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的池塘主人利用有利天气收获水产品并以高价出售。
洪灾过后,义安省正进入高温天气。趁着物价高、天气好,许多沿海水产养殖户正抓紧时间收割“卖”,为从现在到10月底的暴雨和风暴做好准备。
.jpg)
七月底,义安省沿海水产养殖区,生产劳作的气氛比以往更加忙碌。烈日下,人们抓紧时间抽水、拉网、耙蛤、收货,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捞”好每一批货。
据预测,从现在到十月底,东海可能出现多场风暴和热带低气压,并伴有持续暴雨的风险,导致沿海农田被淹。为了减少损失,许多农户主动采取分批收割的措施,一旦价格“回暖”、消费形势良好,便立即出售。
在黄梅老镇新梅坊,阮氏孝女士家有5个池塘,养殖着石斑鱼、银鲳、虾和罗非鱼。即使在酷暑难耐的日子里,即使产量没有达到预期,她家仍然会尽力捕捞每一塘鱼。
.jpg)
“最近的洪水导致池塘环境发生变化,所以等到鱼长到最大体重再养鱼会非常危险。现在天气晴朗,商贩们也纷纷前来收购,价格也不错,所以我家主动疏除每个池塘的鱼,以‘确保’产量,并为即将到来的暴雨季节做好准备。” Hieu 女士说道。
.jpg)
目前,Hieu女士家的咸水石斑鱼平均每公斤2-3尾,在池塘的售价为每公斤25万越南盾;银鲳鱼平均每公斤5尾,售价为每公斤15万越南盾。虽然由于需要提早捕捞,目前产量尚未达到预期,但高昂的售价和丰厚的产量帮助她家确保了利润,并有资金再投资于新一季的鱼苗。
不仅在新迈坊,在琼富乡(原琼吕县),蛤蜊养殖场最近也迎来了早熟的丰收季。阮文黄先生在万海拥有一个15公顷的蛤蜊养殖池,他说:“洪水过后,天气炎热潮湿,蛤蜊生长得比较慢。但与此同时,消费市场却很好,价格上涨,商贩们也纷纷前来收购。所以我们集中人力和机械,把蛤蜊耙好,以便在暴风雨季节来临之前及时售出。”
.jpg)
目前,80个/公斤的商品蛤蜊收购价为16000-17000越南盾/公斤,比年初上涨了3000-5000越南盾/公斤。黄先生的养殖池塘每公顷可产出15-18吨蛤蜊,即使产量尚未达到最高水平,也能保证盈利。“最大的好处是消费快,价格好,既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又能及时获得资金来培育新品种,”黄先生强调道。
根据人们的经验,在当前的过渡季节,主动渐进式收割是应对不可预测的天气变化的“万无一失”的解决方案。尽管农民不得不提前收割并接受低于预期的产量,但作为回报,他们避免了暴风雨来临时失去一切的风险。
.jpg)
“在水产养殖业,你必须坚持现实,每天都要灵活变通。晴天卖鱼,下雨天养鱼。你不能等到“好收成”才收,结果却损失了所有鱼。分批收割、分批出售是确保收入最安全的方法,尤其是在产品价格如此之高的情况下,”Hieu女士分享道。
除了民间自发的行动,官方的天气预报预警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农户及时制定生产计划。许多地方还建议,在复杂天气条件下,适当调整养殖密度,整治池塘防涝,并结合混合养殖模式,分散风险。
.jpg)
这是帮助人们“迅速适应”自然、在日益极端和难以预测的天气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