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争“吃”,田金公社农民全年都有收入
(Baonghean.vn)——越南义安省演州县演金乡的居民世世代代都从事着种桑养蚕的传统职业。然而,随着桑树种植面积的减少,这里的丝绸产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夏日来到演州县演金乡,尽管天气炎热,但工作种桑养蚕这里至今仍保留着人们的维护,绿油油的桑田里,桑树的种植户们正忙着采摘桑叶,准备喂蚕。

在春州村潘氏清女士家停留,此时祖母和孙女正在照顾 6 个孩子。蚕茧放在屋角。Thanh女士说,她家目前种了10棵桑树,足够全年养17只蚕。不过,她们家会把桑筐数量分成两半,分批养蚕。
“现在年轻人不再种桑养蚕了,而是去公司、工厂打工了。所以她一个人维持生计比较困难。不过,她每20天能挣300万越南盾,这是她的主要收入来源。以前老祖宗有句俗话:‘养猪躺着吃,养蚕站着吃’,现在都种新品种桑树,产量高,所以比以前轻松多了。”Thanh女士分享道。

同样来自春州村的阮青敏先生家,八个蚕盘都养在空调房里。阮先生高兴地说,因为投资了空调房养蚕,尽管天气极其炎热,但几乎每一批蚕都能成功。蚕在25到30摄氏度的温度下生长良好,所以在夏天,如果没有空调,很难成功。
曼先生从小种桑养蚕,虽然经历了许多坎坷,但始终保住了这份工作,生活也稳定下来。目前,他家常年种桑养蚕,维持着4亩地的稳定。“孩子们长大后都出去打工了,他们俩就留在家里种桑养蚕。虽然收入不高,但每个月还能有300万越南盾的生活费。”曼先生说。
田金农牧服务合作社主任阮文长表示,当地养蚕业已传承数代,但田金公社养蚕丝织专业村于2001年获得认可。目前,公社居民仍保留着这一职业,但从事该职业的工人以中年妇女及以上为主。

丝绸产品一直很受欢迎,市场消费量也很大,但由于桑园面积不断减少,产量不高。上世纪90年代,全公社有300多公顷桑园,现在只剩下60公顷。目前参与种桑的社员只有95户,其中17户从事丝织和缫丝。
由于养蚕业的特殊性,该村全年无休,每年生产各类丝绸4吨。全部产品一部分在河内消费,一部分销往义安省西部的织锦村,还有一部分销往老挝。由于丝绸质量有保证,这里的丝绸售价始终保持在高位。目前,一级丝绸的价格为每公斤120万越南盾,最低等级为每公斤80万越南盾。

“用于织锦服饰、沙发套等的丝绸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工艺村的丝绸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了发展蚕桑业,提高产量,需要扶持蚕农户安装空调和养蚕工具。此前,国家为17户养蚕户提供了17台空调的扶持,扶持比例为每台70%,但目前仍有许多养蚕户不具备安装空调的条件,导致夏季高温导致许多蚕群受损。”阮文长先生分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