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能立即终结疫情的神奇药物?
对于像 SARS-CoV-2 这样危险且不断变异的病毒,疫苗并不是可以立即结束疫情的灵丹妙药。
俄罗斯已注册全球首款新冠疫苗,一系列其他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也为全球人民带来了早日结束疫情的希望。然而,面对像SARS-CoV-2这样危险且不断变异的病毒,疫苗并非能够立即消灭疫情的灵丹妙药。这将是一场长期的战斗,需要制定同步的计划,从国家战略、公众意识到疫苗的有效支持以及全球共识与共享。
俄罗斯研发的新冠疫苗。图片来源:路透社 |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实验室和政府都在争分夺秒地寻找有效且安全的新冠肺炎疫苗。另一场同样激烈的竞争是“押金竞赛”,富裕国家纷纷投入资金,希望在疫苗发布后能够率先获得。
消息发布首日,俄罗斯就宣布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订购了超过10亿剂疫苗。连日来,各国不断宣布数十亿美元的疫苗交易,显示出全球范围内正在上演“疫苗饥渴症”,希望这能创造奇迹,帮助迅速遏制疫情。
当今世界需要的是乐观而非自满。德国疾病研究机构的首席科学家罗伯特·科赫表示,相信今年秋季开始接种疫苗就能控制疫情是危险的。
事实上,以往的流感疫苗有效率仅为20%至60%,而麻疹疫苗的有效率则高达97%。因此,新冠疫苗的有效率需要达到70%甚至80%以上,才能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如果病毒不断变异,或者首批上市的疫苗可能只能提供短期免疫,任何疫苗的有效性都会受到影响。
最令人担忧的是,疫苗将成为自满、不尊重社交距离规定以及不戴口罩的借口——这些是控制疫情的简单但非常有效的措施。
下一个问题是疫苗公平分配问题。发达国家投入数十亿美元争夺疫苗所有权,而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却几乎无缘获得疫苗。许多专家估计,市面上一剂新冠疫苗的价格可能在50至60美元之间。贫穷国家无力购买所需的数百万剂疫苗。即使价格上涨,疫苗也会陷入供不应求的境地。
与此同时,疫情无国界,尤其是在全球化、经济体互联互通、互动频繁的世界中。即使富裕国家正在努力获取疫苗,但如果贫穷国家仍然面临感染风险,它们也无法成为病毒的“避风港”。因此,即使有了疫苗,如果没有全球团结互助、共享共赢,这场抗疫斗争也难以取得成功。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部分或少数国家如果单靠疫苗无法恢复元气并成为安全港湾。他们应该与世界其他国家携手合作。共享疫苗或其他措施将有助于世界共同复苏,加快经济复苏,并减少新冠疫情的影响。”
疫苗是迈向恢复疫情前正常生活的一大步。然而,专家警告称,各国可能至少在未来几年内仍需继续维持“新常态”。我们总是抱有最好的希望,但如果各国能够做好准备,并做好最坏的打算,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