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尊师重教”的含义
(Baonghean.vn) - 佛陀在《增支部》中说道:“善巧的说教者为天神与人类带来安宁,拙劣的说教者只会给众生带来痛苦。”
在佛教中,佛陀更多的是通过感恩报恩的相关教诲来提醒大家“尊师重教”的含义,佛教徒必须修行才能在修行生活中获得平安幸福的终极福祉。
![]() |
“教师”一词被认为是继父亲和母亲之后,人类生命中第三层级的神圣角色。如果说父母生养我们,将我们抚养成人,那么教师则培育、塑造、传授和装备我们,赋予我们基础而实用的知识,让我们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道教中,我们常常听到人们用“师父”这两个神圣的复合词来称呼老师,师父被视为我们生命中的第二个父亲。根据汉越语的说法,师父就是老师,父亲就是父亲。
对于一个肩负教育者责任的人来说,同时身为老师和父亲并非易事。因为这牵涉到一个教育者必须带给他的学生——他必须全心全意教导、关心、操心和担忧的精神孩子——的双重责任。
佛陀本身就是一位大师对弟子的品格、角色和责任的活生生的体现。佛陀不仅是一位引导弟子走上圣洁之路的导师,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极其温柔体贴地照顾和保护弟子。
那个极其生动的画面,就是在《法句经》第41经中,当普提伽塔提沙尊者患上麻风病时,佛陀亲自烧开热水,为他沐浴清洗溃烂、恶臭、血淋淋的身体,溃烂、恶臭的疮疡让所有人都对他感到恐惧和躲避。
佛陀不但不惧怕弟子,也不躲避弟子,还慈悲地脱去袈裟,亲自为普提伽塔提须尊者清洗身体,然后亲自为他更换袈裟、床单、被子、枕头,其他比丘则负责清扫房间,使房间干净通风。
普提伽塔提须尊者彻底清净后,佛陀慈悲地坐在他身旁,慈爱地握住弟子那双粗糙苍老的手,为他讲解了色身坏灭的道理,并引导普提伽塔提须尊者的心走上清净清净之道。最终,在普提伽塔提须尊者临终前,他证得了无垢圣果,成为阿罗汉,身心完全清净。
这就是师父的心胸和无限的爱,我们常常以佛陀的形象和榜样,称呼师父为师父,称呼四海慈父为师父。
![]() |
在《长部经》的《善知识经》中,佛陀也教导年轻的婆罗门辛格拉卡关于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以及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与南方的崇拜相对应,如下:
居士,弟子以五种方式侍奉老师如同南方:起身迎接、侍奉老师、好学、亲自侍奉、专心学习他们的职业。居士,以这五种方式被弟子视为南方侍奉,老师以五种方式怜悯弟子:教导他们所学的;教导他们保持所保持的;教导他们精通职业;在朋友和熟人面前称赞他们;在各个方面确保他们的职业。居士,以这五种方式被弟子视为南方侍奉老师,老师怜悯弟子。这样,南方就受到保护,变得安全,并且没有恐惧。
因此,根据这部经的精神,我们看到佛陀阐明了老师对学生的五种义务,反之亦然,学生也必须以最完整、最完美的方式对老师履行五种义务,才有资格在南方受到供奉。寺庙里的老师不仅要指导和传授净化身心的修行方法,还要以父母的责任来关心、保护、庇护和养育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