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nghean.vn)——尽管该保护项目十多年前就已获批准,Co Phat 和 Bung 村的大部分家庭将搬迁到新的地方,但仍然有 230 多户家庭处于“走不了,留不了”的境地。
 |
丹莱族是居住在昆强县(Con Cuong)的一个小族群,约有3000人,主要居住在古发村(Co Phat)和邦村(Bung)。这两个村位于布马国家公园的核心区,与其他村庄隔绝。面对与世隔绝的处境和民族身份沦丧的风险,2006年12月,越南政府总理批准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居住在义安省昆强县布马国家公园核心区的丹莱族少数民族”项目。图中:蒙山乡邦村一角。摄影:田雄。 |
 |
项目获批时,这两个村仅有176户居民。根据项目安排,146户居民将搬迁至石岸乡的新居,其余30户居民将继续居住在古发村,旨在发展生态旅游,发掘当地文化特色……该项目总投资近1000亿越南盾,其中中央政府拨款640亿越南盾。项目实施周期为三年,从2007年到2009年。2007年,42户居民搬迁至石岸乡和石岸安置村。其余居民则满怀喜悦地等待着搬入新居的那一天,但自那以后,该项目似乎“暂停”了,没有一户居民得到搬迁。图片:Tien Hung |
 |
如今,居住在森林里的居民已超过230户,近千人。由于这片区域属于国家公园的核心区,这些人如今处于“走不出去,留不住”的境地。想要建房的新婚夫妇却无力承担,因为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弄来木材和土地。“他们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国家公园才刚刚建立,测量的时候就把这片土地划到地图上去了。现在,人们的生活和耕作都非常困难。田地很少,护林员也不允许他们采摘竹笋。”孟山乡人民委员会主席梁越松说道。图片:田雄 |
 |
据董先生介绍,这些村庄的村民目前主要依靠补贴和偶尔上门的慈善团体的帮助生活。公社政府希望向普马特国家公园申请,将这片区域归还给公社管理,以便将其移交给村民。图中:丹莱村民进入森林采摘香蕉作为食物,但由于害怕护林员,他们不得不偷偷摸摸地进行。摄影:田雄 |
 |
搬迁工作停滞不前的同时,近两年前,一条长达20多公里的输电线从蒙山乡中心延伸至这两个村庄。电线铺设到户,每户都配备了灯泡和插座。然而,虽然早已完工,但至今仍未通电。图片:田雄 |
 |
许多家庭看到家里通了电,兴高采烈地顺流而下买电视机,但现在电视机坏了,仍然没有电。摄影:田洪 |
 |
丹莱人仍然需要用家用发电机“拦河迎文明”。然而,在雨季或旱季,这些“机器”无法运转。图片:田洪 |
 |
早婚和乱伦婚姻是这些村庄普遍存在的问题。Bung村的Le Thi Xuan女士今年只有29岁,却已经有了5个孩子。Xuan不到15岁就结婚了。Xuan认为,这里18岁未婚的女性就被视为未婚。结婚后,Xuan仍然不得不挤在夫家。“这里不允许砍伐木材建房,从低地购买水泥也很贵。由于公路无法通行,我们不得不租一艘独木舟,需要5个小时才能到达。搬运3袋水泥要花费150万越南盾。” Xuan说道。图片:Tien Hung |
 |
据村里长老介绍,丹莱族起源于低地,也就是现在的清章县。大约3000年前,他们曾聚居在一个村落里。在一次村委会会议上,村长命令这个村落去森林里砍伐100棵黄竹和一艘带桨的独木舟。由于担心遭到屠杀,村民们不知去向,于是在半夜结伴逃进森林,一路逃到江河上游。“过去我们过着游牧生活,用树叶搭建小屋,树叶变黄后,我们就迁徙到别处。森林里野兽众多,我们祖先害怕被军队追杀,只能坐着睡觉。每天晚上,全族人都会围着火堆,用一块突出下巴的木头睡觉。”——59岁的黎文凯先生说道。如今,威胁已经消失,丹莱人已经放弃了坐着睡觉的习惯。图片:Tien Hung |
 |
就在Co Phat村和Bung村的居民艰难度日,等待着搬迁到50多公里外新居的那一天之际,Ke Tat安置区却多年来遭到严重破坏。这片安置区拥有35栋房屋和许多为Dan Lai族人提供的配套设施,于2012年动工。然而,在完成了约70%之后,项目停工了,整个地区一片荒凉。Con Cuong县项目管理委员会主席Tran Anh Tuan先生表示,该部门正在等待预算来实施搬迁工作。这笔资金预计约为60亿越南盾,用于在一年内为居民提供支持。图片:Tien Hung |
天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