节假日,走在三光乡(Tuong Duong)白苏村的小巷和民居里,随处可见飘扬的红旗和黄星,脸上洋溢着期待国庆的喜悦。
丁春胜先生笑容灿烂地站在新房前,尽情展示着自己和家人的“双喜”:“国家支持6000万越南盾,加上儿子5年来在外打工寄回家的钱,我和爷爷终于如愿建起了一座坚固的房子。”

丁文胜先生新建的房子就位于连接7A国道和白苏村的路边。丁文胜先生出生于1954年,他从南方战场返回家乡,组建了家庭。四个孩子相继出生,他和妻子辛勤地把他们抚养成人,但直到现在,他已经76岁高龄,仍然无法建造新房。
他和妻子住了大半辈子的房子破败不堪,每逢雨季,房子就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倒塌。每次下雨,他既害怕,又希望有一天能有足够的钱盖一栋新房子。

“五年前,在政策的支持和当地政府的引导保障下,我向银行贷款,送儿子丁春海去日本打工。五年来,儿子辛勤工作,除了还清银行贷款外,每月还攒下一点钱寄回家。加上2025年初国家额外拨款6000万越南盾,我和儿子商量着盖新房的事。如今房子落成,我的愿望实现了,可以放心地支持孩子们经商、工作了。”丁春胜先生感慨地分享道。
距离丁春胜先生家不远的阮友禄先生也分享了喜悦,他家的老房子因国家拨款4000万越南盾用于支持革命有功人员修建房屋而变得更加整洁、坚固。丁春胜先生也是一位参加过西贡战场的老战士。

阮友禄先生今年90岁了。他和儿孙们住在一栋建于半个多世纪的老房子里。虽然国家支持他建造这栋房子,但他要求修缮,只是因为他想保留回忆,保留这栋与父母息息相关的房子,以及他和妻儿近百年来平静生活的地方。
“房子还算坚固,只是墙面、地板,还有天花板上的一些木头都被白蚁蛀坏了,所以我想把它翻修一下,留作纪念。我的子孙后代都有自己的房子了,我和妻子住在这房子里很开心。现在,有了国家4000万越南盾的资助,加上孩子们的捐款,房子现在非常坚固了。”陆先生高兴地说道。

双倍快乐
房屋修建、维修,丁春胜先生、阮友禄先生、魏文英先生等老战士和祥阳县革命有功人员的支援……在全国上下欢欣鼓舞地迎接祖国统一50周年阅兵式的日子里,喜悦之情仿佛加倍。
“我很感动,后人从未忘记历史,没有忘记先辈的牺牲和贡献。通过媒体和社交网络的报道,观看阅兵式,看到全国人民激动的心情,我回忆起昔日的战斗岁月。能够回到故乡,享受国家和子孙后代的优待和关怀,我感到既高兴又幸运。”丁春胜先生表示。
伤残军人丁春胜回忆说,自己年仅18岁时就申请参军。那是1973年,他成为第五军区331师731团的一名战士。他说:“在军队服役的8年里,他多次从义安行军到西贡。经过3个月的训练后,他和400多名战友乘坐军车抵达广平的集结地,沿着联络路线,翻越长山深山老林,开始了漫长的征程,参加西贡的解放战争。”他所在的部队边走边打,喝着泉水,睡在山林里,“行军无痕,炊事无烟”,经过一个多月才到达集结地。

1975年4月,吴胜所在的部队奉命参加解放西原春禄镇的战役。春禄镇解放后不久,西贡就迎来了胜利和解放西贡的喜讯,那真是轰动一时。1975年4月以后,吴胜所在的部队奉命驻扎在昆嵩镇,既协助维护政府,又帮助当地人民生产建设。之后,吴胜和731团的战友们参加了柬埔寨境内的战斗和1979年的边境战役。1981年,吴胜头部负伤,被调往后方基地。之后,吴胜退伍返回家乡。
阮友禄先生也是解放西贡的直接战士,1973年,他根据总动员令前往南方与义安矿村的工人一起战斗。
“那一年,我们带着300名战友从广平向南行进。我们走了一个多月,森林里连着几天下雨,我们不得不趟过溪水,泥浆都淹到肚子里了,我们吃着掺着泥巴、淋着雨水的饭团……非常艰难,但没有人气馁,决心战斗到胜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们。”陆先生动情地回忆道。

三光乡人民委员会主席佘氏贤女士表示,在此次为贫困户和住房条件特别困难的家庭新建和修缮房屋“运动”中,三光乡全乡共有39户房屋,截至2025年5月初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其中,为贫困户和住房条件特别困难的家庭新建房屋4户,修缮房屋35户;为3户战争伤残军人和革命有功人员新建和修缮房屋提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