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小镇库阿洛的活力船长
(Baonghean.vn)——渔民 Phung Ba Thu 不仅是一位大胆的先驱,他建造了大型船只出海捕鱼,并且坚持在海上作业,他还是当地模仿运动的先驱。
率先建造大型船舶驶向大海
来到宜水渔村,大家最常提起和讲述的故事和名字就是冯巴秋先生,他是宜水坊民兵排长兼渔业协会主席,船长。他率先建造大型渔船,转行,出海捕鱼,与宜水渔民一起为将门炉村打造成全省海产品捕捞量领先的地区做出贡献,也为维护海洋岛屿主权做出了贡献。

冯巴图(Phung Ba Thu)1974年出生于宜水(Nghi Thuy)渔村(Cua Lo)的一个渔民家庭。这个村子的传统职业是捕捞和加工海鲜。冯巴图的童年,除了上学,都是在河边度过的。和渔村里的许多其他男孩一样,高中毕业后,冯巴图也跟随父亲来到了海边。当时,渔船容量有限,捕鱼十分困难,沿海地区被渔民过度开发,有些渔民甚至使用炸药来捕捞海鲜,导致水产资源枯竭。
尽管年纪轻轻,但阮先生很快意识到,这不仅破坏环境、毁坏海产品,而且违反法律、危及生命。因此,当宜水坊党委、政府鼓励渔民不要使用炸药开采海产品时,阮先生便说服亲朋好友出资,将无法有效开采近海海域的小容量渔船改装成可以开采外海的400马力渔船。凭借一艘大渔船,阮先生为20名渔民创造了平均每人每年1.5至2亿越南盾的就业机会,还为数十名渔业后勤人员创造了就业机会。由于阮先生的生产模式有效,已有50艘渔船从拖网捕鱼改为拖网捕鱼。

不仅如此,经过5年的高效生产,船员生活日趋稳定,发展壮大,积累了资金,他深刻认识到,要捕捞高价值海产品,必须使用大型船舶远洋作业,这也有助于维护海洋岛屿主权。他再次动员和说服船员继续出资建造2艘载重量为820吨/船的新船,投资额超过120亿越南盾。新船建造至今,年开采产量高,工人平均收入为每人每年2亿至3亿越南盾,渔业后勤服务劳动力为每人每年7000万至9000万越南盾。
自冯伯秋先生率先建造大型船舶出海以来,在党委、政府和政治组织的宣传动员下,许多船主纷纷建造大型船舶,转行出海,高效作业。至今,宜水坊拥有42艘大型船舶,每艘船长超过20米,年作业量超过1.3万吨;2023年上半年,年作业量已达1万吨,成为全省产量最高的地区。

榜样,引领每一个动作
冯巴秋渔民不仅开拓进取,巧妙动员渔民建造大型船舶、转业,还积极宣传动员近百名船主加入渔业协会,向渔民宣传党的路线、国家的法律政策,同时通过渔业协会向政府反映渔民的愿望和想法。在2022-2025年任期渔业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冯巴秋渔民被会员选举为执委会委员,并担任宜水坊渔业协会主席。
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海上民兵力量建设的方针,义安省军区决定组建海上民兵排,以保卫海洋岛屿主权。阮文秋先生动员6位船东31名队员加入海上民兵排,并被委以海上民兵排排长重任。
秉承职责,他带领协会成员积极参加军事训练、政治教育、法制宣传,参加动员民间船只参与战斗演习,根据政府第30号和第130号令的规定,捍卫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海洋岛屿主权。通报渔民捕捞海产品的情况和外国船只非法侵入我国海域的情况,向省军事指挥部、职能机关和门炉-滨水港边防站汇报,制定作战计划。此外,他始终关心并动员协会渔船参与海上救援、搜寻和营救遇险船只和失踪人员。

冯伯秋不仅出海发展经济、参与保卫海洋岛屿主权,而且在村里事务、家庭事务、社会活动中,也处处体现出孝顺儿子的风采。
作为安良寺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他每年组织60多艘船只参加Cau Ngu节、Mai Bang寺节海上游行和安良寺活动。他经常在海上节日期间发起、参与和组织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例如生产船队之间的足球友谊赛,在工会会员中掀起体育热潮。此外,他还捐赠数千万越南盾,用于援助遭受自然灾害、风暴、洪水等影响的地区以及困难家庭,并支持和捐助各种项目。“爱的春天”“温暖的冬天”为高地的孩子们。
凭借上述卓有成效的工作,冯伯秋先生荣获乂安省人民委员会主席颁发的2016-2021年省级优秀生产经营户奖状,并荣获各级机关、组织颁发的多项奖状和奖状。在2023年6月举行的2023-2028年任期门炉镇农民协会代表大会上,冯伯秋先生荣幸地当选为第六届门炉镇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