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农民忙着收割稻米和农作物以“躲避”第三号风暴
为了尽量减少风暴和风暴环流八木造成的损失,义安省的农民正在紧急收割水稻和农作物……

由于干旱和早稻灌溉用水不足,宜林乡(宜禄)第 8 村的稻米比其他地区成熟得晚。
8号村村长阮氏林女士说:“全村有37公顷稻田。今年由于季初灌溉不足,稻子开花晚,成熟也晚。村里其他村的稻子都已收割完毕,而我们村的稻子到现在只成熟了七八成。听到3号风暴的消息,我们村决心‘宁可田里成熟,也不要在田里绿’,所以从昨天开始,我们村就组织收割机开始收割稻子。”
为躲避风暴收割,昨晚(9月3日)晚上,4台收割机在8村村民的田里彻夜忙碌。收割后的稻米由商贩在田里直接收购。

8村居民陈氏秋女士说:“我家有4亩稻田。晚上11点收割完毕,收获了近1吨稻米,卖给了商贩。幸运的是,我们在暴雨来临之前就收割了。我们也把稻米卖了,这样就不用担心接下来几天的大雨和强风,也不用担心晒不干了。”
为了赶在暴雨来临前把成熟的稻子收割完,从昨天到今天,8组干部群众一直待在田里督促收割机快收,一块田收完再换一块田,一直忙到中午,赶在下雨前把稻子收完。

许多地区的夏秋稻尚未完全成熟,但为了尽量减少暴雨带来的损失,人们正在抢收。有些地块由于地形原因,机械无法进入,人们动员亲属进行手工收割。
灵山乡农民协会副主席范金豪说:“这一带的水稻播种晚,成熟度还不够,只有七成。为了躲避风雨,这两天大家就召集收割机一起收割,目前田里有6台收割机正在全力运转。”
至于那些深邃的稻田,稻米已经熟透,收割机无法进入,人们就借人来手工收割。因为一旦下雨或刮大风,稻米就会散落,难以收割,从而降低产量和质量。

自从听到三号台风来袭的消息后,南安(南丹)金莲、上新禄等地的村民们纷纷赶到田里收割老糯玉米。朱文君家种了5棵糯玉米。为了防止玉米掉落,他联系商贩收购新鲜玉米,并组织工人收割。
仅用两天时间(9月3日和4日),全家糯玉米就全部收割完毕。“如果玉米成熟度够高,可以分批收割出售,价格会比较好。如果玉米还很嫩,一次性大量收割出售,价格会比较低。为了避免暴风雨带来的损失,我们只能接受。”

重点蔬菜产区的群众也在加急收割已经成熟的菜畦,这些蔬菜在大雨中很容易被压坏。
在琼良乡(Quynh Luu)的田里,人们正忙着收割甜芥菜、大白菜和大白菜;商贩们也纷纷涌入田间,收购蔬菜,运往经销商。虽然暴风雨来临前的天气闷热潮湿,但为了在暴风雨来临前完成收割,人们只休息片刻,吃过午饭后就匆匆返回田间。“所有的精力和金钱都投入其中,现在正是收获的季节,如果我们‘跑不掉’,就全都泡汤了。”阮氏兰女士说道。

在黄梅镇琼莲乡,人们在自家菜园里积极采摘南瓜,以避免暴风雨导致棚架倒塌、折断或压坏果实。由于南瓜易于保存,可以长期保存,人们不太担心食用。
除了收割,蔬菜种植区的人们还在紧急将洋葱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以防洪水侵袭。琼莲乡的农民陈文素先生种了5棵洋葱。听说3号风暴带来大雨后,他动员妻子和孩子将洋葱从易受洪水侵袭的低洼地区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苏先生说:“如果下大雨,洋葱很容易被压坏、腐烂。所以我们只能把洋葱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暂时种植,等大雨过后,再在原地重新种植。”
据气象专家介绍,3号风暴(八木)是一场非常强烈的风暴,可达14级,阵风17级,影响范围非常广泛。国家水文气象预报中心已将3号风暴在东北海域引发的自然灾害风险等级提升至4级(非常高风险)。随着风暴强度的增强,风暴强风范围也迅速扩大,最明显的表现是风暴影响范围非常广。此外,风暴影响前出现的强雷暴天气也值得注意,因为雷暴天气往往伴随着龙卷风和强阵风。根据3号风暴的移动情况,北部、中北和中部中部省份陆地上还可能出现大范围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