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愛……
(Baonghean) - 西山省的美丽不仅在于其风景,更在于其丰富的民族文化价值,这些文化价值传承至今,并不断发展。西山省为所有到访过的人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西山乡位于奇山山区西南部,海拔较高。这里气候常年寒冷,堪比大叻、义安的沙巴。西山拥有适宜的地质和气候条件,常年绿树成荫。来到这个山区乡,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繁花似锦。从芒森出发,蜿蜒12公里的山路两旁,随处可见野花;路边、学校、苗族居民家门前的花儿也争奇斗艳。这里的桃花每年盛开3-4次。
![]() |
会江3村是西山乡的首府。走进村子,很容易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飘荡在空气中。那是森林的芬芳。这芬芳来自村子旁边种植的萨木和普木林。萨木和普木林非常美丽,树干粗壮,排列整齐,仿佛经过人工定期修剪和呵护。西山蒙人一直为这片人工林感到自豪,并说这片义安最美的森林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可以用于发展旅游业……不仅会江3村,而且接下来的会江1、2村等所有村都有这样的森林。
据西山乡蒙族群众介绍,对创建这些森林做出第一个贡献的人是西山乡人民委员会原副主席武巴烈先生。
1996年,父亲把六个儿子召集到一起,告诉他们,上帝在森林里种下了树木,而他用一生的时间,把这些树都用光了。现在,我们父子俩有责任为子孙后代种下这片森林。之后,父亲又去森林里寻找沙木和蒲木的树苗,带回来种在花盆里。父亲还动员了顺江一、二、三村的村民参与进来。谁想种树,父亲就给谁种上一盆盆的树苗。
武巴烈先生发起的植树运动得到了公社众多民众的响应。萨木林和普木林开始种植。1997年,烈先生和他的妻子除了带树苗去种植外,还深入森林采集种子播种。
西山乡的植树造林运动也促使启山县迅速建立了扶持项目,并推广至全乡,每公顷扶持资金高达200万越南盾。西山乡人民也通过植树造林运动提高了森林保护意识。除了法律规定外,该乡还制定了村级协议,明确了森林保护责任,并规定了对未经许可在非指定地点砍伐树木建房或开垦土地的处罚措施。
![]() |
二十多年过去了,萨木和普木已经长得很高大,可以用作房屋的柱子或许多其他用途,但西山人却丝毫没有动过它们。他们继续悉心照料和开发它们,如今西山拥有一片超过50公顷的美丽森林。除了萨木和普木之外,西山人还种植了许多其他树种,例如柿子、猫苹果等等。
猫苹果树是西山的本土树种。然而在此之前,猫苹果树一直野生生长,无人照料。到了季节,村民们就到森林里采摘,然后带到芒森镇出售。2016年,得知西山有这种树后,省民族委员会来此考察,并从北方引进猫苹果品种在这里试种。最早在乡里自愿种植猫苹果的是武赛楚先生和武拉登先生(武巴列先生的两个儿子)。2016年,武赛楚和武拉登两兄弟试种了约700棵猫苹果树苗。
这是能够丰富当地生产模式、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工厂之一。作为干部党员,我们要带头,带动群众效仿。
武拉坦先生不仅种植北方山楂,还深入森林寻找本地山楂树的种子进行繁殖和试种。两种山楂都长势良好。2017年,武拉坦先生和朱先生动员众多农户参与种植,目前西山已种植7公顷山楂树。2019年,北方山楂树高4-5米,树干直径超过10厘米,开始结出第一批果实。果实数量虽然不多,但却极大地鼓舞了西山人民坚持自己的目标和方法。2019年,武拉坦先生还托老挝的兄弟和亲戚带回红木种子开始种植。
![]() |
西山蒙人不再破坏森林,而是积极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这体现了他们进步的思想。而当他们汲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念时,更是进步。西山公社人民委员会主席武诺登表示:“生活虽然改善了很多,但西山仍然是一个贫困公社。该公社共有300多户人家,1700多人,其中约四分之一是贫困户。”
为了摆脱贫困,西山公社认为,除了发展多种农作物和牲畜生产以外,培养新人也很重要。公社大力推动教育事业,动员所有家庭努力让孩子上学,出人头地。通过学习和掌握知识,公社涌现出许多善于经商的年轻人,如武巴居、武巴雄、穆阿巴拉、穆阿巴劳、穆阿巴武、穆阿巴彭……这些年轻人开创了饲养大牲畜的模式,在林下饲养猪、黑鸡、鸭、山羊,种植生姜、李子、黄瓜、柿子、菠萝等作物。每个模式的价值都在5亿到7亿越南盾之间。目前,公社拥有500多头水牛和近1000头奶牛。
随着总体发展,西山蒙族人依然努力保留本族独特的文化价值。来到西山,在辽阔的山峦间,你依然能听到三孔笛、二弦琴、排箫和口琴的悠扬乐声。这些乐声来自艺人们、表演者、以及教子们的老人。自2003年以来,西山公社就出现了由老年人组织的“蒙族特性保护俱乐部”的典范。
该俱乐部每月三次在村里的社区文化馆举行活动。在那里,长者们会向孩子们讲述他们的民族起源以及哪些文化特色需要保留。他们尤其会传授风俗习惯、吉他技巧以及如何演奏乐器。节假日和春节期间,俱乐部还会组织演出。
![]() |
如今,俱乐部的创始人已逝世,但下一代已成功传承。西山乡蒙族特色保护俱乐部不仅存在,而且发展得比以往更加强大。
艺人武留风说:“仅在会江一村,就有10位长者参与俱乐部活动,向村里的年轻人传授乐器和文化价值观。除了传承古老的旋律,长者们还创作新的歌曲、舞蹈和旋律…… 堪舞,这支苗族的音乐旋律不仅仅是劳动的歌谣,更是这个民族的历史和灵魂。它承载着一个民族在高山之巅的生存挣扎。过去,他的祖父传授给父亲,父亲又传授给他,现在,他的责任是将这份音乐传承给年轻一代。”
西山不仅有鲜花、森林和音乐,还有一颗奇特的热情好客之心。所有到过西山的人,都曾被蒙族人恭敬地奉上的烈酒温暖过双唇。西山蒙族人就是这样,客人来访,如同尊贵的客人,家里的美味佳肴和奇特玩意儿都搬了出来招待……虽然西山的天气寒冷,但人们却热情好客,精神之美和传统价值观依然如火焰般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