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乂安省高地乡,从六月底至今,各民族人民已进入冬稻种植的旺季。与灌溉系统基本完备的平原地区不同,高地的灌溉用水主要依靠天然溪流和雨水,因此,每当下雨,人们便纷纷赶到田里翻耕插秧。图中:三乐乡的苗族人民正在梯田上种植冬稻。摄影:春黄治勒乡人民委员会主席卢明叶先生表示,全乡冬春稻种植面积超过400公顷,其中100%为纯稻。主要稻米品种包括:国产糯米、97糯米以及其他一些纯稻品种。摄影:春黄本季,Tri Le 乡 D1 村的 Ly No Cha 先生用糯米种植了 7 英亩梯田。Ly No Cha 先生说,全家人已经耕种了三天,预计将于 7 月 5 日完成种植。图片:Xuan Hoang得益于国家扶持政策和民众的投入,高原地区大部分稻田已实现机械化整地。图片:春黄在周田乡,一周多以来,人们利用每个雨天翻地,为冬春稻种植做准备。周田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阮进雄先生表示:“全乡已播种705公顷稻田,目前已完成约70%的耕作面积。” 图片:春黄在加快播种进度的同时,各地还积极宣传,要求农民积极应对雨涝季节的形势,并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确保农作物生产取得最佳成果。图片:春黄对于高地居民来说,由于梯田的特性,他们无法自主灌溉,因此他们只能按照当地指示播种水稻,然后移栽。图片来源:春黄除了水稻品种外,农民还逐步采用阶梯式整地技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水分;并使用有机微生物肥料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化肥的依赖。图片:Xuan Hoang昭琉乡党委书记阮春长表示,今年全乡共种植了近45公顷稻米。7月初,全乡人民就下田整地,开始插秧。照片:春黄尽管困难重重,冬春稻作仍然是高原人民最大的希望。每一粒稻米不仅是汗水和辛勤的结晶,更是对土地的眷恋和山地农业文化认同的象征。摄影:春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