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氏珠将她的一生奉献给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1930-1931年间,荣市和滨水周边地区的工厂工人和农民团结起来,争取提高工资、缩短工时、废除人头税,由此开始了义静苏维埃运动(1930-1931)。其中就有阮氏珏同志——她是英雄人物滨水(中央省委交通队长)的杰出女儿。
在荣市滨水镇,工厂工人和周边地区的农民团结起来,争取提高工资、缩短工时、废除人头税,由此开始了义静苏维埃运动(1930-1931)。这是我们党的黄金时代中一个辉煌的里程碑。许多义安家乡的杰出儿女都成长于这场运动,其中包括阮氏珏同志——她是英雄滨水镇的杰出儿女,曾任义安省委交通队长。

阮氏珏同志1910年出生于义安省雄原县安长乡安勇河村(现荣市滨水坊)。她幼年丧父丧母,家境贫寒,17岁便在滨水火柴厂打工。
在那段时期,滨水火柴厂不断扩建,成为荣市滨水镇两大工厂之一。工厂工人超过千人,涵盖了男女老少等各个群体。其中,只有少数人操作机器,绝大多数人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在这里工作的女性饱受苦难。她们不仅遭受殴打、辱骂和罚款,还要忍受监工和职员的戏弄、嘲讽和性骚扰。正是这些苦难,在阮氏珏和许多其他同龄女性心中,铸就了她们解放自己和祖国的决心。
1925年7月14日,在荣滨水县昆苗山,福越同盟成立,吸引了众多爱国青年参与。阮氏酉和一些在火柴厂工作的同志,如黎茂、黎端秀、黎越述等,都积极投身于同盟组织的斗争运动和各项活动。
在协会的领导下,要求赦免潘佩珠的运动和要求悼念潘朱贞的运动发展成为大规模抗议活动,唤醒了阮氏珏和工厂女工的民族精神。
阮氏珏很快成熟,积极参与各种运动,号召工农战斗,正式踏上了充满荆棘的革命道路。为了保守秘密,躲避敌人,阮氏珏使用了薇、清、苏等化名。
1928年4月11日,在新越党成员的领导下,火柴厂和锯木厂的工人们联合起来,抗议雇主无理解雇工人,要求提高工资和缩短工时。最终,工厂老板被迫将所有工人的日工资提高了5分钱。斗争取得了胜利,阮氏還在工人中赢得了更多信任和爱戴,并被推选为领导班长。
1930年2月,阮氏珏被任命为斗争委员会委员,负责工人宣传工作。1930年4月5日,在荣省委书记黎茂同志的直接领导下,火柴厂委员会召开会议,动员工人支持南定纺织厂罢工工人的救济工作,同时讨论响应党中央号召,发起全国性的斗争运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作为负责荣-滨水工人革命力量宣传、动员和发展的党员,阮氏珏日夜辛勤工作,定期组织和动员妇女更加积极地投入斗争。
为筹备193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的庆祝活动,荣市省委召开会议,指派黎毛同志直接指挥荣市至滨水地区各工厂的工人,并决定各工厂设立自己的指挥委员会。阮氏珏被任命为火柴厂领导委员会成员,并正式成为越南共产党党员。
1930年5月1日,火柴厂工人的大规模参与引发了斗争,这场斗争成为义静苏维埃运动的开端。从这最初的火种开始,人民斗争运动迅速蔓延到乡、公社、区等各个层面,瓦解了傀儡政权。义安省和河静省许多地方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红色工会、妇女解放组织、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相继成立并蓬勃发展。
荣省委委员黎端秀同志直接委派阮氏珏同志和阮氏润同志动员和建设妇女解放协会。在珏同志的支持和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工厂女工加入了协会。她们积极参加会议、捐钱捐物、互帮互助等社会活动,对党的领导充满热情和信心。
在此期间,群众革命运动日益壮大,敌人的监视和搜捕也更加严密。1930年10月14日,阮氏玖被秘密警察逮捕,关押在荣市监狱。在长达四个多月的监禁期间,她遭受了各种酷刑,但她始终保持冷静,决心不认罪。由于证据不足,当局被迫释放了她,并将她逐出火柴厂,同时命令秘密警察对她进行暗中监视。
阮氏珏出狱后立即投入工作。这位中央区委交通通讯员凭借着她的智慧、敏捷和勇气,乔装成水果摊贩,巧妙地克服重重困难,及时将党的传单、文件和报纸送到各基层。正因如此,中央区委办公室与各基层之间的通讯线路才得以畅通。
1931年4月24日至29日,中央区委在菩寺(禄大村)召开会议,由中央区委书记阮峰色同志主持,汇报了1930年以来的革命形势以及中央委员会、中央区委执行委员会和各省执行上级政策决议的执行情况……阮氏珏同志出席会议,接受指示,继续领导新时期的革命运动。
会议结束后,阮峰色、黎茂等地区党委、省党委的领导同志落入敌手,惨遭杀害。此时,地区党委、省党委被迫退守山林,秘密开展工作,以保存实力。黎越述同志接替阮峰色同志担任中央地区党委书记,在德塔街的一个秘密山洞里办公。
阮氏珏同志(滨水省委书记),化名“苏”,经常往返各地汇报运动情况,并接收书记的指示,向下属各党支部传达。1931年12月7日,阮氏珏同志和黎越述同志在德塔街一处秘密据点开会时,被秘密警察逮捕,押往荣市监狱。
她第二次被关押在荣监狱时,法国殖民者使尽各种阴险手段和极其残酷的酷刑,但仍然无法动摇这位“滨水女孩”阮氏珏钢铁般的意志和对党的坚定忠诚。1932年1月8日,义安省南部法院判处阮氏珏无期徒刑。1934年3月,值此保大国王大婚之际,当局下令减刑,阮氏珏和许多其他同志获释。
阮氏玖出狱后,与丈夫阮文威(滨水省委常委)继续积极参与革命活动。黎越述军械库以及阮氏玖夫妇的巨大贡献,在全国抗战建国时期,对爱国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阮氏珏——这位英勇的滨水故土的杰出女儿,中央区委交通通讯组组长,毕生致力于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妇女解放和民族解放事业。效仿苏联女战士阮氏珏的榜样,无数姐妹与全国人民一起“为祖国牺牲,为祖国而活”,战胜了法国殖民者和侵略的美国帝国主义的两次战争,为祖国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自由。她们书写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堪称忠氏姐妹和赵氏梅的后裔;她们配得上敬爱的胡伯伯赋予她们的八个金字:“英勇、不屈、忠诚、勇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