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春季大捷50周年:在西原与敌军形成紧密的战斗阵型
经过一个月的连续进攻(1975年3月4日至4月3日),西原战役取得了完全胜利。西原战役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军有效运用多种措施,与敌人形成紧密的战斗阵型。
与敌人建立相互交织的战斗阵型,为战役做准备。
西原战役指挥部通过调研发现:西原南部地区地势较为平坦、辽阔,有利于“大兵种合成集团军和机械化部队作战”,有条件调动和部署大规模兵力突破和摧毁重点、重要目标。

西原各省之间以及从西原到东南部和中部沿海各省的交通主要通过14号、19号和21号三条路线。一旦切断这些路线,西原的敌人就会被孤立。至于敌人,他们则将兵力部署在西原南部(邦美蜀市辖区),处于脆弱的弱势地位。根据形势评估,战役指挥部确定:邦美蜀—德立为主要作战方向和区域,德立为战役初期的重点攻击目标。
按照计划,迅速与敌方形成交战阵型。在准备阶段,我军进攻并摧毁了波来古方向的珠义、黎玉、埃素等阵地,以及昆嵩方向的昆禄、芒登和多贝等阵地,扩大了解放区,使我军接近敌方城镇和交通要道。1975年1月底,我军进入直接准备阶段。战役指挥部部署兵力集群,在邦美蜀方向、德立至光德方向、14号公路至顺曼方向、21号公路方向、19号公路方向、昆嵩方向和波来古方向与敌军形成交战阵型。

在实施完美佯攻计划的同时,我军成功组织形成与敌军紧密配合的战斗队形,占领宝贵阵地,灵活有效地运用战术形式和作战方法,加大对敌军的攻击力度,进行战略战役分工,将敌军完全孤立在西原地区,并决心在敌军没有后备力量的情况下,按照计划进攻邦美蜀。
在战役演习中与敌人形成交错战斗阵型
从1975年3月4日起,我军各部队不断加强牵制、机动、调动和分割敌人的兵力,为进攻主要目标邦美蜀创造有利条件。第95A团和第3步兵师切断了19号公路,控制了从波来朋路口到平溪的路段。第25团切断了21号公路,控制了东楚居的路段。第320师第9团在14号公路上伏击了位于Ea H'leo桥南侧的敌人;第48团进攻并控制了楚迪列高地和顺满县城(邦美蜀以北80公里);第10师进攻德立县城(邦美蜀西南50公里)。第968师切断了昆嵩和波来古之间的14号公路。

至3月9日,我军已完成西原与中原、东南、西原南北四面环抱的战斗阵型,邦美蜀已完全陷入孤立无援的重围之中。
攻占邦美蜀后,战役指挥部认为敌军只能动用预备队空降增援(因为通往西原的陆路已被我军完全切断),为了孤立和牵制西原北部的敌军,战役指挥部紧急指示、部署机动部队,做好抗击敌军空降的准备。第10师配合第316师的部分部队攻占了45、53号基地、和平机场、珠牙等地,敌军可以利用这些地段登陆反攻并夺回邦美蜀。
第320师向北进攻(与埃里奥接壤),控制了14号公路80公里,并将防空火力集中在该市东部。装甲坦克部队进入集结位置,准备沿着邦美蜀-乐天-福安方向开辟新的进攻路线。凭借精心准备的连贯战斗队形,从1975年3月12日至18日,我军歼灭了敌军第23师主力、第53团和第21游骑兵团残部。
面对西原地区无法挽回的局面,敌人决定将残余兵力沿七号公路撤退,以保卫沿海平原。1975年3月16日夜,战役指挥部出动320师,增援一个装甲营、95B团和一个战役炮兵集群追击敌人。为了与敌人形成紧密的战斗队形,各部队迅速调动、组织起来,阻击、攻击在七号公路上溃败的敌人。从3月17日至24日,我军迅速穿越森林,在Cheo Reo阻击、攻击敌人,毙敌、俘敌约1万人;在Phu Tuc追击、包围、歼灭敌人;在Cung Son阻击、攻击敌人,毙敌、俘敌约6000人……追击、歼灭、俘虏在七号公路上溃败的敌人,取得了重大胜利。
发挥地方力量与主力部队协同作用
在西原战役中,与地方力量的配合、形成与敌军紧密衔接的战斗阵型得到统一、紧密开展;地方力量充分发挥了作用,为主力部队的有效作战作出了贡献。在战役准备阶段,多乐省、昆嵩省和嘉莱省武装力量与主力部队集群部署配合,有效参与了牵制敌军的行动,将敌军引至西原北部,对西原南部的敌军进行包围、分割和孤立。

在攻占邦美蜀市和在农厝-福安地区与空降敌军作战期间,我地方部队加强政治斗争,清除叛徒,参与追击残敌,开展敌后宣传工作……有力地支援了主力部队的作战行动。当敌军沿7号公路撤退时,地方部队积极配合配合,为我主力部队在七雷、富笃、恭山等地追击、阻击、歼灭敌军创造条件,解放了富本、富仁、美泽……,取得了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