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新农村建设:距离目标还很远
(Baonghean)- 2011-2015年国家新农村建设目标计划实施五年多来,我省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扎实,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然而,在山区,新农村建设仍然是一个难题,因为标准完成率仍然很低。
困难
据省新农村建设协调办公室介绍,全省11个山区县市200多个乡镇正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计划。新农村建设计划实施五年来,山区乡镇新农村建设标准完成情况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较低。尤其是桂风、归州、奇山3个县市没有一个乡镇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祥阳、昆强2个县市各仅有1个乡镇达到新农村建设目标。截至目前,全省11个山区县市200多个正在建设新农村的乡镇中,仅有31个乡镇达到19/19新农村建设标准,而全省达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乡镇共有110个。贫困率、收入、市场、环境等指标,山区公社与平原公社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 |
安溪乡(Con Cuong)70%以上的交通路线已铺设混凝土。 |
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山区人民公社起点较低,组织发展生产、创造生计、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存在困难;山区人民公社农户贫困户、生产资金匮乏户型比例仍然较高,科技知识掌握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农户仍然处于被动脱贫状态,缺乏自力更生的能力;每年脱贫户和返贫户风险仍然较大,扶贫成效尚不可持续。
此外,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模式依然落后,耕地面积少,以丘陵林地为主,生产难度较大;部分地区生产仍以自发性、随迁徒性为主,集中商品生产的模式不多。公社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吸纳劳动力、创造财政收入的能力不强,脱贫致富任务艰巨。因此,动员全民参与山区新农村建设,虽然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但物质投入十分困难,而新农村建设的诸多方面需要财政投入才能完成,例如:交通、社区文化馆、水利灌溉等。要知道,过去,在村镇集中建设的年代,除了国家的支持外,群众也愿意投入人力物力,以积极有效的方式修建村镇内部的水泥道路。但与实际需求相比,投入的人力物力远远不够。
除了收入和贫困户标准外,山区公社难以达到的标准还有:交通、灌溉、市场、环境……按照规定,一个地方必须实现辖区内道路总长度的70%进行混凝土硬化,才能认定为达到交通标准。然而,由于山区公社大多地处山区,人口散而不聚,人民生活依然困难,贫困发生率较高,动员群众参与交通道路建设的能力还十分有限,导致全省山区公社交通建设投入面临诸多困难。
需要特殊的支持机制
桂风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郎文明先生表示:“近年来,除了中央和省政府支持的国家新农村建设目标计划的资金外,该县还结合30a计划、135/CP计划等其他资金来源,投资发展生产,增加当地居民收入。然而,由于各乡经济社会发展起点低,尽管优先扶持生产、扶贫开发,但许多乡的贫困率仍在30%以上。
由于贫困户数量众多,无法有效调动群众资源,导致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难以落实。此外,如何找到资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必要工程建设也是当地新农村建设乡镇面临的难题。该区建议省、中央研究制定特殊政策,优先支持贫困山区乡镇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生产,尽快完成新农村建设标准。
![]() |
改造 Thach Giam 公社 (Tuong Duong) 的混合花园以种植青豆。 |
面对这些实际困难,我省于2016年初出台政策,指导山区以村、寨为单位建设新农村。据此,地方制定计划,村、寨按照路线图登记建设新农村。4月初,省人民委员会颁布了省人民委员会第1263/QD-UBND号决定,关于全省山区公社适用的新农村村、寨标准暂行规定。根据该规定,村、寨只执行14项新农村标准,县指导公社选择村、寨实施;制定计划,监督、检查、督促;每年组织评估、评定并决定表彰符合新农村标准的村、寨。目前,省新农村协调办公室正在落实指导山区地方建设新农村村、寨的文件。
从山区公社的困境来看,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国家需要建立专门的机制,支持生产发展,以适应山区困难公社群众的生产条件。加大对优质动植物品种的支持力度,形成以农场和家庭农场为主导的集中生产区。需要出台政策,支持资本发展,提高合作社、合作团体和新型生产组织模式的生产经营能力,帮助边远山区、偏远地区群众融入农林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价值链。同时,各级各部门也需要优先推动科技模式在山区困难公社的推广应用。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10个乡镇达到NTM标准。其中,11个山区县共有31个乡镇达到NTM标准;奇山县、归州县和桂风县3个县尚无乡镇达到NTM标准。据省NTM协调办公室统计,今年上述3个县中已有1个乡镇登记达到NTM标准。 截至目前,平均标准最低的地区是 Ky Son (4 个标准)、Tuong Duong (7 个标准)、Que Phong (7.43 个标准)、Quy Chau (10.20 个标准)。 |
春黄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