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农民运动的势头促使农民在优质生产和商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过去五年,义安省“农民参与生产和商业竞争”运动已成为农民发展经济、实现本乡致富的支点。该运动不仅有助于可持续地提高收入、减少贫困,而且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有助于改变农村面貌,并巩固农民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写一个关于如何从家乡土地上致富的故事。

在碧皓茶产区,阮文阳先生的故事一直是当地人的骄傲。他从一片只有山茶、麻和杂草的贫瘠山地,大胆地获得了40多公顷的林地,开始种植有机茶叶,并投资兴建了一座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为数十名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年收入超过200亿越南盾。“如果我们懂得如何利用土地优势并大胆投资,农民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家乡致富,”阮文阳先生说道。
他的成功不仅限于家庭经济。他以自身模式为当地数十户茶农开辟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他的茶厂已成为稳定的收购点,帮助茶农摆脱“丰收低价”的困境,让他们在生产上更有保障。他还提供贷款、分期付款购买肥料、引进新品种茶叶,并直接指导当地茶农进行有机种植、养护和采摘技术。

与杨先生一样,在义安省的乡村地区,涌现出越来越多勇于投资、敢于思考和行动的充满活力的农民,他们正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在林城乡,畜牧协会会长黎国坦先生(1976年生)被许多人视为良好生产和经营模式的典范。
当地推行土地用途变更政策时,他大胆地获得了超过6公顷的土地,用于建设集养鱼、果树种植于一体的高科技畜牧农场。向银行贷款近100亿越南盾的决定无疑是一项冒险之举,但谭先生坚信,现代农业只有将科技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功。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农场已形成封闭式生产模式。六排猪舍配备了冷却、加热、污水处理系统和沼气接口;周围环绕着5公顷的鱼塘,用于养殖草鱼、鲢鱼等;此外还有郁郁葱葱的菜园和果树。这种模式在确保环境安全的同时,充分利用了天然养分,形成了一个封闭高效的生产循环。
在生产条件依然艰苦的高地地区,这种克服困难的精神通过有效的商业模式得以延续,这其中也体现了勤劳、进取和创新的农民的风采。在归州乡,陈氏鸾女士坚持不懈地打造沉香品牌,每年生产超过500万支香,收入达25亿越南盾,并为数十名当地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

在安山,出身贫寒的陈氏花女士凭借有机养鸡、种植茶叶和养鱼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财富自由,年收入超过1.5亿越南盾。这些农民用他们的双手、智慧和决心,为如今义安省乡村的新面貌做出了贡献。
在新农村发展中扩大权力

近年来,义安省农民参与生产经营的竞争运动不仅局限于有效的经济模式,更发展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广泛传播,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平均每年有超过30万户农户注册参与,其中超过半数农户在各个生产经营层面都获得了“优秀农民”的称号。这一数字充分体现了义安省农民的创新精神和致富愿望。
伴随这一运动而来的是各级农民协会的持续参与,他们如同“助产士”,为每一种理念和每一种农业经济模式提供支持。各级农民协会不仅开展宣传和动员工作,还在资金、技术、市场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为农民提供联系和支持。据省级农民协会统计,截至2025年7月,省级农民扶持基金已达近600亿越南盾,帮助1400多个会员农户获得贷款以扩大生产;通过银行发放的未偿贷款总额超过6.7万亿越南盾,支持7万多个农户发展经济。

与此同时,省农民协会与多个部门、分支机构和企业协调,组织了数千场培训课程,转移了科技,帮助会员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并获取新技术。
尤其是在数字时代,该协会积极主动地将农民带入网络环境:超过 266,000 个农户和 7,600 种产品已接入电子商务平台,帮助消费者方便地消费产品,推广本地品牌,并自信、专业地将义安农民的形象带入“数字空间”。

从良好生产经营模式的效仿运动中,义安省农村经济面貌焕然一新。众多专业领域、大面积农田和综合经济模式已形成;数百家农民所有的合作社和合作小组高效运转。该运动有助于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有机农业、高科技农业和循环经济,并使众多特色产品达到有机认证标准。

根据阶段计划2025–2030,省农民协会制定了具体目标:
- 建立另有200家合作社和合作团体农民所有;已开发每个地区至少都有一个有效的农民和商业俱乐部。成为分享经验、激发创业灵感的地方;
- 支持每年有1000户农户开始创业优先发展高科技农业、有机农业、循环经济以及与乡村旅游相关的生产;
- 建造“数字化转型农民”模式以目标为导向100% 的成员都能访问和使用数字平台在农产品生产、消费、支付、品牌推广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