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静苏维埃博物馆 - 存放 1930 年至 1945 年间在义安省和河静省的帝国监狱中被敌人俘虏的士兵的记录。
义静苏维埃博物馆档案馆已成为义安、河静两省众多革命功勋人物家属的红色地址和信赖的信息来源。
1960年1月15日,文化部党组代表团颁发第106-QD/VH号决定,批准成立宜静苏维埃博物馆。1963年9月12日,宜静苏维埃博物馆正式开馆。
义静苏维埃博物馆基层仓库目前保管着近2万件反映义静苏维埃运动中义静人民英勇革命历程的文献资料和文物,用于展示和研究工作。其中,基层仓库收藏了公安部专业档案局6000余件档案、近3000张1930年至1945年期间被敌人俘虏在帝国监狱的义安、河静两省士兵的照片。

自1994年起,义静苏维埃博物馆还利用报纸等新闻渠道。“老将”在本节中“寻找队友”查找并核实1930-1931年一批党员的确切死亡日期和出生地点,在《河静报》上公布被法国人逮捕的人员名单,以便他们的亲属知晓;向省委组织委员会、义安省和河静省劳动荣军与社会部提供文件,制定有功人员政策,并向地方建设党史书籍……
义静苏维埃博物馆的档案馆已成为一个红色地址,是义安和河静两省众多革命功勋烈士家属信赖的资料来源。博物馆档案馆工作人员始终为前来查阅档案的家属创造便利条件,竭诚服务,视之为对功勋烈士家属的责任。许多人通过义静苏维埃博物馆的档案馆找到了档案和照片。
河静省德寿县陈文利先生向苏维埃义静博物馆递交了一份请愿书,恳请找到父亲陈本祝和叔叔陈恩祝的照片,供奉在怀里。因为父亲去世时,他们都很年轻,记不清父亲的长相。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收到了亲人的照片,感动不已。
河静省芹禄县的陈宣先生抱着博物馆档案馆里父亲的照片哭着说:“我的一些兄弟姐妹第一次见到我父亲时已经70岁了。感谢博物馆让我看到了父亲的面容。”

杜聪丹先生是乂安省演州县演风社人,他来到乂静苏维埃博物馆,希望能找到关于父亲杜二先生的信息。在革命初期以及革命后的许多年里,杜二先生的家族和后代都被认为是有权有势的地主。查找档案的工作非常迅速和顺利。当他从博物馆工作人员那里得知父亲的档案已经找到的结果时,丹先生禁不住流下了眼泪。从博物馆的档案和家乡史学家那里,丹先生清楚地了解到父亲的活动。1928年至1929年,杜二先生积极参加演风社的革命活动。他受到法国秘密警察的严密监视,不得不改名为杜嘉(Dau Gia)才能继续活动。党组织指派他到从演州到杜良等地工作,包括竞选演州县李峪长官一职,保护革命干部。法国秘密警察在他的监视档案中记录了以下信息:“1943年,当他竞选演州郡守时,他受到了调查,因为有报道称他是共产党的财务官员,并在1931年至1932年期间遭到法国秘密警察的追捕。“直到博物馆找到这些记录后,才洗清了杜先生的罪名,并承认他是1945年1月1日之前的革命活动家。
另一个案例是,居住在义安省兴原县的吴氏会女士的家人在义静苏维埃博物馆的帮助下,找到了其亲属阮文峰(别名阮文诺)的记录。吴氏会女士说:遵照家人的意愿,亲属们在多方寻找他的资料,但始终未能找到。直到家人来到苏联义静博物馆档案馆,并在博物馆档案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才知道了他的肖像和活动信息:因参与共产主义示威活动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软禁1年(乂安省法院1930年12月16日第184号判决)。作为阮文峰先生的亲属,当了解到亲人的情况后,吴氏慧女士十分感动。
随着时间的流逝,1930-1931年时期的党员大多已逝去,他们革命活动的历史证据也随之消失。其中有名字载入史册的战士,也有默默为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牺牲的同志,他们的家人和亲属却毫不知情。因此,收集、利用和提供目前存放在公安部专业档案局的1930-1945年时期被敌人关押在皇家监狱的义安和河静两省革命活动家的档案资料和文件,是这项工作中有意义的活动之一。“报答恩情”这是根据越共中央组织委员会2009年8月12日第30-HD/BTCTW号指示,作为解决革命活动家政策和制度基础的重要文件。关于1945年1月1日以前的革命积极分子和1945年1月1日至1945年8月19日总起义之前牺牲或逝世的革命积极分子的认定条件、依据和程序。

此外,苏联义静博物馆始终关心并重视这项工作。“报答恩情”通过其他活动,如:为荣市监狱关押的爱国革命烈士建立纪念碑,为近2000名义静苏联烈士(1930-1931年)竖立碑;在义静苏联烈士纪念馆为义静苏联烈士举行安魂仪式;组织会议,看望和慰问革命老兵、烈士家属、伤病军人;举办演讲、流动展览,为节日服务“饮水思源”,在每年的 7 月 27 日战争伤残军人和烈士纪念日之际,向烈士陵园献花献香……
通过这些活动,宜静苏维埃博物馆为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感恩先辈牺牲与贡献做出贡献,同时提高苏维埃祖国人民和青年一代对党和国家开展的感恩活动的认识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