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乡(义丹)决心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美丽。
(Baonghean.vn)-70年来,在党委的领导下,义安省各族人民始终发扬团结互助、团结协作、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精神,在各领域取得了许多伟大成就,开拓创新,建设日益富强文明的祖国。
义安乡位于清化省义丹县西北部,与如春县相邻,自然面积3466公顷,在经济、政治、国防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全乡总人口6937人,主要民族为土族和京族,其中少数民族占55.7%。

富有革命传统的土地
回顾历史,1885年同庆国王将义阳县改名为义丹县,当时义安地属于林罗县和合乡,直到1947年中期,执行减少县级、加强乡级的政策,义丹县将61个旧村合并为16个大乡,当时义安地属于林罗县新立乡——这为这里群众革命斗争运动的新发展奠定了基础。新立党委的许多党员后来成为义安党支部的前身和核心,是经过大量实践锻炼和考验的典型忠诚人士。

1953年底,按照分乡政策,新立乡被划分为5个小乡,义安乡由此诞生,包括景、冲、贝、木、莫、岩、都等村,居民以土族为主。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义安乡是伪军武器、车辆、火炮修理场的基地,伪军改造队(K4部队)的驻地,是被敌进攻重点地区人民的疏散地;义安子弟参军249人,青年志愿者85人,参加前线劳动165人,伤病员72人,烈士25人。

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弘扬义安故乡的革命传统,落实我党发起和领导的革新事业,义安公社党委贯彻落实中央、省、县的政策,颁布决议,领导和指导落实贴近地方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尽管起点低,公社在135计划下面临诸多困难,但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义安公社各族人民始终保持团结传统,全心全意跟党走,努力建设经济日益发达、国防安全强固的义安公社。
努力建设新农村

进入工业化、现代化时期,落实公社党代会决议,在党委的坚强领导和指导下,义安公社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重要、全面的成就。调动和有效利用资源,转变经济结构,投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领域是一大亮点,义安公社起源于一个纯农业公社,因此从一开始,义安公社党委就实施了许多符合地方潜力和优势的专门决议、计划和项目,例如:关于将种植业和牲畜结构向商品化转变的决议;建立试点模式,引进高价值种植业和牲畜,将科学技术进步应用于生产,集约化种植以提高甘蔗、番石榴等作物的产量......除了推动种植业转型外,义安公社还有效实施了林业发展项目。指导种植和重新种植300多公顷原料林,其中杂交相思树为主,从而为改变农民的生活做出贡献。人均产值达4200万越南盾/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公社还特别重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如:义安至义丰乡间公路项目、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道路、义安至义明乡间公路、公社机构工作总部和教育、卫生项目、村庄的乡村道路。

义安公社党委和人民在过去70年中取得的成就,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国家新农村建设目标计划。凭借着突破性、创造性、灵活的领导和指导,以及全民的团结一致,义安公社吸引了众多资源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在实施国家新农村建设目标计划的11年中,义安公社已为新农村建设筹集资金超过1230亿越南盾,其中,人民贡献了180多亿越南盾和数千个工作日,捐献了数千米的土地。2土地、树木、围栏;在村庄建设迎宾门、排球场。2022年,义安乡被评为新农村建设乡。

当地文化和社会工作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该乡始终坚持普及适龄小学教育,并在所有3/3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学校普及中学教育;8个村庄中的8个村庄荣获“文化村”称号,文化家庭比例达到85%;贫困户比例下降至2.44%。卫生事业始终得到重视和投入,使该乡始终达到国家卫生标准。民族文化特色,尤其是佤族锣鼓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经过70年的建设发展,义安乡党委已召开22次代表大会,党委在数量和质量上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政治思想坚定,组织性强。目前,党委拥有255名党员,分布在13个党支部,每年80%以上的党支部和党员被评定为良好或更好完成工作任务。党委共有85名党员获得各类党徽。多年来,党委一直被评为出色完成工作任务。 “近年来,义安公社党委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党的建设为关键,始终把党的建设工作与学习践行胡志明思想、道德、作风相结合,有效落实各级党委的指示、决议,特别是越共十一、十二、十三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整顿政治制度的决议,坚决防范、坚决打掉、严肃处理政治思想、道德、作风发生滑坡、出现‘自我演变’、‘自我转化’等表现的党员干部,建设一支坚强廉洁的党员干部队伍。公社党委指导公社人民委员会推进行政改革,建设专业化行政机构,改革发展,提高管理和运行能力,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义安乡党委、政府和人民对成立和发展70周年感到自豪,继续发扬传统,携手并进,团结一心,统一意志和行动,积极开展竞赛运动,发展社会经济,维护国防安全,建设党,建设真正强大和全面的政治体系,建设义安家乡,使之不断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