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教学和学习以及开展运动必须是实质性的,要避免出现“趋同”的情况。
(Baonghean.vn)——8月12日上午,越南教育培训部召开线上会议,总结2021-2022学年工作,并将2022-2023学年的任务下发至全国各地联络点。
完成“双重”目标
2021-2022学年是教育部门实施2018年通用教育计划的第二年。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爆发,其复杂的发展形势严重影响了教育部门的各项活动。因此,学年计划被迫中断,教育计划和内容不得不进行调整,仅保留核心课程。近2000万学生被迫暂时停课,转为线上学习,并通过电视进行长达数月的学习,超过7万名学生未能按时毕业。
![]() |
年终会议在线上举行。 主桥由以下同志主持:武德儋 - 副总理;阮金山 - 教育培训部长。 在义安桥,有同志们在场:省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裴廷龙;省委执行委员会委员、教育培训厅厅长泰文成主持会议。(图片来源:《教育时报》) |
面对上述现实,教育界积极转变运行状态,按照学年计划灵活组织教学,引导课程精简,为线上教学做好准备,以减少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始终坚持质量至上的目标。学年结束时,全界实现了双重目标:既做好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又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学年任务,满足了创新发展要求,保障了教育培训质量。
越南的普通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并获得国际认可和高度评价。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21年全球最佳教育国家排名,越南位列第59位,较2020年上升5位。在2022年区域和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越南39名参赛选手中有37人获奖,其中1人获得满分。
![]() |
代表们在义安桥出席会议。照片:My Ha |
在会议上,来自河内、胡志明市、平阳省、金瓯省和许多大学的代表提出了许多建议。
尤其关注以下问题:支持处境困难的学生的政策;允许与专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消除建设国家标准学校的困难;教师短缺;需要为外语和信息技术教师、学校卫生工作者、文员、出纳员和会计以及音乐和美术教师制定适当且有吸引力的政策和制度。
在会议上,省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裴廷龙表示赞同教育培训部提交的2021-2022学年任务完成情况报告以及2022-2023学年教育部门重点方向和任务。同时,他高度评价了教育培训部在上学年采取的果断、协调、及时和创新的教育指导方针。
![]() |
| 裴廷龙同志在会议上发言。照片:美河 |
在2021-2022学年,义安省教育培训局也为全国教育整体成就做出了贡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局积极参与了多项文件的制定,包括省委常委会1项决议、省人民议会6项决议,并发布了省人民议会9项决定和计划;同时,该局还落实了多项政策和战略,支持义安省教育在2021-2030年期间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外,义安省率先发布了《义安省教育培训可持续发展战略(至2030年,展望至2045年)》的决定。在学年期间,义安省成功试点了一项保障教育质量的模式,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优秀学生数量方面,义安省继续保持全国前五名省份的地位。
在会议上,裴廷龙同志还要求政府、教育培训部及相关部委继续出台和落实各项机制和政策,切实落实关于通识教育课程和教材创新的第88号决议。应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按照新标准投资建设教学设施和设备,以满足2018年通识教育课程的要求。
此外,应特别重视教育、人力资源培训以及数字化转型所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裴廷龙同志还希望政府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和山区建立少数民族幼儿园、自治公立高中和寄宿制高中的试点机制。
教育必须扎实。
在会议上,越南副总理武德儋赞扬了整个教育界为完成2021-2022学年各项任务所付出的努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对教育界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我们感谢所有参与教育工作的教师和学生所做出的贡献。”
副首相在评估当前教育工作时也坦率地指出,“教育部门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并且仍在努力解决考试、教科书、课外辅导和学习等问题……
![]() |
| 参加义安桥会议的代表们。照片:My Ha |
副总理武德儋强调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创新,要求教育部门继续密切关注第29-NQ/TW号决议的内容,该决议涉及教育和培训的根本性和全面性创新,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一体化条件下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副总理还提到了当前教师短缺的问题。因此,各行业和地方政府需要积极主动地向相关部门和机构提出建议,确保学校配备足够的教师,避免出现班级人数过多或无法安排一天两节课的情况。此外,还需关注各乡镇的设施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长远规划。
![]() |
| 各部门、分支机构和行业的代表参加了此次线上会议。图片:My Ha |
教育部门还需坚决与民族委员会协调,提出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寄宿或半寄宿教学方案。这是提高山区教学质量的基础,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推进。
教育部门需要继续坚定不移地革新国家管理模式。教育部必须调动整个政治体系和社会的力量,提高教育质量。为此,必须从国家管理层面进行创新,革新中学和大学的治理方式。必须在学校营造文化民主的氛围。建设标准化学校和其他各项标准必须切实认真,严格把控课外教学、考试、评分、参考书等方面,秉持“自愿”精神,避免出现“均等化”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