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名字为 Tuong Duong 的人的出生日期
“Tuong Duong”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广顺十年(1469年)的奇素年三月。除了名称首次出现外,Tuong Duong 也首次作为府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出现,其含义相当于现代的 Tuong Duong 县。

在历史上,行政区划和名称的变更对任何国家和民族都至关重要。我国从建国至今的发展历程中,行政区划和名称变更虽各有不同,但都源于管理、维护和建设代表主权国家的国家政权的需要,也体现了国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祥阳县位于越南义安省西部,是越南最大的县级行政单位。祥阳县居住着泰族、科木族、苗族、乌仱族、西平族和京族等多个民族,他们拥有不同的习俗和语言,共同生活在这片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古老土地上。此外,祥阳县还拥有众多历史遗迹,与越南历史上的许多名人息息相关,例如吴明王、李日光、著名学者段如海等,这些都构成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因此,探寻和确定祥阳县名称的“诞生”年份,是祥阳县党委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2022年1月12日,科技厅联合越南历史学会和祥阳县人民委员会举办了题为“祥阳之名”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越南历史学会主席陈德强副教授、科技厅厅长陈国成大师、祥阳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罗清日大师主持。祥阳县委常务副书记卢文梅同志、汉喃研究所、越南历史研究所、河内国家师范大学等机构的代表也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主席和与会代表基本一致认为,祥阳之名于1469年正式出现,成为隶属于茶澜县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
2022年11月11日,祥阳县人民委员会、越南历史学会和省社会科学与人文中心联合举办了第二次祥阳县名确定学术会议。越南历史学会主席陈德强教授和祥阳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罗清日同志共同主持了会议。会议期间,与会者广泛征求意见,特别是专家学者、历任县领导和前任县领导的意见。会议共收到10份关于祥阳县名内涵的报告,8份关于祥阳县“土地与人民”内涵的报告。会议共收到13条关于“土地与人民”内涵的评论,3条关于“土地与人民”内涵的评论。本次会议还提出了新的建议,其中许多建议都围绕着祥阳县名的命名地标展开。专家和代表们引用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来证明他们的提议,例如:地理志、王朝编年史、洪德地图、大南律法典、大南法典及规章、大越全集……



再次重申,探究和确定“Tuong Duong”这一名称在历史上的起源年份是Tuong Duong县党委和人民的共同愿望。要准确了解“Tuong Duong”这一名称与国家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之间的关联,以及Tuong Duong这样一个位于高原地区的特殊县的历史演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调动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团队的集体智慧来厘清这一问题。
研讨会主席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建议重点关注两个问题:确定“Tuong Duong”这个名称的由来,以及“Tuong Duong”在越南君主制时期作为国家行政单位的历史。这两个重要节点并非完全相同,因此,与会代表提到的节点需要加以考虑。由于围绕“Tuong Duong”这一名称的确切由来存在诸多争议,研讨会尚未就此达成一致意见。
因此,在本次第二次会议上,各方意见仍未达成共识,无法得出结论。然而,我们将继续捍卫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1469年时间线,并在第二次会议上进一步重申。此外,我们谨针对其他时间线作出如下回应:
大约在公元1334年芳南Plus中心副主任黄剑先生说::根据《Lich Trieu Hien Chuong Loai Chi》一书,以 1334 年为该标题首次提及的年份。(详细文章附后)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1334年属于陈朝启友年间。在陈朝统治时期,从昆强到奇山(今)的整个地区都只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即马洲。这一点在石碑上得到了明确的记载。魔鬼石板此碑文由御医阮忠银撰写,于启友七年(1335年)镌刻于清南山壁上,以纪念至尊皇帝陈明宗战胜哀老军。时至今日,近700年过去了,碑文依然清晰如初。以下是碑文全文翻译:
皇越陈朝第六帝章尧文晢太上皇帝受天眷命垂有中夏薄海内外罔不臣服蕞尔哀牢犹梗王化岁在乙亥季秋帝亲帅六师巡于西鄙占城国卋子真腊国暹国及蛮酋道臣葵禽车勒新附杯盆蛮酋道声车蛮诸部各奉方物争先迎见独逆俸执迷盲罪未即来朝季冬帝驻跸于密州巨屯之原乃命诸将及蛮夷之兵入于其国逆俸望风奔窜遂降诏班师旹开佑七年乙亥冬闰十二月日勒石
转录:
陈朝第六位皇帝张义文哲,蒙天命,进退两难。他虽身处中下地区,却不服海内外之臣。在爱老,他被迫登基。阿会秋,皇帝亲自率六军西征。占婆太子、真腊、铁,以及归、甘、沙、乐等蛮族俘虏,还有博本的嫡后,以及清沙的蛮族俘虏,都纷纷效仿当地习俗,争相觐见皇帝。叛逆的奉宗畏惧罪孽,并未立即前来觐见。皇帝驻守于故乡古敦的马州,下令所有将领和蛮族士兵进驻。叛逆的奉宗临阵脱逃,皇帝下令下令。那一年是开吾七年,农历十二月。
翻译:
黄越陈朝第六位君主在位期间,至高皇帝张义文哲奉天命,统治四大疆域,无所不及。然而,爱老却心胸狭隘、固执己见,不服从朝廷教诲。会年秋末,至高皇帝率领六支军队西征。占婆、真腊、暹罗的太子,以及道教神祇归、占、舍、乐的首领,还有新近臣服的蛮族首领博本、清舍,都纷纷献上当地特产,争相迎接。唯有强盗邦因愚昧无知且惧怕惩罚,迟迟没有前来拜见。冬末,至高皇帝将军队驻扎在马州的古敦平原,并命令将领和蛮族士兵返回府邸。强盗邦闻其威名,落荒而逃,太上帝下令召回其部下。十二月,冬季,猪年,开虎七年,镌刻于石上。
这块石碑清楚地写着时间是“启友七年”,即1335年。如果Tuong Duong出生于1334年,那么为什么这块石碑上写的不是“Tuong Duong”而是“Mat Chau”呢?
此外,我们还参考了该书的中文原文。王朝编年史我们可以看到,潘辉柱(Phan Huy Chu)非常清楚地写下了“襄阳县”(Tuong Duong district)这三个字。通过这三个字,我们可以看出潘辉柱用现在的名称来指代过去的地名。因为在陈朝时期,从昆强(Con Cuong)到奇山(Ky Son)的整个地区统称为马州(Mat Chau),但当时并没有“县”这个行政单位。因此,我们可以断定,1334年是襄阳县名称诞生的年份是完全错误的。
.jpg)


大约在1435年:卢文梅先生——祥阳县委常务副书记:T根据阮廌所著《都地志》一书的信息来源,可以推断,1435 年应被视为该名称最早被提及的年份。(详细文章附后)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輿地記》(又名《抑齋遺集南越輿地記》、《大越地輿記》、《安南禹貢》、《南國禹貢》或《黎朝貢法》)是后黎朝著名官员抑齋阮廌于1435年用汉字编纂的地理著作,简要记录了越南历代行政和自然地理概况。然而,原书已佚失,目前流传的《輿地記》是嗣德王在位期间(1868年)雕版印刷的版本。正因如此,这本书才得以为人所知。后来,它经过多次修订和补充,使其不再是最初的版本。例如,海阳、山西、山南、京北等地名都是在阮廌之后出现的。因此,在越南,没有任何地方或研究人员使用《都地志》来确定地名的诞生日期。
大约在1448年:Tuong Duong 区委前书记 Luong Thanh Hai 先生表示:1448年,祥阳县正式命名。参考资料为陈忠孝(潘佩珠天才高中)和陈明(国家档案馆第四分馆)合著的《阮朝木刻世界文献遗产中的义安地名史》。(详细文章附后)
这一里程碑事件完全不准确。因为上述文章的作者虽然进行了研究,但并未参考原始文献,而只是引用了译文。该文章的脚注中直接复制了广顺九年(1469年)和太和六年(1448年)的时间线。太和六年期间,行政区划和地图绘制并未发生变化,但文章中提到的“国王后来绘制了十二府地图”这一事件,在广顺九年(1469年)才是正确的。
大约在1821年:前副秘书长、区人民委员会主席维柳平先生表示:1469 年的里程碑很难令人信服,它必定是从 1821 年开始的(详细文章附后)。
这个里程碑完全不准确,因为在1821年之前,“Tuong Duong”这个名字就多次出现在阮朝的官方史籍中。以下是一些例子:
南都元年(嘉隆元年)[1802],西山起义军被彻底击败,占领了全部安南土地、全部14个城镇、47个府、187个县、40个省。 (义安镇辖9个县:德光县、演州县、河和县、英都县、茶兰县、归州县、陈宁县、南安县、玉马县,18个县:香山县、义春县、青春县、罗山县、陈禄县、天禄县、同清县、琼六县、奇和县、石河县、南阳县、兴原县、向阳、 永和、 会原、 奇山、 翠云、 中山。
嘉隆二年(1803年),归会王在陈宁请求成为其藩属国。此前,归会王离开嘉定城北征,文祥国首领昭安多次派兵追击北方敌军。北河之战后,归会王将陈宁之地赐予昭安。如今陈宁首领昭青去世,昭安任命其堂弟夏强接替其职,负责守卫百姓。昭青之子昭内不肯臣服,率领六百人前往茶兰(即……)。向阳此事已上报。国王下令义安府府邸分发200多平方米的大米。
茂廷,嘉隆七年(1808年)六月,任命刘福祥为广平省省长,召黎文銮回都。将归州县和茶兰县的县长改为县长,副县长改为县书记。义安城神视察茶兰县四县(奇山县、会原县、向阳永和县)和归州府的两个县(中山县、水云县)长期从事地方事务,因此他们请求国王颁布法令,为他们增设职位。国王同意了,并下令调整他们的职位,使其符合官职制度。
猫年,嘉隆十八年(1819年),四月闰月,下令义安、清化、清平三县登记户籍……多达四个县向阳属于茶兰省的永和县、会原县、奇山县,属于清都省的寿春县、郎政县、官嘉县、三洲县四个区,属于绍和省的石城县、锦水县两个区,属于郑居县和山泰县两个区的咸曼洞,属于天官省的乐寿县,以及琼柳县上游地区的七个乡,属于东城县水域上的六万个乡,所有这些地方都允许保留古籍。

因此,上述四条时间线完全不合理且不准确。历史是过去,没有人能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地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因此,如果我们想要了解历史的真相,只能依靠原始证据和一手文献中足够可靠的文件和证人。“原始”指的是文件从未被复制或改写过。更重要的是,该文件必须直接参与了所提及的事件。上述文章中提到的所有历史证据都没有直接参与其所提及的事件。因此,它们的可靠性低于原始证据和一手文献。即使是我们在第一届和第二届会议上提出并确认的1469年时间线,也并非原始证据和一手文献,而只是记载于书籍之中。越南全集阮朝时期编纂。
放越南全集编纂时间较晚,大约在19世纪末,但其参考系统大纲约200套,包括非官方史书、诗歌、黎贵敦、潘辉珠等人的作品以及中国历史书籍。特别是,大纲此外,还参考并借鉴了许多其他历史书籍,例如《大越史全集》,《大越史续篇》本书参考了中国史书和越南史书。它采用宋代朱熙的“简略”风格,分为“简”(简洁明了的概述)和“详”(更为具体详尽的记录),按年、月、日的顺序记录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并根据越南和中国史书文献的交叉引用,对一些事件、人物和日期进行了仔细的判断。书中还包含对人名、地名、科举制度、行政机构的注释,以及嗣德王的零星评注。
所以,越南全集是越南第二大历史著作,它吸收了前人历史学家的诸多成果,同时也对历史做出了许多宝贵的贡献。如今的研究人员都……参见《大越史全集》和越南全集以此为起点,创作了两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作为研究越南历史相关问题的起点。大纲仔细调查了许多历史上大大小小的事件,这些事件以前的历史书籍没有记录,或者记录了但有误。
例如,关于退位皇帝陈明宗亲自率军攻打爱老的事件,全书记载地点为“建州”,而马海记公碑则记载地点为“马州”;全书记载时间为甲突年,而马海记公碑则记载时间为会年。大纲上面的文字与田野里石碑上的铭文相同,因此,这些警示语也来自那里。大纲完全正确。我们认为,黎圣宗于光顺十年(1469年)绘制全国地图的事件……大纲完全科学可靠。
大纲据记载,广顺十年(1469年)奇寿年三月,黎圣宗定下国图,设立十二个省。其中,义安省下辖八个州、十八个县和两个州。具体如下:
1. 德光宫辖6个县:天禄县、罗山县、陈福县、青春县、香山县、宜春县;
2.奠州宫管辖两个区:同城区和琼柳区;
3. 英都宫辖两个区:Hung Nguyen 区和 Nam Duong 区;
4. 河和县辖两个区:石河区和奇和区;
5.茶兰县辖4个县:启山县、向阳县、永康县、会宁县;
6.归州府辖两个县:中山县和水云县;
7. 玉妈宫管辖 1 个区:郑高区;
8. 林安县管辖1个区:归合县。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确认 Tuong Duong 这个名字的诞生时间时,有一个鲜为人知但至关重要的信息,那就是 Nghe An Ha Tinh 几乎所有地区的名称(如 Tuong Duong、Thanh Chuong、Hung Nguyen、Nghi Xuan 等)都诞生于 1469 年。
陈朝时期,一些地名如下:
Nha Nghi(今宜春),
Phi Loc(当前罐体位置),
Do Gia(现在的香山),
芝罗(今德寿)
新福(今天演洲和宜春之间),
Tho Du(今Thanh Chuong),
江架(今清昌的一部分),
Tho Hoang(今香溪)。
Ha Hoang(现Thach Ha的一部分),
Ban Thach(今天 Thach Ha 的一部分),
河和(今奇英市)
Ky La(现为 Ky Anh 的一部分)
Thach Duong(今天南丹的一部分),
同银(今同清),
罗平(今洪阮)
沙南(今南丹的一部分)。



我们看到,自黎圣宗于广顺十年(1469年)绘制全国地图以来,陈朝时期的上述官职都发生了变更和更名。为了纪念这一影响深远的事件,黎圣宗在景旦年将年号由广顺改为鸿德。改革地方政府体制一直是越南封建王朝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历史上,黎圣宗(黎朝)和明命朝(阮朝)时期的地方政府体制改革被认为是规模最大、最成功的,并且几乎一直延续至今。因此,我们可以确认“Tuong Duong”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广顺十年(1469年)的Ky Suu年三月。除了名称首次出现外,Tuong Duong也首次作为府级行政单位出现,其含义相当于现代的Tuong Duong区。更特别的是,在这次地图修订过程中,义安省其他许多地方的名称,如雄原、清章、南阳、东城、琼柳……都诞生于 1469 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