乂安边境地区年轻人靠饲养豪猪摆脱贫困
凭借着坚持不懈和不断学习的精神,通秋边境乡(Que Phong)芒吉村的 Sam Van Binh 先生和他的妻子通过投资养殖豪猪摆脱了贫困。
通吐乡主要居住着泰族,经济以农业、林业和小规模畜牧业为主。然而,过度依赖传统模式导致生活陷入困境。

2013年,山文平先生(1988年出生)通过看报刊和电视了解情况,意识到豪猪养殖模式经济效益高,且适合当地情况。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投资豪猪养殖。最初,他花500万越南盾买了一对豪猪饲养。经过3年的悉心照料,山文平先生的豪猪养殖模式开始初见成效。
从此以后,他家每年能卖出7-8只肉用豪猪,3-4对种用豪猪。目前,市面上的商品豪猪价格在25万越南盾/公斤左右,加上农林生产等收入,他家一年能挣近5000万越南盾……萨姆·文平一家多年前就摆脱了贫困。

夫妇俩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继续扩大规模。目前,他们家的笼子里大约有36只刺猬,其中三分之二是刺猬父母。笼子结构坚固,确保地势较高、通风良好,避免潮湿和积水。笼子系统被划分成多个小隔间,每个隔间可容纳2-3只刺猬,方便照顾。
平先生的妻子Sam Thi Huyen女士分享道:“刺猬是杂食动物,抵抗力强,很少生病,所以饲养它们的成本不高。它们的食物主要是天然的蔬菜、块茎和水果,比如南瓜、香蕉、木瓜、苤蓝……这些食物很容易找到,而且不需要烹饪,这有助于显著降低成本。我们希望这种模式能够持续发展,不仅能帮助我家,还能帮助许多其他家庭获得稳定的收入,改善生活。”
豪猪的生命周期是每年产两窝,每窝1-3只幼崽。大约10个月后,幼崽体重可达9-10公斤,可以作为商品豪猪出售。除了出售肉用豪猪外,他家还向当地许多家庭提供豪猪品种,帮助更广泛地推广豪猪养殖模式。
通秋乡人民委员会主席梁文焕先生表示,这是一个适合当地发展的方向,值得效仿,以帮助更多家庭摆脱贫困,发展经济。然而,由于豪猪是野生动物,饲养豪猪的家庭必须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并获得森林保护部门颁发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