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巴洛伊——一位拥有战士灵魂的作家
经过500公里的跋涉,我们终于抵达了作家泰巴洛伊承诺的岘港。这座城市以碧海蓝天和灿烂阳光迎接了我们。按照他的指示,我们找到了一栋简朴的两层小楼,白色的外墙,几株绿色的苏铁垂挂下来。坐在我面前的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衣着整洁,神情严肃,与我一路以来对这里的印象截然不同……

内容:樱桃 -技术:鸿台• 2025年10月22日
------------------o0o-----------------
经过500公里的跋涉,我们终于抵达了作家泰巴洛伊承诺的岘港。这座城市以碧海蓝天和灿烂阳光迎接了我们。按照他的指示,我们找到了一栋简朴的两层小楼,白色的外墙,几株绿色的藤蔓垂挂其间。坐在我面前的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衣着整洁,神情严肃,与我一路以来的想象截然不同。但随着交谈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被他讲述的故事所吸引:幽默风趣,又不失细节和画面感。这的确是一位作家的故事。
.png)


“我从医学院辍学去参战了。”作家泰巴洛伊的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1965年,年仅20岁的他应征入伍,奔赴前线,成为一名医生,并担任前线外科医疗队的队长。这位年轻的医生在最残酷的战场上度过了五年多的时间,例如老挝南部的9号公路、溪山、东河,尤其是在1968年毛坦大攻和起义期间的承天顺化战场。
1971年,他被调到第五军区政治部文学处,终于可以从事自己最喜欢的前线报道工作。他笔下的故事并非描绘战场上的硝烟烈火,也并非讲述艰辛困苦,而是充满了独特的幽默感,令听众耳目一新。
当我问:“在你早期担任一线记者的经历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我第一次去战场,不是以士兵的身份,而是以作家和记者的身份,在广南省桂山(旧称桂山)。在那场战斗中,我们的部队奋战了很久,但始终未能攻占桂山的甘山基地。我最难忘的记忆就是第一次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去工作,但那场战斗却以失败告终。”



生活就是如此,但他的文字却充满了思绪和忧虑。泰巴洛伊曾身经百战,经历过最残酷的战场,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以战争和战争中的人们,特别是士兵为主题。他坦言自己能活下来实属幸运,因此必须用文字来报答战友,让后人更好地了解许多越南人曾经经历的那段历史岁月。

读者们最初是通过短篇小说认识泰巴洛伊的。两人返回了部队。这部写于1976年的作品,正值泰国文学沉浸在史诗般的赞颂氛围中之时,泰巴洛伊却呈现出一种痛苦却又现实,同时也带有警示意味的视角。他指出,战争中并非只有邪恶的敌人,我们的士兵也并非永远都是好人。世间依然存在着投机取巧、阴险狡诈之徒,而这些算计在和平时期会更加显露无疑。他以多维视角,勇敢地书写了战争的本来面目。
.png)
短篇小说《两人重返部队》为后来的作家们打开了一扇门,让他们得以逐步探讨一系列其他战争议题。后来,小说《战争的悲哀》的作者包宁也评价道:泰巴雷是一位非常勇敢的作家,他敢于思考,敢于观察,敢于书写人们在谈论战争时常常隐藏或不愿提及的事情。
诗人阮金辉——岘港作家协会主席


直到他后期的作品,战争中人性的变化仍然是他最关注的主题。对他而言,战争是一种特殊的境况,也是人们展现真我的地方。在泰巴洛伊的作品中,经历战争的人们并非笼罩在光环之下,而是承受着无数的牺牲和苦难,他们的内心也充满了光明与黑暗交织的复杂情感。正如他所写:“善与恶,叛徒与忠诚,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他有时懦弱,有时勇敢……他们经历了那些环境迫使他们竭尽全力才能生存的日子。”(摘抄:他们与哪些人是同时代的人?他从不粉饰或夸大其词,始终清楚自己必须写出真相,但绝不会伤害对士兵和人类而言神圣的东西。
谈及作家泰巴雷的文学作品,越南作家协会主席阮光绍评论道:“泰巴洛伊致力于探讨文学作品中鲜少提及的话题,即人类的命运、人类的抱负、人类灵魂深处的东西,特别是人们从战争到战后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作家泰巴雷(Thai Ba Loi)自 1978 年至 2010 年间断断续续地向读者介绍了 3 部短篇小说集和 6 部长篇小说,并荣获多项奖项,例如 1974 年军队文学杂志短篇小说奖、1983 年越南作家协会奖、2004 年越南文学艺术协会全国委员会 A 奖、2004 年岘港市文学艺术奖 B 奖,以及 2012 年凭借两部长篇小说获得的国家文学艺术奖。他们与哪些人是同时代的人?和恢复2013年东南亚文学奖小说奖开悟大师。


他出生于义安省,但一生与第五大区(广南省、岘港市)紧密相连,因此第五大区的人名、地名和文化特征在他的作品中频繁出现。在他写作生涯的后半段,他创作了多部以这片土地为背景的小说,例如……开悟大师讲述了阮黄大人前往开垦新土地的故事,或者岘港故事他撰写了关于现代岘港人民的文章。这些作品帮助当今的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这片土地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但无论他身在何处,无论他做什么,他对义安——这片孕育他、养育他成长的土地——始终怀有深沉的爱。他的文字真挚、朴实却意蕴深远,充满了义安的精神。谈起琼柳,谈起他的故乡泰村——这片孕育了越南现代文学众多著名作家和诗人的土地——他依然会用他那句熟悉的诙谐话语逗得我们开怀大笑:“我对故土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但遗憾的是,我的村子里有太多像裴贤、阮明珠这样优秀的作家。我至今还没找到一种与众不同、比他们写得更好的写作方式……”
我们上次联系时,他很高兴地向我介绍了书中的一篇文章。文学肖像即将出版。这篇文章展现了他讲述日常故事的真性情,诙谐生动。我们无比期待他的新作,因为翻阅这本书的每一页,都仿佛置身于岘港的汉江边,聆听他讲述越南著名作家和艺术家的日常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