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童文化与三月母神聚会
越南人民的三界母崇拜习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令热爱越南民族传统文化的人们倍感欣喜。三月母节期间举行的后同仪式,使三界母崇拜更加庄严神圣。
说到三界母神崇拜,很多人往往会联想到附体或通灵仪式。然而,正如许多民俗研究者所言,这种纯粹越南信仰的“人间代表”价值,是由诸多元素和谐统一而形成的,包括民间节日、祭祀仪式、圣宴、母神节、民间宗教活动以及周文歌唱,或者我们至今仍称之为“通灵”。由此可见,附体是母神崇拜中最独特、最突出、最典型的仪式之一。

人们修行灵媒仪式时,常将仪式安排在寺庙、神圣的宫殿等空间,尤其是在母神节期间。这里的灵媒营造出一种庄严的氛围,音乐、歌词、歌声和香烟缭绕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和谐感。似乎只有在那样的空间里,修行者或灵媒才能达到最崇高的境界,才能邀请和请上师来见证香客、弟子或参加仪式者的心境和愿望。每一次灵媒仪式,本质上都是在传达人类对和平与幸福的渴望,因此,香客和灵媒周围的弟子都希望以最纯净的心灵获得平静。

在清化省滨山市松山女庙从事祭祀母神的铜术士高辉说:“农历三月对我们铜术士来说是个特殊的月份,是祭祀六行母神和其他圣人的月份。因此,我们经常在义安、河静、清化等省份的寺庙神社组织抬轿、朝拜活动,纪念母神的功德,祈求好运。”铜术士高辉说,每次祭祀母神的仪式,神圣意义就增加很多倍,从而吸引了更多民众和游客从各地前来参拜。有的铜术士表演一个多小时,但人们仍然站在一起,拍手称赞。

每年农历三月,信奉母神的信徒都会举行祭祀母神的仪式,其中通灵被视为最重要的仪式之一。从音乐、服饰到“圣童”的表演,一切都经过精心准备,力求达到最神圣、最庄严的境界。母神神殿的灵性之美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赋予越南人民美丽而独特的文化价值。
青东高辉还表示:“每逢三月母神节,庙门前都会聚集众多民众,尤其是母神祭坛摆放着神轿的时候,此时举行神轿仪式的神轿更增添了神圣性,也传播了神轿仪式的美好与善意。人们响应并理解神轿,使神轿仪式更加渗透到精神生活中,从而将祈求平安幸福的意义传播到人们心中,帮助人们过上更加有道德的生活……”。
由此可见,后童是越南文化中浓厚的特色,并历经世代传承。尽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于2016年底将“越南人民的三界母崇拜习俗”列为人类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近年来,许多擅长演唱《三界母》的艺术家在舞台表演中加入了后童的元素,这违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三界母崇拜习俗”的原则。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后童仪式只能在寺庙的母神祠举行。
高辉清洞说:“在进行后童仪式时,参与者有机会表达对神的敬意、敬仰和深深的感激。他们以此祈求自己和周围的人都能得到美好的事物……这也被视为一种文化传统、历史和道德教育。然而,如果在错误的空间或地点进行,就会适得其反,后童也只会成为一种扭曲的表演。”
“八月是父亲的忌日,三月是母亲的忌日”或“八月是父亲的节日,三月是母亲的节日”,这句谚语早已成为越南人民美好的精神文化。因此,今年三月,重返寺庙的人们将沉浸在独特的灵修仪式文化空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