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青少年违法行为
(Baonghean.vn)- 近期,随着犯罪和社会弊病的增加,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出现许多复杂发展,影响了义安省的安全秩序。
多次违规
2023年,太和镇人民检察院配合镇侦警察局侦破了8起案件,涉及该地区初中和高中学生犯有以下罪行:非法持有毒品(粉红色药丸,草);制造爆竹(火柴);持有违禁物品(爆竹);违反道路交通规定;盗窃财物;其中,2起案件被起诉,3名被告人,7名当事人受到行政处罚。
其中,居住在太和镇光前坊的曹宣T.(2006年出生)一案,于2022年9月26日因“非法运输烟花爆竹”的行为,被太和镇警方处以行政罚款。
然而,T.不思悔改,继续持有7个彩色球形爆竹,每个爆竹外覆塑料袋,直径1.5厘米,系有2厘米长的蓝色绳子。因此,2023年1月3日,太和镇人民检察院批准了对曹宣T.提起公诉的决定,罪名是“持有违禁物品”。T.被起诉时,是当地一所高中的学生。

关于青少年违法情况,常见的行为有:使用武器解决冲突、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扰乱社会秩序;燃放非法烟花爆竹;贩卖和吸食毒品;校园暴力;抢劫盗窃。此外,还有交通安全违规行为,例如:未满法定年龄驾驶车辆;无证驾驶;不佩戴安全头盔;在交通中左转、右转、翘头;不遵守交通信号灯……

在义安省,自今年年初以来,通过巡逻管控,当局已发现并记录了1135起学生违反交通安全秩序的案件,罚款总额超过10亿越南盾。
在山区和边境地区,童婚数量的增加也引起了地方当局的担忧。例如,在偏远的奇山县,2023年发生了235起童婚案件,主要集中在纳诺伊(Na Ngoi)、会图(Huoi Tu)、南坎(Nam Can)、杜梅(Dooc May)、南坎(Nam Can)等乡……其中一些童婚的年龄仅为13至14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诸多影响。
有关部门表示,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法律知识缺乏、生活技能欠缺、冲动行为以及缺乏防范风险和他人违法行为的经验。
从主观上看,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智、生理、身体发育的年龄,喜欢表达自己、坚持自己,喜欢探索和发现新事物,但他们本身就缺乏勇气和生活经验,同时每天都接触社交网站的负面信息,受到不良分子的诱惑和诱导。
此外,还有家庭方面的影响,如经济困难、父母离婚、父母违法犯罪、父母外出务工、亲属对青少年缺乏关心、不重视教育、管理不严等。另一方面,目前学校的宣传普及和法制教育工作不够规范,形式和内容不适应形势发展。各级团组织在青少年思想道德、作风建设和生活作风教育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地方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各机构在区域性学习迟缓对象的管理、改造和教育工作中的配合还不够紧密和顺畅,实效性不高。
加强预防措施
为了遏制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近期,义安省各级各部门在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目的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生活作风,防止和杜绝社会丑恶现象进入学校;从学生在校期间培养他们按照宪法和法律生活和工作的意识。
为此,教育部门已指导学校配合有关部门将法制宣传内容融入日常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和家长签订不违反社会公德、不违反交通安全和不违反燃放烟花爆竹违法行为的承诺书。

各级团组织注重根据不同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特点,创新法治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围绕“扬善抑恶”的宗旨,开展了“自管校门交通安全”模式、“安全渡口”模式、“青少年自管治安秩序通道”模式、“模拟法庭”模式、“青少年突击队”模式等多种面向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山区,边防部队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如举办示范性《边区课》、《边区简讯》等,向九年级学生进行普法宣传。

直黎边防站(Que Phong)政委黄成光中校表示:“直黎地区毒品犯罪、非法开采和运输林产品和矿产、非法储存和使用自制武器以及违反边境规定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除了采取专业措施外,该部队还始终重视法律宣传和普及工作,特别是针对山区年轻人。”
2023年,该电台配合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和地方组织开展面向群众的宣传普及和法制教育20场次,听众2157人次。其中,针对八、九年级学生,共组织宣传30场次,听众630人次。主要内容包括:《边境条例》、《边防法》、《预防和控制毒品和人口贩运法》、《婚姻家庭法》、《预防和控制童婚法》、《消除刺五加法》等。
特别是针对违反交通安全的青少年、学生,当地警方在加大巡逻力度、直接处理等强有力措施的同时,还深入社交网络,对相关社团和团体进行监督,利用当事人提供的图片和视频进行调查处理。同时,配合学校、社团和工会在校园开展视觉宣传活动,结合宣传手段,运用社交网络,让学生更容易记住、理解和执行。
但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情况,确保学校安全,不仅需要职能部门、教育部门和整个政治体系更有力、更同步的参与,而且需要对每个家庭的孩子给予关注、管理和严密监督;包括对社交网络使用情况的管理和监督。

当前现实情况是,不良分子经常利用社交网络吸引、煽动青少年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一部分青少年由于缺乏知识储备,习惯于不仔细阅读、不加核实地点赞、分享、评论不良信息,给不良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在社交网络上传播虚假信息,造成社会舆论不稳定。
因此,有必要加强《网络安全法》的宣传普及,管控青少年和学生对社交网络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