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市在城市郊区打造可持续的“绿带”
(Baonghean)- 对于郊区公社,荣市市委确定的发展方向是,在创建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的集约化农业商品种植区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注重建设生态环境空间。
郊区车型
![]() |
兴东公社群众正在种植新一季的蔬菜。 |
走进宜莲公社中心,映入眼帘的是沥青水泥路,通往繁华的居民区、花园、观赏植物和绿色蔬菜。党委副书记、公社人民委员会主席阮功河同志说:“以前,经济仅靠几亩稻田和沙质土壤维持,当地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后来,干部群众一致同意,坚持不懈地大力发展花卉、观赏植物和经济蔬菜,大力发展集约化种植,彻底改变了这个郊区的生活面貌。”
如今,宜莲村有很多农户从事花卉和观赏植物种植,总种植面积达50公顷左右,主要集中在2、3、4村,并扩展到其他一些村。4村共有75户农户,其中52户专门在花园和田地里种植花卉和观赏植物。花卉种植业在4村已有数十年历史,并已被省人民委员会认定为手工艺村。
阮廷廷先生从事花卉种植业已有20多年,目前拥有一个0.5公顷的花卉和观赏植物园,每年净利润达2亿至3亿越南盾。他分享道:“花卉和观赏植物不仅带来经济效益,还能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使村庄的面貌变得绿意盎然、整洁美丽。”
![]() |
荣市与北中央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讨论了协调科技转移以发展郊区农业的问题。 |
兴同公社除140公顷水稻田外,还有60多公顷农作物和几十公顷园地,这些园地是党委和公社政府确定的重点发展作物,如各种蔬菜、花卉和观赏植物。美隆村是以种植经济蔬菜、花卉和观赏植物为主的村子之一。据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德莲同志介绍,最小的家庭种植面积约为800平方米,最大的家庭种植面积为1200-1400平方米。家庭菜园里全年种植蔬菜和花卉,土地周转率为6-8次/年。凭借护理技术、夏季屋顶、自动灌溉系统以及在恶劣天气下照料冬季蔬菜的经验,兴同的蔬菜可以定期在市场上供应。
其他许多村庄,如忠美、安荣、安舍、同荣、永春……也通过全年轮作蔬菜和花卉、不让土地闲置而致富。据雄同公社党委常务副书记陈德定同志介绍,在领导和指导下,重点扩大种植面积,鼓励群众增产增收,提高土地周转率;根据市场需求转换种植品种,在生产中运用科学技术,雄同已建成蔬菜专业生产区,面积达40-50公顷,成为全市蔬菜专业生产区面积最大的公社。
![]() |
洪东农民照料蔬菜 |
荣市人民委员会经济处处长陈光林同志表示:“根据荣市党委常委会对郊区乡的定位和指导,市人民委员会已出台了结合新农村建设发展郊区农业的规划。目前,已形成了若干清晰的农业经济模式,实现了市委常委会确定的既发展经济又保障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目标。”
截至目前,该市已在同荣、宜安、宜莲、雄同等乡镇拥有5个花卉及观赏植物种植村,种植面积超过百公顷。花卉及观赏植物种植区人均年收入超过5000万越南盾。除蔬菜、花卉和观赏植物种植外,该市还在兴政、兴化、宜莲、宜金等乡镇建设了605公顷优质水稻种植区。兴化、永新、同荣、雄禄、雄政等乡还建设了水产养殖区。 |
消除障碍
尽管城市引导郊区公社向商品农业经济方向发展,但成效仍然有限。客观上,由于快速城镇化,服务农业的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影响了农业生产。另一方面,郊区公社的生产用地以沙质贫瘠为主,下雨时易被水淹;加之在市中心谋生为一些务工人员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人们对农业不再感兴趣。
主观上,市政府及其机构的领导和指导力度不够,特别是在引导土地积累、打造大型生产区和建立稳定市场方面。吸引企业投资农业领域的工作尚未开展。
兴同公社党委常务副书记陈德定同志表示:“目前,兴同县的蔬菜生产区域仍分散,各家各户菜园和一些地块颜色相同,导致灌溉水源管理和农药使用非常困难,难以打造安全可持续的蔬菜生产模式。”
![]() |
日本向日葵是兴东地区引进种植的新品种之一,与传统菊花并驾齐驱。园内每株向日葵平均售价1万越南盾。 |
2015-2020年任期,荣市市委常委会继续为郊区乡确定发展方向:发展商品农业,确保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确保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其中,蔬菜和花卉是主要作物,确保满足城市巨大的需求。
市人民委员会主席阮怀安同志表示:“农业生产,只有企业、国家和农民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可持续的效益。因此,市委、市人民委员会正在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吸引企业投资农业生产。”
目前,已有日本企业考察投资该产业,打造规模大、品质优、市场稳定的农产品产地。此外,该市还重点投资改善郊区基础设施,特别是电力、水渠、净水、道路等……重点在有潜力的乡镇建设市场体系,促进该地区农产品交易活跃。
明志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