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积累:田间企业仍然匮乏

June 9, 2017 11:02

(宝恒)——据农业和农村发展厅报告,全省目前有456755户农林渔业户,主要生产方式为家庭作坊式生产;这对于发展大规模商品生产而言,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Nghĩa Đồng - Tân Kỳ tiên phong trong chuyển đổi ruộng đất và đưa cơ giới vào sản xuất
Nghia Dong - Tan Ky 是土地用途转变和生产机械化方面的先驱。

2012年5月8日义安省委常委会发布的第08-CT/TU号指示,关于促进农民动员起来整合和交换土地,鼓励土地积累,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得到了当地人民的积极响应,取得了很高的成效;但是,由于家庭经济仍然占大多数,与价值链相关的大规模商品生产的土地积累仍然有限。

因此,鼓励土地积累,发展与产品价值链相关的大规模农业生产,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也确立了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

近年来,省人民委员会和农业农村发展厅为企业、家庭和个人投资农业生产创造了最佳条件,例如:TH食品链股份公司、Vinamilk、富贵高科技公司……

Nông dân huyện Tân Kỳ liên kết với Công ty Vinamilk để tiêu thụ sản phẩm sữa bò. Ảnh: Châu Lan
谭记县的农民与Vinamilk公司合作,消费牛奶制品。照片:周兰

先锋地区

义东乡位于新奇县北部,是一个中部山区乡,自然面积1704公顷,其中耕地936公顷。该乡现有2050户,约9300人,分布在15个村落。义东乡率先开展土地改造,高效、同步地将小块土地整合为大块土地。义东乡的田地经过整治,修建了宽阔的道路,方便运输车辆和机械设备的通行。目前,义东乡的大块土地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其他农户基本每户拥有一块土地。甘蔗种植地和彩田也均为每户一块。

土地开垦后,义东村的农民大力投资农业机械化,购置了近50台机械,主要是用于种植水稻和甘蔗的拖拉机。该村还调整了秧苗培育方式,将甘蔗移栽到田间,并将农场迁至田间。目前,3号、4a号和4b号村拥有50公顷的大片甘蔗田,每公顷产量超过80吨。

义东乡党委书记吴春义先生说:“土地改革后,地块面积变大了,但很多农户仍然想租地耕种。农业生产需要机械化和大面积土地,效率更高,所以虽然土地需求很大,但人们不愿意转让或出租土地。很多家庭缺劳动力,生产困难;而有些家庭生产需求很大,却缺乏土地。目前,土地主要靠亲戚间互赠和转让。”

义东乡改造后,灌溉用水全部由渠道主动保障,水稻产量比以往提高了20%,达到约7吨/公顷(此前仅为50吨/公顷)。便捷的乡内运输系统使得收割后,农机具可以立即运回乡内。此外,得益于主动供水,农民们得以种植NA2和NA6水稻——这些水稻品种经济价值高,且易于食用。

近日,义东乡荣幸地迎来了国家主席陈大光的到访,主席与义东乡代表进行了交流,并对该乡的经济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据义东乡报告,该乡经济增长率达到每年9%,人均年收入达到2800万越南盾,贫困率降至2.7%。主席对义东乡乡民迅速应用科技进步成果,以及在农牧业生产方面积累的良好经验表示赞赏,尤其赞扬了义东乡10号村吴春源先生一家,他饲养了70头猪,年收入超过20亿越南盾。

奇坦乡(Tan Ky)也是土地转换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地区之一。转换前,每户人家拥有5-7块肥沃的土地、冲积地和零散的山坡,这些土地大多是市场空地,转换难度极大;因此,该乡集中精力进行引导,目前10个村落中有7个在土地转换、整合、土地交换、道路规划和灌溉系统建设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每户人家只拥有1-2块适宜水稻种植的土地。冲积地和肥沃的土地也仅供一户人家耕种。土地转换后,奇坦乡的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比以前提高了10%。全乡拥有近30台犁和若干台联合收割机。

Nông dân huyện Hưng Nguyên áp dụng kỹ thuật làm mạ khay. Ảnh: Châu Lan
雄原县的农民采用育苗盘育苗技术,大规模进行机械插秧。照片:周兰

在宜云乡(宜禄),每户人家只有一块地,土地转换也非常有效,而且生产的各个阶段都实现了机械化。

在奠洲县,奠鸿乡形成了大片连绵不断的农田;在奠长乡,土地转换后,一些农民租用了更多土地,大规模种植数十公顷玉米,出售给TH牛奶厂,每季玉米的利润比以前高出5000万至6000万越南盾;例如朱文峰先生和何仲茂先生的农户,他们租用土地种植多达300公顷的玉米……

安城、雄原、琼柳、英山等其他地区在土地整合和地块交换方面也表现出色。

统计数据显示:义安省土地整治交换前平均土地面积为986平方米,整治交换后为1811平方米,增长1.84倍;整治交换前每户平均拥有5.4块地,整治交换后为2.3块地,减少2.35倍。全省共有318825户家庭参与土地整治交换。

田间地头“没有”企业

通过对义安省土地的积累,我们发现,不同地区的耕地数量、规划、产品产量以及田间货物运输等方面都存在差异。随着机械化设备积极参与从土地准备、播种、耕作、收割、脱粒到运输的各个环节,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然而,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产品的“产量”。“四屋”模式的结合,特别是与生产企业合作、构建价值链和生产环节的衔接链,仍然不够清晰,尤其是在田间可持续发展方面,更是缺乏明确的指导。

每个种植季,总会有一些企业前来投资水稻品种,并承诺收购田间所有产品,但大多数情况下,合作会在种植季结束后终止。事实上,有些企业只是借用农民的土地“举办研讨会”,推销他们的水稻品种,然后就转移到其他地方。总的来说,像花生、辣椒、胡萝卜等作物一样,这些企业也在进行试验,其“隐藏”的目的与农民的实际需求截然不同。

在建立对接机制时,企业承诺以高于市场价10-20%的价格收购大米,但为了保证下一季的生产,我们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做出回应。因此,在许多已达到新农村发展终点的公社的报告中,都揭示了这种对接机制难以持续或正在建立的现实。目前,除玉米、甘蔗、木薯、茶叶和牛奶外,农民的其他农产品大多难以销售。人们只能自行到市场出售、喂养牲畜,或者完全依赖贸易商。

农业投资的一大难题是土地短缺;企业往往不得不租地、借地,只能被动等待。农民几乎都不愿失去土地所有权,因此大多数农民不接受土地开垦或转让。一些高科技企业由于无法以合理价格租到土地,或者不得不以极高的价格回购土地,导致成本增加,几乎陷入困境。谭原、阿洲、永和等一些企业就面临着这样的现实。

据农业与农村发展厅副厅长阮文立先生介绍,未来一段时间,该厅将重点落实以下关键任务:鼓励土地积累,发展农业大规模生产;有效落实2016年12月6日省委常委关于推进义安省农业部门结构调整,提高附加值,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第07-CT/TU号指示(2016-2020年)。

同时,落实中央和省级支持政策,激励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例如:鼓励发展合作,实现产销对接,建设大田;促进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转化,以提高生产力、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巩固和发展合作经济,推动农业经济模式创新,切实落实2012年《合作社法》,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投资吸引力。

经济学家阮明峰博士认为:目前土地积累的最大制约因素是土地面积的限制以及农民对失去土地主权的担忧。因此,应该优先考虑扩大土地面积、增加土地所有权或租赁,而不是收购或强行从农民手中收回土地。


周兰

相关新闻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x
土地积累:田间企业仍然匮乏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