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暴力行为被认为是正常的?
近日,著名建筑师 Khanh 因愤怒而打了一名女孩的故事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轰动……
当然,很多人对这种行为感到不满,但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同情并维护Khanh,因为“人总有生气的时候”。Khanh也道了歉,女孩也原谅了他,故事也有一个平静的结局。
但我一直在想的是,“人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这句话竟然如此轻易地被拿来为暴力行为辩护。这句话如此熟悉,以至于大多数人都习以为常,认为那些失控的时刻是无意的,是外界因素造成的,而不是自身不成熟造成的。
给孩子树立坏榜样
在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许多孩子没有学到自我控制和不使用暴力以表现文明和高尚这一极其重要的教训。
愤怒引发的暴力行为非常普遍,几乎每个父母都曾责骂过孩子,甚至殴打过他们。在很多家庭中,父母经常吵架,在孩子面前互相殴打。他们后来或许意识到自己错了,但他们给出的借口是,生气时无法冷静下来。
![]() |
近日,这位建筑师的掌掴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图片:互联网 |
很多孩子上学时,也遇到过老师发脾气、辱骂学生、打学生屁股、把学生赶出教室的情况。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老师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抓住学生的脖子打他们,结果遭到学生的反击。老师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又如何能教会孩子自控呢?
有些保姆一生气就打5岁以下的孩子,还被这样合理化:“我生气的时候都会打我的孩子,更何况我还要照顾几十个孩子。” 为愤怒和暴力辩护实在是太容易了。大人们给孩子灌输了这样一种观念:生气的时候可以对别人使用暴力。孩子生气的时候,很容易对别人使用暴力。
孩子们打架,也是教他们如何控制自己、避免暴力的好机会。但许多父母认为这很幼稚,或者会追着其他孩子打,向他们或他们的父母“炫耀”。
社会和法律行为不成熟
在一次流动法庭审理一名被告人“谋杀”和“故意伤害”两项罪名的案件时,我看到很多人为被告人辩护,理由是被告人残忍、故意、精心准备地杀害了他的情敌,但主要过错是他的妻子通奸。
![]() |
插图照片。 |
那天陪审团对被告妻子的判罚也相当严厉。而我在一些同事的文章里,逐字逐句地强调妻子的过错,对被告因愤怒而失控的行为深表“同情”。谈起这件事,很多人也跟我说:“那样的话,我可能也杀了人,谁能冷静得住?”我又问:“那你的孩子怎么办?你不怕坐牢吗?我们有权用暴力惩罚别人吗?”很多人仍然坚持说:“砍头坐牢可以,但什么都不做就太丢脸了。”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举办的预防暴力研讨会上,许多代表表示,一些媒体信息非但没有打击暴力,反而强化了导致暴力的社会刻板印象。为暴力行为开脱也是一个原因。
最近,发生了多起偷狗贼被殴打致死的案件,以及疑似绑架儿童的嫌疑人因“过于愤怒”而身受重伤的案件。他们为了“发泄”对某个事物的所有愤怒而进行残酷袭击,不顾法律后果。我想到那些因监狱而破碎的家庭,想到那些因暴徒袭击而失去亲人的家庭。他们袭击时肯定没有考虑那么长远。或者,如果他们考虑了却仍然漠不关心,那么他们真的非常不负责任。
自我控制应该是第一课。
我有个朋友跟随丈夫定居美国,她说从丈夫身上学到了很多育儿经。有一天,她4岁的儿子生气了,跟朋友打架。丈夫把孩子抱到房间谈话。孩子一直哭个不停,丈夫就出去关上了门。孩子哭得声音嘶哑,用力地砸门,然后哭得可怜兮兮的。但她丈夫耐心地等到孩子平静下来,才回到房间继续谈话。他反复叮嘱孩子:“你不可以对别人动粗,要冷静下来才能说话。”
在学校,孩子们也会学到这一课:要始终保持冷静,控制自己的情绪。暴力是可耻的,也是违法的。实际上,警察会“逮捕”那些对儿童和妇女施暴的人。无论他们愤怒的原因是什么,社区都会鄙视他们。
一位住在七区的外国朋友,因为和女朋友吵架,差点闹翻,慌乱中跑去拦住一个抓着女朋友头发打她的男生。朋友告诉我,我开玩笑说:“哦,谁知道呢,说不定她昨天做错了什么。”朋友没听出我在开玩笑,厉声对我说:“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对别人使用暴力,你这话简直是胡说八道。”
我意识到一件事,你生气时的行为将反映出你个人和社交方面的成熟度。
据巴解组织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