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干燥服务——农产品在家“失收”
(Baonghean)——每年夏秋收获季节,暴雨都会造成水稻和玉米被淹,影响收获后的干燥和保存。目前,该省还没有农产品干燥服务。
家里的“作物歉收”
近日连降暴雨,南丹县春化乡9村陈世贵先生家的稻田被水淹没了五天。他说:“稻子泡在水里发不了芽,但水退了,收割完了之后,又下雨了。所以我把稻子在田里堆了三天才带回家打,因为稻子带回家不晒太阳就会烂掉。今年夏秋收,我们家只收了三亩稻,才结了几十公斤稻子。”
![]() |
如果没有干燥服务,雨季大米就必须用作动物饲料。 |
春化乡共有325公顷夏秋稻,其中35.5公顷受损面积超过70%。然而,据该乡农业干部张氏清女士介绍,这个数字只反映了田地里可见的损失,稻米运回家后的损失无法完全计算。“很多农户把田地卖了去养鸭,有一户人家卖了6棵稻米,赚了200万越南盾。其余的人把稻米运回家,用铁皮盖住,细心的人用风扇吹干,但都无济于事。要是当时有一台烘干机,损失就会小得多。”
多年来,南丹县始终坚决指导群众严格遵守作物种植历法和品种结构,确保低地乡镇在8月30日前收获夏秋稻,高地乡镇在9月5日前收获夏秋稻。然而,今年由于极端天气,夏秋稻生产进度被推迟,8月30日南丹县只开始收获少量夏秋稻,大部分地区直到9月5日之后才开始收获,而此时正值雨季开始。
县农业局副局长阮廷胜先生说:“‘自家歉收’几乎年年都有。即使能收割稻子,如果下雨,也最好把稻子留在田里泡着,而不是直接收割。如果把稻子带回家,堆在屋里,没有阳光晒干,损失会更大……”
义安省每年粮食产量达120万吨,蔬菜水果产量达400吨,水产品及海鲜产量达14.5万吨。若以保鲜不当造成的损失率5%计算,全省每年损失粮食6万吨,蔬菜水果等3万吨。经济损失高达4000多亿越南盾,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8%。 |
不仅在南丹,而且在该省的大多数其他地方,每当洪水季节来临时,农民都会遇到收获后的损失。
仅计算2016年9月10日至14日的暴雨,义安省就有超过9000公顷的水稻被淹,预计受灾面积超过8800公顷,其中近4800公顷完全损毁。除了不可抗力因素外,还有一个主观原因,即迄今为止,全省尚未建立农业干燥系统,导致人们无法更积极地收割和保存夏秋稻。
他们不仅因洪水遭受了严重的农作物减产,而且由于缺乏干燥空间,许多家庭在收获后不得不接受以低于原价 4 至 5 倍的价格在田间出售新鲜大米。
紧急投资于农产品干燥和保存
作为一家组织生产、加工和消费AC5和中药等优质大米的单位,永和有限公司(安城)除了投资其他现代化生产线外,还从一家美国非政府组织投资了一套大米抛光生产线、一条除湿干燥生产线,总投资额达150亿越南盾,并建有一座大米仓储仓库。采购的稻米产品按照正确的工艺进行干燥,确保达到质量要求。然而,目前在永和省,此类“模式”仅“一家独大”且“自给自足”,主要用于企业经营,而对满足人民的需求却漠不关心。
自2009年第08/QD-UBND号决定以来,义安省一直出台政策,支持部分农业干燥窑建设成本,以减少损失,提高农产品收获后的加工和保存能力,每年的预算为5亿至15亿越南盾。然而,截至目前,7年来,全省尚未建成任何农业干燥窑。因此,农产品的保存仍然依靠人工,并且依赖于天气。
![]() |
田里的水稻已经收割完毕,在花园的一角发芽。 |
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总体规划处处长潘文绍先生表示:“这项政策实际上无法实施,首先是因为尽管土地整合和地块交换工作已积极推进,但义安省的农业生产仍然较为分散和小规模,难以集中大量农产品投入烘干炉。另一方面,由于即使有损失,对每户家庭来说也不算太大,生产者尚未意识到对农业烘干系统的迫切需求,因此‘投资者’仍然非常犹豫。”
不仅难以集中采购农产品用于服务,而且烘干机也被认为“卖不出去”。在落实政府总理关于减少收获后损失贷款的第68号决定两年后,省农业与农村发展银行系统已向农户发放近2000亿越南盾,但这些资金仅用于购买生产和收获机械,而农产品加工和保鲜领域尚未发放任何资金。
虽然目前没有农产品干燥系统,但一些地方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避免和减少恶劣天气造成的损失。然而,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产品生产经常因暴风雨受损,因此对农产品干燥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为了吸引企业投资农产品收获后干燥和加工领域,必须在税收、贷款、场地以及各级行业投入方面建立足够强大的机制和政策……
富香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