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
我认为储蓄是一种人生价值观:活得有尊严、活得知足、活得干净利落、活得文明奢华、活得积极主动、活得自立自强。一个懂得适度储蓄的人,活得有尊严,一生不必为饥饿担忧,也不用依赖任何人。
前几天,我和姐姐小小地聊了聊。我们在消费观念和储蓄意识上有些分歧。我姐姐出生于2000年,是典型的Z世代,她总是懂得为自己而活。24岁的她,曾经那个梳着辫子、抓着姐姐的衣服到处跑、跟着姐姐跑的小女孩,如今已经真正长大了,加入了月薪过千的“上班族”行列。
在我看来,人生苦短,钱是用来花的,用来为自己服务的,所以花就花吧,别犹豫。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钱花光了还能再赚回来,但很多时候,错过的那些稍纵即逝的快乐就永远消失了。听起来很自由,对吧?

我是典型的8X一代,虽然比上一代更现代,但在消费方面,我仍然精打细算,凡事都有备用方案。我每赚10越南盾,至少会存2越南盾。我会关注市场行情,进行有效投资,避免“冬眠资金”。在日常生活中,我和很多朋友都注重精打细算,适量进食,并重复使用有用的物品。当我们需要花钱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花钱,但不会过度消费,不会过度消费,也不会把钱随意乱扔。
我姐姐觉得我花钱太抠门了。“是你赚钱,而不是钱赚你。你是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我姐姐说。
我是这样想的:储蓄和吝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如果说吝啬是抠门,抠到极致,不能一分钱一分货,只有钱到了才安心;那么储蓄则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拥有这种美德的人会珍惜自己辛苦赚来的钱,考虑用在刀刃上,不挥霍无度,不靠钱来炫耀自己,不靠钱来给自己制造“我是个富人”的假象。储蓄让每个人生活安稳,也让社会经济基础更加健康。

我常常对年轻人挥霍无度的习惯感到困惑——比如我姐姐。他们怎么会在月底之前就把钱花光,而且每个月都花光?他们怎么会因为新手机是“沙漠黄”就迅速决定换新手机,而自己现在用的手机才几个月前?他们怎么会毫不犹豫地向朋友借钱,办一场奢华的生日派对,包括餐厅、气球、进口鲜花和西式烛光晚餐?他们怎么会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开,对满满一盘食物毫不后悔,仿佛从未动过一样,却认为把剩菜带回家是可耻的行为?
我遇到过很多年轻人,他们把金钱当作掩盖内心不安全感的借口。他们愿意叫出租车出行,因为骑摩托车很热,皮肤会变黑,也不方便穿时髦的衣服,显得不雅观——尽管他们每月的基本工资只有几百万越南盾;他们每天点奶茶和蛋糕,饮料就要近十万越南盾——而他们的父母还在农村辛勤地干活,把钱寄到城里供孩子上学。很多年轻人负债累累,信用卡成了他们离不开的东西,也是一把架在脖子上、利息无尽的刀。
从浪费个人财物,到浪费公共资产,甚至到滥用公共资源:去公共厕所,掏出几十张纸巾,随手扔得到处都是;在公园的水龙头洗手,用力冲水,不管是否超过所需用水量;在咖啡店里倒免费的过滤水,倒满一大杯,也不考虑是否能喝完……所以,这种浪费已经不仅限于个人消费,而是一种对社会不负责任、不文明的态度。
许多“热爱外国”的人常常羡慕和向往其他国家人民的奢侈消费。但实际上,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遭受着不经济消费的痛苦后果。越南电视台援引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食物浪费而浪费的金额高达1000亿美元;2500亿立方米的垃圾……3用于生产这些食物的水也被浪费了。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政府都在紧急寻求解决方案,以解决食物浪费问题和人们过度的消费习惯。
最后,我认为储蓄是一种人生价值观:活得有体面、活得干净利落、活得文明奢华、活得积极主动、活得独立自主。懂得储蓄的人,活得腰板挺直,一生不愁饿,也不用依赖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