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如果戒酒过多可能会危及生命。
糖尿病会增加肾脏、眼部、神经、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并增加死亡风险。因此,许多人过度戒酒,导致危及生命的低血糖状态。
白梅医院内分泌与糖尿病科主任阮光贝医生表示,为了达到目标血糖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强化治疗和严格的饮食控制,但代价是出现低血糖。例如,河内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被诊断患有糖尿病两年,目前接受格列齐特80毫克,每日2片,以及二甲双胍1000毫克的治疗。
患者入院前从摩托车上摔下,随后恢复意识,头颅CT扫描未见损伤。之后,患者感到肘部疼痛,遂前往医院就诊。患者毛细血管血糖为2.4毫摩尔/升,因低血糖紧急入院治疗。
临床检查时,患者反映自己多次去诊所检查,血糖虽然不低,但始终在<5.5 mmol/L,控制得不错,所以给予维持剂量的药物。

此次入院时,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结果为6.7%,符合治疗指南的目标值(<7.0%)。“根据经验,这名患者可能曾多次出现低血糖,这可能是导致其血糖‘自我’下降的原因。” Quang Bay医生说道。
然而,为了达到HbA1C目标值,患者往往需要接受强化治疗,因此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低血糖。为了避免低血糖,患者需要使用引起低血糖较少的药物(但价格昂贵),定期测量毛细血管血糖或佩戴连续血糖监测仪(CGM),保持稳定的饮食……总之,必须是有经济条件的人。
否则,患者应该接受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能略高于目标值,例如HbA1C < 7.5%,但低血糖的风险会受到限制。当然,患者会更容易患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Quang Bay医生进一步分享道。
2型糖尿病治疗注意事项
据阮光湾医生介绍,在2019年旧金山举行的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会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专科医生代表(设定目标糖化血红蛋白<7.0%)和美国内科医师学会(ACP)的内科医生代表(设定目标糖化血红蛋白<7.5%)的两位代表展开了一场辩论。阮光湾医生分享道:“经过一段时间的辩论,他们最终达成了共识,即治疗目标取决于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
事实上,关于2023年AACE新版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究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存在诸多疑问。据阮光湾医生介绍,该指南强调了以下10点:
1. 生活方式的改变必须是任何治疗的基础
2. 需要维持或达到最佳体重
3.降糖药的选择应针对血糖目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超重/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4. 开出患者容易获取(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5. 最佳 HbA1C 目标是 6.5% 或尽可能安全且可实现的接近正常值。
6. 所有血糖目标(HbA1C、血糖管理指数 [GMI]、目标时间 [TIR]、空腹和餐后血糖 [FBG] 和 PPG)都需要针对每位患者进行个性化定制。
7. 尽量尽快达到血糖目标(3个月内)
8.避免低血糖
9. 鼓励患者使用连续血糖监测仪(CGM)来帮助他们安全地达到目标。
10.需综合治疗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相关疾病。
简而言之,糖尿病的病因可以说非常复杂。基因和生活方式因素都对糖尿病的发生起着一定的作用。1型糖尿病主要由自身免疫机制引起,而2型糖尿病的风险则主要源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多数人可以通过健康饮食、增加运动、保持合理体重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糖尿病。因此,患者除了遵医嘱服药外,还需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科学、健康地进行饮食。切勿过度戒酒,切勿滥用,否则可能引发低血糖,危及生命。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约有4.22亿人患有糖尿病,自1980年以来增长了4倍。仅在2019年,糖尿病就直接导致150万人死亡。中央内分泌医院在全国范围内的一项调查显示,2002年,30-69岁人群中糖尿病患者比例为2.7%。2012年(10年后),这一比例上升至5.4%,到2020年则上升至7.3%。
糖尿病发病率上升的部分原因是超重、肥胖和缺乏运动。糖尿病是一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质代谢紊乱的疾病,其特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作用或两者相对或绝对减少而导致血糖升高。当血糖超过肾阈值时,就会出现糖尿(尿液中含有葡萄糖)。