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 Son 记得……
(Baonghean)西山的美丽不仅在于其风景,更在于其各民族丰富的文化价值,这些文化价值传承至今,并不断发展。西山给所有到访过的人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西山乡位于奇山山区西南部,地势较高。这里气候常年寒冷,堪比大叻、义安省的沙巴。西山乡地质条件适宜,气候宜人,常年绿树成荫。来到这个高原乡,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繁花似锦。从芒森出发,蜿蜒12公里的山路两旁,随处可见野花;路边、学校、苗族居民家门前的花海,更是美不胜收。这里的桃花每年盛开3-4次。
![]() |
会江3村是西山乡的首府。走进村子,很容易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飘荡在空气中。那是森林的芬芳。这股香气来自村子旁边种植的沙木和蒲木树林。沙木和蒲木树林非常美丽,树干粗壮,排列整齐,仿佛经过人工定期修剪和呵护。西山蒙人一直为这片人工林感到自豪,并说这片义安最美的森林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可以用于发展旅游业……不仅会江3村,而且接下来的会江1、2村等所有村都有这样的森林。
西山乡蒙族群众认为,创建这些森林最有功劳的人是西山乡人民委员会原副主席武巴列先生。
1996年,父亲把六个儿子叫来,告诉他们上帝在森林里种下了树木,现在却把它们都砍光了。现在,我们父子俩有责任为子孙后代种下这片森林。之后,父亲又去森林里寻找沙木和蒲木的树苗,带回来种在花盆里。父亲还动员了顺江一、二、三村的村民参与。谁想种树,父亲就给谁种上一盆盆的树苗。
武巴烈先生发起的植树运动得到了公社众多民众的响应。萨木林和普木林开始被种植。1997年,烈先生和他的妻子除了带树苗去种植外,还深入森林采集种子播种。
西山乡的植树造林运动也促使启山县迅速建立了扶持项目,并推广到全乡,每公顷扶持资金高达200万越南盾。通过植树造林运动,西山乡人民也提高了保护森林的意识。除了法律规定外,该乡还制定了单独的村规民约,明确了森林保护的责任,并规定了对未经许可、未经许可砍伐树木建房或开垦土地的处罚措施。
![]() |
二十多年过去了,萨木和普木已经长得很高大,可以用作房屋的柱子或许多其他物品,但西山人却丝毫没有动过它们。他们依然不断地照料和开发它们,如今西山拥有一片超过50公顷的美丽森林。除了萨木和普木之外,西山人还种植了许多其他树种,例如柿子、猫苹果等等。
猫苹果树是西山的本土树种。然而在此之前,猫苹果树都是野生的,无人照料。到了季节,村民们就到森林里采摘,然后带到孟县镇出售。2016年,得知西山有这种树后,省民族委员会来这里考察,并从北方引进猫苹果品种试种。武沙楚先生和武拉登先生(武巴列先生的两个儿子)是公社第一批志愿者,参与了猫苹果树的种植。2016年,武沙楚和武拉登两兄弟试种了约700棵猫苹果树苗。
这是能够丰富当地生产模式、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工厂之一。作为干部党员,我们要带头,带动群众效仿。
武拉定先生不仅种植北方品种的海棠果,还深入森林寻找本地海棠果树的种子进行繁殖和试种。两种海棠果都长势良好。2017年,武拉定先生和朱先生动员了不少农户参与种植,目前西山县已种植了7公顷海棠果。2019年,北方品种的海棠果树已长到4-5米高,树干直径超过10厘米,并开始结出第一批果实。虽然果实数量不多,但却极大地鼓舞了西山县人民坚持自己的目标和方法。2019年,武拉定先生还托老挝的兄弟和亲戚带回红木种子试种。
![]() |
西山蒙人不再破坏森林,而是积极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这体现了他们的进步精神。而当他们汲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念时,更是体现了他们的进步精神。西山公社人民委员会主席武诺定表示:“西山公社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是一个贫困公社。该公社共有300多户家庭,1700余人,其中约四分之一的家庭属于贫困户。”
为了摆脱贫困,西山公社认为,除了发展农作物和牲畜多样化之外,培养新人也非常重要。公社大力推动教育事业,动员所有家庭努力送孩子上学,让他们出人头地。通过学习和获取知识,公社涌现出许多善于经商的年轻人,如武巴居、武巴雄、穆阿巴拉、穆阿巴劳、穆阿巴武、穆阿巴彭……这些年轻人创造了在林下饲养大黄牛、养猪、乌鸡、鸭、山羊以及种植生姜、李子、黄瓜、柿子和玉米等其他作物的模式。每个模式的价值都在5亿到7亿越南盾之间。目前,公社拥有500多头水牛和近1000头奶牛。
随着总体发展,西山蒙族人依然努力保留本族独特的文化价值。来到西山,在茫茫的山峦间,你依然能听到三孔笛、二弦琴、排箫和口琴的悠扬乐声。这些乐声来自艺人们、演奏的老人,以及教孩子们的老师。自2003年以来,西山公社就出现了一个由老年人组织的“蒙族特性保护俱乐部”的典范。
该俱乐部每月在村里的社区文化馆举办三次活动。在那里,长辈们会向孩子们讲述他们的民族起源以及哪些文化特征应该被保留。他们还会传授风俗习惯、吉他技巧以及如何演奏乐器。节假日和春节期间,俱乐部还会组织演出。
![]() |
俱乐部创始人已逝世,但下一代成功继承了俱乐部的事业。西山乡蒙族民族特性保护俱乐部不仅存在至今,而且发展得比以往更加强大。
艺人武留风说:仅在会江一村,就有10位长者参与俱乐部活动,向村里的年轻人传授乐器和文化价值观。除了古老的旋律,他们还创作新的歌曲、舞蹈和旋律……“坎舞”,即苗族的音乐旋律,不仅仅是简单的劳动歌曲,更是这个民族的历史和灵魂。它承载着一个民族在高山之巅为生存而奋斗的历程。过去,他的祖父传授给父亲,父亲又传授给他,现在,他的责任是将其传承给年轻一代。
西山不仅有鲜花、森林和音乐,还有一颗奇特的热情好客之心。任何到过西山的人,都会被蒙族人恭敬地奉上的浓酒“心软”。西山的蒙族人就是这样,客人来访,都是尊贵的客人,家里各种美味佳肴、各种奇特的玩意儿都会拿出来招待……西山虽然天气寒冷,但人们却热情好客,精神之美和世代传承下来的价值观,依然如火焰般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